摘要:刷到蔡磊最新一条视频,只剩眼球还能动,他却用那套眼控打字系统,一分钟蹦出五个字:
“嗓子还在,却再也喊不出疼。
”
刷到蔡磊最新一条视频,只剩眼球还能动,他却用那套眼控打字系统,一分钟蹦出五个字:
“药,快来了。
”
评论区瞬间破防——原来真正的绝望不是等死,而是死之前还得自己造救生艇。
去年这时候,大家还在吵:一个快没肌肉的人,天天直播带货,是不是割韭菜?
11 月审计报告甩出来:1.2 亿科研经费,38% 来自直播间,退货率 2.3%,比卖衣服的还低。
数字冷冰冰,却像一记耳光:人家把“救命钱”三个字写在了公账上。
更狠的是,北医三院那间零下 80℃ 的小仓库,现在躺着 2000 多份脑脊液,全球最大,没有之一。
渐冻症研究几十年,第一次有病人自己攒出“弹药库”。
老外实验室排队来求样本,蔡磊的助理直接甩一句:“拿你们的新药数据来换,公平交易。
”
药到底在哪儿?
两款他砸钱逼出来的靶向药,II 期临床已经招到 90% 病人,最快明年 Q2 揭盲。
数字疗法也没画饼——眼控输入法拿下医疗器械证,500 个晚期患者免费用,平均一天能打 200 字,足够留遗嘱、逗娃、骂老公。
有人酸:“不就是个高级眼球鼠标?
”
去问问 27 岁的四川小伙阿俊,原本只剩眼皮会动,靠这玩意儿在群里抢红包,抢到 8 块 8,笑出鼻涕泡,护工擦了半小时。
科技的温度,有时候就是 8 块 8。
身体这块,坏消息依旧:胳膊只剩食指还能抖,吃饭靠胃管,口水兜不住。
好消息是,流涎药他亲自试,副作用写进 Excel,第二天全国病友群就能收到更新版“避坑指南”。
自己当小白鼠,还顺手把实验报告写成小红书模板,也是头一回。
政策口的风向也变了。
卫健委新版罕见病计划,直接把他的患者数据平台收编国家队,一年 500 万专项,编制没给,但给了官方盖章。
从“网红病人”到“国家数据库”,这条路他硬是用肌肉消失的骨头趟出来的。
当然,争议没散。
14% 的人还是嫌“商业味呛鼻”,伦理委员会还在开会,主题一句话:病人能不能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
蔡磊用眼球敲字回应:“等规则改好,我早就凉了,先干为敬。
”
一句话,别把蔡磊当悲情男主。
他更像把罕见病江湖搅浑的那条鲶鱼——让药企知道病人不是待宰的羊,让医院知道数据也能反向收费,让 10 万渐冻人第一次有了“甲方”身份。
下次再刷到他直播,别急着刷走。
点进去,哪怕不买,也看看评论区那些“已下单”的 ID,点进主页,十有八九是病友家属。
他们不是在买货,是在给自家男人、自家闺女投一张“可能多活一年”的彩票。
蔡磊自己说过,他不怕死,怕的是死了药还没上市。
现在药快来了,他眼球还能动,直播间的灯还亮着。
灯只要亮着,就有人记得:原来绝症还能这样刚。
来源:蘑菇没有日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