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税总局最新通知!10月1日起!这些操作再也行不通了(转发)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01 06:31 1

摘要:01 监管范围全覆盖《互联网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规定》涵盖了八大类互联网平台,构建了一张无死角的税收监管网络。具体包括网络商品销售平台、网络直播平台、网络货运平台、灵活用工平台,以及提供教育、医疗、旅行、咨询、培训、经纪、设计、演出、广告、翻译、代理、技术服务

01 监管范围全覆盖《互联网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规定》涵盖了八大类互联网平台,构建了一张无死角的税收监管网络。具体包括网络商品销售平台、网络直播平台、网络货运平台、灵活用工平台,以及提供教育、医疗、旅行、咨询、培训、经纪、设计、演出、广告、翻译、代理、技术服务等各类服务的平台。就连为互联网平台提供聚合服务的平台,以及为平台内经营者从事网络交易活动提供营利性服务的小程序、快应用等,也被纳入监管范围。这意味着,几乎所有形式的平台经济活动都已纳入税收监管视野,虚拟化、跨区域化和分散化的平台经济特征不再成为税收监管的盲区。

02 信息报送常态化新机制的核心在于涉税信息报送的常态化、制度化。互联网平台企业按季度报送涉税信息,在每季度终了的次月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平台内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身份信息以及上季度收入信息。按照这一要求,互联网平台企业于今年10月份第一次报送平台内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第三季度的身份信息、收入信息。这些信息包括店铺ID、纳税人识别号、法人证件号等身份信息,以及销售总额、退款金额、净收入等收入信息,为税收征管提供了全面准确的数据基础。

03 市场主体登记规范化新机制着力解决平台内经营者未依法办理市场主体登记的问题。按照《电子商务法》和《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个人从事网络交易活动,年交易额超过10万元,应当按照规定办理市场主体登记。同一经营者在同一平台或不同平台开设多家网店的,各网店交易额需合并计算。这一规定有效防止了通过开设多个店铺规避登记义务的行为。平台企业有提醒平台内经营者依法登记的义务,平台内经营者也有在其网店首页显著位置公示营业执照信息的义务,确保“亮证经营”成为常态。

04 收入申报透明化平台内经营者和从业人员需如实汇总在各平台及线下其他渠道取得的全部销售收入,按规定时限完成纳税申报。税务部门特别强调,不得将本应归属于同一纳税主体的收入,通过变更店铺经营主体、关联交易、更换提现账号等方式,分散至多个纳税主体,通过违规分拆收入达到偷逃税款的目的。新机制形成了“平台数据+支付流水+物流凭证”三位一体的监管逻辑,使得卖家经营全链路透明化,灰色操作空间归零。税务机关可利用平台报送的信息与平台内经营者申报信息进行比对,识别不实申报的风险,并依法进行处理处罚。05 假平台假业务无处遁形针对近年来个别不法分子成立假平台、开展假业务,从事虚开发票、偷逃税等违法活动,新机制从源头进行防范。中山大学法学院教授杨小强指出,有的平台与高收入者串通,将高收入者“包装”成平台上的灵活就业人员,并将其线下取得的工资、奖金、利息、股息、红利、劳务报酬等大额收入通过平台进行资金结算,在帮助高收入者转换收入性质、降低税负的同时,也协助资金支付方违规取得发票。平台企业需常态化报送涉税信息,促进了平台内经营者和从业人员收入信息的显性化,使此类违法行为难以遁形。

06 促进税收公平竞争新机制的核心目标之一是促进线上线下税收公平、竞争公平。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朱青认为,《规定》的实施将有效遏制平台及平台内经营者虚开发票、不开发票、隐瞒收入等行为。平台经济存在的税收监管漏洞,导致了线上线下企业之间的税负不公,形成了不公平竞争。新机制的实施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07 精准施策减轻负担值得注意的是,新机制在加强监管的同时,也体现了精准施策减轻负担的特点。规定对以下涉税信息免予报送:一是在互联网平台内从事配送、运输、家政等便民劳务活动的从业人员的收入信息;二是平台内经营者和从业人员在规定施行前的涉税信息,按照法不溯及既往的原则,不需要报送。互联网平台企业按照规定为平台内经营者和从业人员办理扣缴申报、代办申报等涉税事项时已填报的涉税信息,也不需要重复报送。税务机关还通过信息共享获取涉税信息,避免要求互联网平台企业重复报送,切实减轻了企业负担。

来源:大事说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