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排哥”爆火,给家长的三个教育启示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01 23:45 1

摘要:近日,“鸡排哥”凭借街头炸鸡排时的几段对话火遍全网。没有精致的镜头,没有刻意的人设,他翻着油滋滋的鸡排,用“你可以拒绝我,但不要拒绝美味”的真诚留住顾客,给学生多撒半勺料时念叨“读书辛苦”,面对流量邀约摆摆手说“我就会做鸡排,把鸡排做好就行”。这份浸在烟火气里

近日,“鸡排哥”凭借街头炸鸡排时的几段对话火遍全网。没有精致的镜头,没有刻意的人设,他翻着油滋滋的鸡排,用“你可以拒绝我,但不要拒绝美味”的真诚留住顾客,给学生多撒半勺料时念叨“读书辛苦”,面对流量邀约摆摆手说“我就会做鸡排,把鸡排做好就行”。这份浸在烟火气里的踏实、善良与清醒,不仅戳中了网友对“真实”的渴望,更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当下家庭教育中被忽略的核心真相——比起追逐“精英模板”“流量红利”,教会孩子做一个踏实、共情、清醒的人,才是更长远的教育根基。

启示一:专注当下可破解焦虑

“鸡排哥”的一天是连轴转的:凌晨摸黑挑食材,上午反复备料,中午顶着烈日出摊,高峰期忙到连喝水的间隙都没有,晚上收摊后还要清理灶台、准备次日的材料,腰酸背痛是常态。即便火了之后,面对开直播、做加盟的“捷径”,他也始终清醒——“我就会做鸡排,把鸡排做好就行”。这份“一辈子把一件事做透”的专注,恰恰是当下很多孩子缺失的品质,更是家长焦虑背后的教育盲区。

如今,不少家长都追求孩子全能:孩子幼儿园开始就四五个兴趣班连轴转,小学逼着孩子学编程、考各种证书,中学盯着名校升学率,总是害怕孩子落后一步。可结果往往是,孩子看似什么都学过,却没有一样能沉下心做好——画画学半年嫌累放弃,钢琴考到三级就抵触练习,连完成校内作业都要家长反复催促。我们总在追求“让孩子拥有更多选择”,却忘了教育的第一步,是教会孩子“把眼前的事情做好”。就像“鸡排哥”,炸鸡排不是多么高大上的职业,但他却因为踏实认真,做出了让顾客惦记的味道,撑起了自己的生活。对孩子而言,“能专注完成作业”“能认真对待每一件小事”的能力,远比“会十样技能却样样稀松”更重要——这是他们未来立足社会的“基本功”。

“鸡排哥”在炸鸡排。图源网络

启示二:学会共情他人更能滋养自己

视频里有个细节格外暖:学生党来买鸡排,“鸡排哥”总会多撒半勺料,嘴里念叨着“读书辛苦,多吃点”;有人问他“生意好不好”,他不夸大盈利,也不抱怨辛苦,只是笑着说“养家糊口够了”。没有华丽辞藻,却透着最朴素的共情——他懂学生读书的累,也懂生活不易的实,这份“看见他人”的真诚,让网友直呼“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可在当下的教育中,共情力却常常被我们排在成绩和各种比赛之后。

很多家长的教育逻辑是“弱肉强食”:教孩子“别吃亏”,却没教孩子“帮别人”;提醒孩子“考不过别人就会落后”,却没提醒孩子“同学难过时可以递张纸巾”。我们总担心孩子在竞争中落后,却忘了共情力才是孩子未来人生的“温暖铠甲”——它能让孩子在团队中懂得合作,与朋友相处时懂得体谅,在社会上懂得尊重。就像“鸡排哥”,他没学过人际交往技巧,却靠一句“读书辛苦”圈粉无数,靠“养家糊口够了”赢得信任。对孩子而言,懂得“看见他人的难,珍惜自己的拥有”,比“掌握多少竞争技巧”更能让他们活得从容、温暖,也更能赢得他人的认可。

启示三:情绪价值是比说教更有效的滋养

“鸡排免费,塑料袋六块”“你可以亏待全世界,但不能亏待自己的胃”,“鸡排哥”的金句总能让排队的人群会心一笑。他卖的不仅仅是鸡排,更是“花小钱被认真对待”的情绪体验,这种能力在家庭教育中同样珍贵。

多少家长习惯了用“别磨蹭”“赶紧啊”的唠叨替代沟通,却忘了孩子需要的是情感共鸣。“鸡排哥”面对质疑时一句“我破防了兄弟”的坦诚,比任何辩解都更能化解矛盾,这启示我们:和孩子沟通时,与其讲“学习很重要”的大道理,不如说“我知道学习很累,但咱们一起找找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与其批评“又考砸了”,不如先问“是不是最近学习状态遇到困扰了”。情绪上的接纳,才是让教育走进心里的钥匙。

鸡排摊前的烟火气里,这些最朴素的教育真理值得好好回味:教育从不是居高临下的指导,而是用有温度的规矩、真诚的沟通和真实的行动,陪孩子慢慢长大。正如那些啃着鸡排的学生记住的,不是“罚两块”的规则,而是被尊重、被看见的温暖——这才是教育最该有的味道。

文 | 记者 何宁

来源:天哥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