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人甩出一张卫星图,灰扑扑的飞翼停在西安厂区,像一块被雨泡过的巧克力;有人立刻回怼“老图新发,P的”。
“轰-20到底飞没飞?
”——过去一周,军迷群里最热闹的就是这句。
有人甩出一张卫星图,灰扑扑的飞翼停在西安厂区,像一块被雨泡过的巧克力;有人立刻回怼“老图新发,P的”。
吵到最后,大家发现:真正的爆点不是图,是时间——11月珠海,刚好撞档美国大选开票夜。
谁选上不知道,西太的天要先变个色。
先说尺寸。
机身35米、翼展50米,比B-2胖一圈,比B-21瘦一点。
别小看这几米,塞进弹舱里能多带两枚“鹰击-21”高超,关岛以东的航母甲板就得往后挪800公里。
再聊速度。
传统飞翼像胖鸽子,轰-20却想飙到1.5马赫——发动机尾喷口被“S”形盖板包得严严实实,红外信号压到最低,相当于把烧红的铁块塞进冰箱,还要它持续输出推力。
能做到这一步,国产涡扇最新高空台数据立了功:推重比8.5,比老轰-6用的俄制D-30KP高出一半,油耗却降两成。
一句话,油箱省下来的每一升,都是突防时多压低的10米高度。
隐身细节更“鸡贼”。
机身不是纯黑,是深灰,吸波涂层里掺了稀土纳米球,对Ku波段像海绵吸水;机翼前缘装了可动襟翼,飞起来能微变形,把雷达回波切成碎渣。
最绝的是机背那条“斑马线”——其实是光电分布式孔径,平时收在脊背里,战时弹出来,360度无死角盯梢,等于给轰炸机开了天眼。
B-2得靠伴飞无人机帮忙看后面,轰-20自己就是预警机。
有人担心:超音速+隐身,维护会不会像B-2那样“机库皇后”?
西飞老工人透露,新机翼主承力框用了一体化3D打印,零件数砍掉40%,日常保养直接省掉三层“贴膜”工序。
以前维护一次要48小时,现在能压缩到一晚,地勤半夜撸串都不耽误。
战略层面,轰-20不是单打独斗。
它升空后,先跟歼-35隐身战机“打配合”,后者前出300公里当眼睛;空警-500A背驮双面阵雷达,在后方500公里当大脑;关岛一旦锁定,轰-20弹舱里的高超音速导弹6分钟就能到场。
这套“隐身铁三角”把美军西太的OODA循环硬生生压成“小灵通”——还没反应过来,跑道已经开花。
更微妙的是,常规弹头就能完成战略威慑,核按钮的压力被悄悄分流。
当然,硬币总有两面。
轰-20真要在11月亮相,日本自卫队大概率把F-35采购单再追加20架,岸田文雄已经放话“考虑提前接收”。
美军也把关岛的“萨德”翻倍,还拉着澳军在达尔文港新建隐身机库。
西太的天空,越隐身,越拥挤。
说到底,轰-20能不能首飞,技术账算得再细,最后还得看那条跑道尽头的红绿灯。
军迷能做的,是把珠海航展的门票先抢到手——万一那天乌云低垂,发动机轰鸣盖过外媒记者的直播话筒,别忘了录一段,回头发群里,让还在吵“P图”的人自己删帖。
来源:渝鲜生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