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收官之年看“三农”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02 11:01 1

摘要:粮食安全是头等大事。尽管面临干旱、洪涝、台风等自然灾害影响,我国粮食产量仍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连年稳产丰收,并在2024年首次迈上1.4万亿斤的新台阶。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五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

过去这5年,“三农”工作有了哪些成绩,今天就来盘一盘。

粮食安全是头等大事。尽管面临干旱、洪涝、台风等自然灾害影响,我国粮食产量仍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连年稳产丰收,并在2024年首次迈上1.4万亿斤的新台阶。

“十四五”期间,国家支持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4.6亿亩,目前累计已建成超过10亿亩高标准农田,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整个“十四五”时期,全国土地日的主题都是“节约集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可见保护耕地、集约用地的情况之复杂、任务之艰巨。回顾过去这几年的耕地数据,我国在耕地保护方面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5年期间,我国农产品领域的食品安全治理成效显著,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再上新台阶。

自2021年2月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以来,全国各地从发现风险到落实帮扶措施,质效不断提升,累计帮扶超过690万监测对象稳定消除返贫致贫风险。

“蓝莓6.9元一盒”“桂味荔枝12.5元一斤”“樱桃19.5元一斤”……今年春夏,许多曾经的“水果贵族”价格愈发亲民。越来越多的昔日“洋水果”在国内落地生根,种植面积持续扩大,产量逐步增加。

与此同时,国产水果加速出海,有了精准对接全球市场的底气。

“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农民增收,始终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十四五”期间,农民收入实现了稳步增长,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

“人不下田,活全干完”,中国农机已经成为田间地头的主力。中国农业机械出口额屡创历史新高,今年上半年,我国农业机械及零部件进出口总额达99.8亿美元。

种子是粮食的“芯片”,是粮食安全的基石。2021年,“种业安全”被首次写入当年中央一号文件。

过去这5年,国家一直聚焦提升作物育种潜能,利用野生种质资源,展开系列研究攻关,有效提升了玉米、大豆、马铃薯等作物的抗逆性,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随着数字经济兴起、5G网络加速普及,智慧种植、智慧畜牧、智慧水产、智慧种业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

如今,手机早已成为农民的“新农具”,数据应用融入生产日常,电商直播也成了增收新渠道,有力带动了农村居民增收致富。

农民是中国共产党党员队伍中人数最为庞大的群体,也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基层党组织数量持续增长,进一步凸显了农民党员在基层党组织中的主体地位。

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加速向县乡市场推进,销量连年攀升,持续释放农村消费潜力,推动形成绿色出行方式。

今年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2025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的通知》,多家品牌首次加入。过去5年,山东、江苏、四川等省份先后举办了29场专场活动,发布推荐共414款车型,销量近1500万辆。今年新能源汽车下乡车型达到124款,首次破百。

农村快递更快更方便,农民收入越多越稳。“十四五”以来,农村寄递“最后一公里”服务实现有效拓展,越来越多村民享受到便捷优质的快递服务,农村物流快递的发展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新的路径。截至目前,全国累计建设33.78万个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

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国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在乡村振兴战略与城乡消费升级的双重驱动下,展现出多元化、品质化、国际化的全新面貌。

回看“十四五”期间的这些“三农”数据,从粮食安全到农民增收,从农业科技到乡村建设,一组组数据见证着乡村全面振兴的坚实步伐和建设农业强国的行稳致远。

(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中国政府网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农业农村部 央广网 共产党员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邮政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

编辑:程明

监审:郭平稳、徐锋

投稿邮箱:wgsntg@126.com

来源:微观三农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