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曾是美国第1大癌,如今却销声匿迹,这2招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02 10:55 1

摘要:一名40岁的女性患者,上腹痛已经很长时间了,但她却始终不愿意到医院就诊,家里买了不少的胃药,吃吃停停,症状时好时坏,之所以不愿意去医院,一是觉得自己还年轻,问题应该不大,二是觉得到医院要做胃镜检查,实在太难受了。

一名40岁的女性患者,上腹痛已经很长时间了,但她却始终不愿意到医院就诊,家里买了不少的胃药,吃吃停停,症状时好时坏,之所以不愿意去医院,一是觉得自己还年轻,问题应该不大,二是觉得到医院要做胃镜检查,实在太难受了。

直到最近,患者身边的人都说你瘦了不少,这才引起患者的重视,急忙到医院就诊,通过检查,患者很快被确诊为胃癌。

事实上,40岁罹患胃癌,这并不是最年轻的胃癌,有很多人可能在二三十来岁就罹患了胃癌。

国家癌症中心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胃癌的年发病人数超过35万,位列所有恶性肿瘤第5位;死亡人数超过26万人,位列恶性肿瘤第3位。

为什么胃癌的发病率如此之高呢?

正如这名40岁的女性患者,她不仅有长期不健康的饮食习惯,而且还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殊不知这些都是导致胃癌的高危因素,如果漫长的时间里都不重视,那么导致胃癌的风险就很高了。

很多人不知道,曾几何时,胃癌也是美国高发的恶性肿瘤,但是现在,美国的胃癌发病率却明显降低了。

上世纪30年代,美国的胃癌死亡率位居全美男性癌症死亡率的首位,在女性癌症死亡率中也排名第二。然而,如今的美国,胃癌死亡率已经大幅下降,从每10万人中的46人降至每10万人的4人(男性),从每10万人的35人降至每10万人的2人(女性)。每年死于胃癌的总人数不到5000人。

为什么变化如此之大呢?

事实上,有两个主要原因值得我们深思。

第一,根除幽门螺杆菌

世界卫生组织很早就把幽门螺杆菌列为了一类致癌物,也就是明确的致癌物,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Hp感染后,其产生的细胞毒素和酶类物质可破坏胃黏膜屏障,导致胃黏膜炎症、萎缩、化生,进而增加胃癌的发生风险。

甚至数据显示,超过80%的胃癌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

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高达50%以上,现在已经降到了30%以下。

要想控制幽门螺杆菌感染,一方面是改善卫生条件,因为幽门螺杆菌主要是口-口传播,所以要特别加强餐饮卫生,尤其要注意推广分餐制和使用公筷;另一方面是要积极根除幽门螺杆菌,目前控制幽门螺杆菌的抗生素主要包括阿莫西林、甲硝唑、呋喃唑酮、四环素、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这些药也是平时大家生活里的常用药,殊不知,如果平时就滥用这些抗生素,那么很容易导致耐药的发生。

所以,平时不要滥用抗生素,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及时药物根除,可以大大提高根除率。

第二,冰箱的普及

你可能不相信,冰箱的普及大大降低了美国胃癌的发病率,这是怎么回事呢?

漫长的时间里,在冰箱还没有问世之前,人们为了储存食物,往往会选择使用腌制的方式,二战之前,美国人常常食用腌制食物,二战期间(1940-1945年),美军大量生产斯帕姆午餐肉作为军粮,累计生产数十亿盒。尽管该产品因高盐、高淀粉含量被士兵嫌弃,但其便捷性和保质期使其成为重要物资。

二战之后,美国经济飞速发展,冰箱逐渐普及,有了冰箱,人们可以更方便地储存食物,而不需要使用高盐腌制的方式来保存食物。

而经常食用腌制食物,恰恰会增加胃癌的发病风险,因为腌制食物里富含高盐,高盐会破坏胃粘膜的防御屏障,腌制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亚硝酸盐,与蛋白质结合形成亚硝胺,这是一种强致癌物。

来源:医学原创故事会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