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4日,高考志愿规划师张雪峰在多平台的主账号被禁止关注。各平台标注的原因颇为一致:“违反法律法规或社区公约”。这一消息迅速引爆网络。长期以来,张雪峰的教育指导不断强化“天坑专业”的概念,充满极端功利色彩。比如,他将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和土木等重要工程
9月24日,高考志愿规划师张雪峰在多平台的主账号被禁止关注。各平台标注的原因颇为一致:“违反法律法规或社区公约”。这一消息迅速引爆网络。长期以来,张雪峰的教育指导不断强化“天坑专业”的概念,充满极端功利色彩。比如,他将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和土木等重要工程学科视为“就业陷阱”,又扬言新闻学、文科等专业不值得报考,从而从“志愿灯塔” 变成了“争议焦点”。
张雪峰的言论极端功利,不靠谱是显见的。
行业变化的速度太快,看似“最优”的规划其实容易失效。土木工程、国际贸易、金融等,都曾是一个时期报考的王牌专业,但从前些年起又重新归于冷静;反倒是曾经冷门的殡葬专业,近年来开始走俏。所以,静态地根据当下的“冷热”来预估未来的行情,无异于刻舟求剑。
又比如,近期的西贝预制菜风波,其实恰恰反映了,新闻学等文科类人才因为懂得传播规律、大众心理和恰当表达,对企业打造公共形象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此外,内卷源于同质,优胜来自稀缺。当多数人都遵循同一套“成功公式”时,这反而会导致“公式”的失效,恰恰会抬高所选路径的竞争烈度、降低所选路径的回报。
既然未来难以预测,与其为捕捉未来而焦虑不安,还不如在我们“可以改变的范围”内努力。这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找到自己的特长和热爱。
在任一职业中,要做到不惧行业兴衰、饭碗牢固、待遇优厚,就需要有更高的竞争力、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需要专业能力达到肩部以上水平,这势必要求经年累月的积累和颖悟,要求在工作中能发挥出自己优胜于同业的天赋。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AI、自动化等技术的进一步应用,未来物质将进一步丰盛,“吃上饭”将更加容易。选择专业和职业时,“仅为稻粱谋”之类的“生存逻辑”或将进一步收缩,张雪峰的“唯利益论”大概率会“过气”。此时,对工作打心底里是喜欢还是讨厌,工作是否符合自己的激情和理想,将成为择业考量里越来越吃重的一项:毕竟,长达数年、数十年的从业,没有“不讨厌”,如何度过这漫长的“工作马拉松”?而没有“很喜欢”“很执着”,又拿什么来支撑自己在业内长久地精进到领先水平?
《黑神话:悟空》的主创冯骥在2024年接受新华社采访时的一番话值得参考:判断一个人适合什么工作很困难,但“人最后喜爱的东西,一定是自己更容易获得正反馈的东西。所以,真正要问的不是你爱什么,而是你擅长什么,然后在你接触过的领域里选择一个相对来说获得正反馈最容易的。下一步是专注,严肃认真对待这件事。”
总之,选择就读的专业、从事的职业,其实是个复杂的匹配过程,要综合考量“社会的需求,自己的特长、兴趣、理想”等多方面。与其轻信网红、轻率“押宝”,不如仔细地检视自我、广泛地探索兴趣。只有找到自己的“正反馈”所在,去精研学业、专攻术业,才会实现个人幸福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来源:南方工报 作者:南方工报评论员潘潮)
责编:刘晓丹
二审:潘潮
来源:南方工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