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农引降息摇摆?8月上修概率80%,市场要变天?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30 21:59 1

摘要:单靠一个非农数据就推动政策转向,搁谁看都觉得有点“偏科”,但没办法,非农作为就业市场最核心的官方指标,美联储和市场都得盯着它做判断。

2025年7月起,美国非农就业数据就跟踩了刹车似的一路走低,这事直接让美联储在9月搞了次“风控型降息”。

但你猜怎么着?失业率、薪资这些其他核心就业指标,压根没出现明显恶化的情况。

单靠一个非农数据就推动政策转向,搁谁看都觉得有点“偏科”,但没办法,非农作为就业市场最核心的官方指标,美联储和市场都得盯着它做判断。

不过最近这非农数据的“水分”有点大,准确性越来越让人怀疑。

首先是问卷答复率掉得厉害,以前好歹能有八成左右的企业配合,2025年直接跌到六成以下了。

样本量不够,统计结果能准到哪儿去?更麻烦的是,联储今年中还裁了5%的数据采集人员,采集流程和核验环节都受了影响,这数据从源头就打了折扣。

本来想觉得这只是暂时的问题,但查了下2020年之后的数据,答复率是一年比一年低,看来这事儿不是偶然。

聊完数据采集的问题,咱再说说季调机制这个“放大器”。

劳工部每个月都会用新公布的数据更新季调模型,还得回溯修正最近三个月的非农数。

7月和8月又是就业市场的“旺季波动期”,暑期工入职、学生返学这些事儿扎堆,原本的就业人数就忽高忽低,再经过季调因子一调整,数据很容易出现大幅下修。

就拿2025年7月来说,初公布的数看着挺弱,后来修正又往上调了点,这来回折腾,市场都快被搞晕了。

要是光看非农初值,可能会觉得8月就业市场不行,但翻历史数据会发现,8月的非农特别爱“后来居上”。

过去20年里,8月非农在10月二次修正时,十回有八回是往上调的,到11月终值时,往上修的概率也有七成左右。

而且上调的幅度还不小,不管是看中位数还是平均值,都能排到全年前列。

2022年那回最明显,8月非农初值才15万,10月修正到23万,11月终值直接飙到25万,差了整整10万,这可不是小数字。

那为啥偏偏是8月?这里面有两个关键原因。

第一个是模型趋势项的调整,2025年9月非农搞了年度基准修订,CES模型里的趋势项直接从每月新增20万调到15万。

这趋势项就像个“参照物”,以前觉得弱的数据,现在对照新参照物,反而显得强了,所以8月二次修正时,基本没什么下修的空间。

另一个原因是问卷回收的滞后性,8月未季调的数据本来就有季节性上涨,but初值公布时,还有四分之一的问卷没回收完,等后续这些问卷收上来,很可能会反映出更乐观的就业情况。

除了历史规律和模型逻辑,其他劳动力指标也能佐证8月非农可能被低估了。

比如ADP就业数据,2025年8月新增了17万,就比非农初值(假设12万)好看不少;还有PMI就业指数,一直维持在扩张区间,中小企业的招聘计划也没怎么收缩。

这些指标跟非农终值的关联性本来就比初值高,现在它们都没垮,说明非农初值大概率没反映真实情况。

搞清楚8月非农上修的可能性,咱就得琢磨琢磨,这事儿要是真发生了,会有啥影响。

其实去年就出过类似的情况,2024年6、7月非农接连下修,失业率还往上走,市场直接慌了,以为要衰退,纷纷押注美联储9月降息后,11月再降50个基点。

结果10月非农一修正,7、8月的数都往上调了,衰退的说法立马降温,美债短端利率一天就涨了20个基点,美元也跟着涨,金银这些贵金属则跌了一波。

不过今年的情况跟去年有点不一样,去年市场还担心衰退,今年完全是冲着降息押注去的,没了衰退预期的“缓冲”,要是非农真上修,对风险资产的冲击可能更大。

现在市场几乎一边倒地觉得11月会降息,CMEFedWatch工具显示概率都到90%了,这种“一致性乐观”特别危险。

一旦非农上修,降息预期就得纠偏,美债利率可能会反弹,美股里的成长股和周期股对利率最敏感,肯定会受波及,金银的上涨速度也得慢下来。

鲍威尔最近的表态也挺有意思,他特意强调“利率仍具适度限制性”,还说“股票估值偏高”,这话听着就是在给市场降温。

美联储内部对降息的看法本来就有分歧,只是市场没当回事。

如此看来,8月非农往上修的可能性真不小,现在别光顾着押注降息,要是这数据一改,市场很可能会大波动。

后续最该关注的就是10月公布的8月非农二次修正数据,还有美联储官员怎么评价这份数据,这些信息才是判断后续政策走向的关键。

说到底,非农数据真是把“双刃剑”,7月靠它逼出了降息,8月要是上修,又可能打乱降息节奏,难怪有人说“成也非农,败也非农”。

对普通投资者来说,现在最该做的就是别跟风押注,多盯着数据变化,毕竟市场里的“黑天鹅”,往往就藏在这些看似常规的修正里。

来源:乐娱侃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