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活里常能见到这样的人:日子过得紧巴,遇事总不顺遂,旁人看着都觉惋惜,可细听他们说话,又会明白几分缘由。老话讲 “言为心声”,一个人嘴里常说的话,藏着他的心态、格局,也悄悄左右着他的运气。那些命里缺福气的人,往往开口闭口就是这几句,不是命运薄待了他们,而是自己
生活里常能见到这样的人:日子过得紧巴,遇事总不顺遂,旁人看着都觉惋惜,可细听他们说话,又会明白几分缘由。老话讲 “言为心声”,一个人嘴里常说的话,藏着他的心态、格局,也悄悄左右着他的运气。那些命里缺福气的人,往往开口闭口就是这几句,不是命运薄待了他们,而是自己把福气挡在了门外。
有句老话说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心里装着什么,嘴上就会说出什么,日子也就会朝着那个方向走。就像播种,撒下抱怨的种子,长不出甘甜的果实;种下积极的念头,才能收获顺遂的人生。
总把 “这有什么用” 挂在嘴边的人,眼里看不到机会,手里抓不住福气。他们习惯用怀疑和否定把自己圈在原地,再好的机缘来了,也会被这句轻飘飘的话挡回去。
《论语》里记载,孔子周游列国时,路过卫国,见当地百姓安居乐业,便赞叹 “庶矣哉”(人真多啊)。弟子冉有问 “既庶矣,又何加焉”,孔子答 “富之”(让他们富裕)。冉有再问 “既富矣,又何加焉”,孔子说 “教之”(教化他们)。这短短几句对话,藏着做事的逻辑:先认可存在的价值,再一步步推进。可总说 “这有什么用” 的人,就像站在 “庶矣哉” 的阶段,却否定 “富之”“教之” 的意义,最终只能停在原地。
历史上有个叫仲永的孩子,五岁能写诗,天赋异禀。可他父亲觉得 “读书有什么用?不如带着孩子四处表演赚钱”,于是不让仲永上学,整天拉着他应酬。没过几年,仲永的才华耗尽,成了普通人。他父亲嘴里的 “这有什么用”,不仅毁掉了孩子的天赋,也让整个家错失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电视剧《大宅门》里,白家二奶奶刚接管家族生意时,有人劝她 “守着老字号就行了,折腾新药有什么用?” 可二奶奶没听,顶着压力研制新药,拓宽销路,才让白家老号在乱世中站稳脚跟。反观那些总说 “这有什么用” 的人,就像故事里的守旧派,看似稳妥,实则把自己困在了舒适区,福气自然进不来。
出了问题,第一反应是 “都怪你” 的人,一辈子都在找别人的错,却看不见自己的问题。这样的人,把责任推给别人,把怨气挂在嘴边,慢慢就没了担当,也没了人心。
三国时期,关羽败走麦城,兵败被杀。刘备悲痛欲绝,不听诸葛亮劝阻,执意伐吴,结果夷陵之战大败,蜀国元气大伤。其实,关羽之死,有他自身骄傲轻敌的原因,也有当时局势的复杂,可刘备眼里只有 “都怪孙权”,被仇恨冲昏头脑,最终让蜀汉走上下坡路。一个人如果总在怨别人,就会失去理智,做出错误的选择,福气怎么留得住?
《水浒传》里的林冲,本是八十万禁军教头,日子安稳。可高衙内调戏他妻子,他先是忍;被陷害发配沧州,他还在忍;直到草料场被烧,他才明白 “一味忍让,错的不是别人,是自己的懦弱”。如果他早点不说 “都怪高太尉”,而是主动反抗,或许人生会是另一种结局。生活里也是这样,总说 “都怪你” 的人,把自己活成了受害者,却不知,真正能改变命运的,从来不是抱怨别人,而是修正自己。
常说 “我这辈子就这样了” 的人,是自己给人生判了死刑。他们早早认定了 “命不好”,不再挣扎,不再努力,日子自然就真的 “就这样了”。
曾国藩年轻时,资质平平,考秀才考了七次才中。有人嘲笑他 “不是读书的料,这辈子就这样了”,可他没放弃,每天坚持读书、写日记,反思自己的不足。后来,他组建湘军,平定太平天国,成为 “晚清四大名臣” 之一。他在日记里写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正是这份不认命的劲头,让他把 “就这样了” 变成了 “还能更好”。
电视剧《闯关东》里,朱开山一家从山东逃荒到东北,刚到的时候,住窝棚,吃野菜,有人劝他 “关外这么苦,你这辈子就这样了,不如回去吧”。可朱开山说 “日子是熬出来的,只要肯干,总有盼头”。他挖矿、种庄稼、开饭馆,一步步把日子过红火。那些总说 “我这辈子就这样了” 的人,就像没开的花,自己把花苞捂死了,哪还能等到绽放的那天?
见不得别人好,开口就是 “凭什么是他” 的人,心里装着嫉妒,眼里容不下别人的光芒。这样的人,把精力都用来盯着别人,自然没心思经营自己的生活,福气也就绕着走。
历史上,庞涓和孙膑是同门师兄弟,一起在鬼谷子门下学习兵法。可庞涓嫉妒孙膑的才华,觉得 “凭什么他比我厉害”,后来设计陷害孙膑,挖掉他的膝盖骨,想让他永无出头之日。结果呢?孙膑逃到齐国,辅佐齐威王,在马陵之战中大败庞涓,庞涓兵败自杀。嫉妒就像毒草,长在心里,最终害的是自己。
《红楼梦》里的赵姨娘,总觉得 “凭什么王夫人能当正室,我儿子贾环就不能继承家业”,整天在背后捣鬼,算计这个,陷害那个,最后不仅没得到好处,反而落得个众人嫌弃的下场。而薛宝钗,见别人有长处就学习,见别人有困难就帮忙,嘴里从不说 “凭什么”,反而赢得了大家的尊重。生活就是这样,你盯着别人的好生气,不如学着别人的好努力,福气从来不是抢来的,是修来的。
“早知道这样,我就……” 这句话,藏着无尽的后悔,却没有一点用处。总说这话的人,习惯活在过去的遗憾里,却忘了眼下的机会,日子自然越过越被动。
项羽兵败垓下时,对着虞姬叹 “早知道这样,我就不该鸿门宴放了刘邦”,可后悔没用,最终自刎乌江。其实,鸿门宴后,他还有很多机会,可他总在 “早知道” 里徘徊,没了重整旗鼓的勇气。生活里,谁没犯过错?重要的不是回头说 “早知道”,而是往前看 “接下来该怎么办”。
电视剧《人世间》里的周秉昆,年轻时犯过错误,坐过牢,出来后有人劝他 “早知道当初不冲动,现在也不会这样”,可他没陷在后悔里,踏踏实实地开书店、办饭馆,把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他说 “过去的事,想再多也没用,不如好好过眼下的日子”。那些总说 “早知道” 的人,就像背着包袱走路,越背越沉,最后连往前挪一步都难,福气怎么追得上?
老话讲 “福祸无门,惟人自召”,福气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自己攒出来的。嘴里常说积极的话,心里就会生起向上的劲,日子也就会朝着好的方向走。就像阳光总愿意照进敞亮的屋子,福气也总愿意住进乐观的心里。
别让那些丧气话毁了自己的运气,少说 “这有什么用”,多想想 “试试又何妨”;少说 “都怪你”,多问问 “我能改什么”;少说 “我这辈子就这样了”,多告诉自己 “再加把劲”;少说 “凭什么是他”,多想想 “我该怎么做”;少说 “早知道这样”,多规划 “接下来如何”。
日子是自己过出来的,话是自己说出来的。把嘴里的话换一换,把心里的念头转一转,福气自然就来了。就像种庄稼,你播下什么种子,就会收获什么果实,从来不会错。
来源:淡泊的感悟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