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乌克兰反虚假信息中心公开驳斥了俄罗斯情报机构有关“乌克兰计划在波兰境内实施挑衅行动”的说法,称其为典型的“假旗行动”,即一方伪装成另一方制造事端以嫁祸于人。
近日,乌克兰反虚假信息中心公开驳斥了俄罗斯情报机构有关“乌克兰计划在波兰境内实施挑衅行动”的说法,称其为典型的“假旗行动”,即一方伪装成另一方制造事端以嫁祸于人。
这一回应迅速引发国际舆论关注,也让本就复杂的地缘局势再添迷雾。
事件源于俄罗斯对外情报局此前发布的一份声明,其中声称乌克兰国防部正与波兰特种部队协调,计划派遣由“俄罗斯自由军团”和白俄罗斯“卡利诺夫斯基团”成员组成的破坏小组,在波兰境内制造事端,甚至可能对关键基础设施发动模拟袭击,以嫁祸俄罗斯。
2025年9月27日,一名俄罗斯宪兵在俄罗斯控制的乌克兰顿涅茨克州街头巡逻
乌克兰反虚假信息中心副主任阿丽娜·阿利克谢耶娃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俄方这一指控实为一种“信息不在场证明”,其真实意图是为俄罗斯未来可能在波兰或周边地区采取的行动制造借口。
阿利克谢耶娃进一步分析称,俄方此举背后隐藏多重目的:一是试探北约在危机中的反应机制;二是在欧洲社会散播恐慌情绪,削弱公众对持续援助乌克兰的支持;三是试图分化北约成员国之间的团结。
她强调,任何俄方试图利用破坏小组或侦察波兰边境的行为,反而可能强化北约的防御共识,增强集体安全回应力度。
值得注意的是,这已不是近期俄罗斯与北约成员国之间首次出现摩擦。自九月以来,俄罗斯无人机和军机多次进入北约国家领空,引发多国强烈反应。
例如9月10日,波兰在拦截针对乌克兰的大规模空袭时,击落了一架俄制无人机,这也是自2022年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以来,北约国家首次在其领土上空与俄罗斯军事资产发生直接接触。
波兰波兹南-克热西尼,波兰总统卡罗尔·纳夫罗茨基在第31战术空军基地会见士兵
紧随其后,罗马尼亚于9月13日紧急出动F-16战机,应对一架侵入其领空的俄罗斯无人机。几天后,三架俄罗斯米格-31战机进入爱沙尼亚在芬兰湾上方的领空,促使该国依据《北大西洋公约》第4条请求北约启动紧急磋商机制。
这些接连发生的事件不仅反映出当前东欧地区安全形势的脆弱性,也凸显出俄罗斯与北约之间紧张关系的持续升级。
乌克兰反虚假信息中心在回应中强调,俄方所描绘的所谓“乌克兰策划挑衅”的剧本“注定失败”,因为北约伙伴“非常清楚谁是这些挑衅行为的真正幕后推手”。
从更广阔的地缘战略视角来看,俄罗斯近期频繁释放虚假信息与实施边界试探,既是对北约东翼防御韧性的压力测试,也是其混合战争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类行动往往旨在制造信息混乱、动摇盟友互信,并试探西方防务体系的反应速度与一致性。
而乌克兰及其西方伙伴的迅速回应与信息揭露,则反映出在认知战场上的对抗正日益成为现代冲突的关键维度。
随着冬季来临,俄乌战场态势与外围局势互动更趋复杂。分析认为,俄罗斯可能进一步利用信息战与心理战术,试图影响欧洲公众对长期支持乌克兰的耐心。
然而,正如阿利克谢耶娃所指出的,这类策略反而可能强化北约的内部协调,推动欧洲各国在能源安全、军事部署与反虚假信息合作上形成更紧密的联合应对机制。
来源:说一件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