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非遗焕新彩:《红军盐乡跳花灯》的文化传播之路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01 17:22 1

摘要:2024年7月30日下午,四川省“乡当潮”第四届乡村文化振兴魅力竞演大赛南部赛区的舞台上,由蜀北街道办事处选送、周晓勇原创、民协叶桂华团队演出的大型红色歌舞《红军盐乡跳花灯》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与鲜活的艺术表达,一举斩获赛区第一名。这档融合红色记忆与民俗特色的节

2024年7月30日下午,四川省“乡当潮”第四届乡村文化振兴魅力竞演大赛南部赛区的舞台上,由蜀北街道办事处选送、周晓勇原创、民协叶桂华团队演出的大型红色歌舞《红军盐乡跳花灯》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与鲜活的艺术表达,一举斩获赛区第一名。这档融合红色记忆与民俗特色的节目,不仅通过南部县电视台的直播走进本地百姓视野,更登上CCTV爱华春晚的舞台,让川北乡土的红色文化与非遗魅力走向全国。

一、节目创作:红色基因与盐乡记忆的深度融合

《红军盐乡跳花灯》的创作根植于南部县独特的历史文化土壤,实现了红色叙事与地域特色的有机统一。

作为节目原创者,周晓勇以南部县“红军长征途经地”与“千年盐乡”的双重历史印记为核心素材,巧妙构建叙事脉络。南部县曾是红军长征路上的重要节点,当年红军在此开展革命活动时,与盐乡百姓结下深厚鱼水情;而当地传承已久的花灯艺术,正是民众表达情感、传递故事的传统载体。节目将这两大元素交织,以“红军在盐乡的革命故事”为叙事主线,通过花灯歌舞的形式,再现了当年红军助民、百姓拥军的鲜活场景,让红色历史在民俗表达中变得可感可触。

在内容打磨上,节目延续了传统花灯“唱跳结合、锣鼓伴奏”的艺术特征,同时融入现代歌舞编排理念。参照传统花灯剧“灯首引路、男女对唱、集体起舞”的结构框架 ,演员们以折扇、手帕为道具,演绎“盘灯问答”“欢歌迎红军”等经典桥段,动作兼具传统花灯的灵动与革命叙事的激昂。唱词则采用川北方言韵律,既保留“花灯花灯,恭贺时令”的民俗韵味,又创新融入“盐乡迎红军,灯火照征程”等红色内容,实现了非遗形式与红色主题的自然衔接。

二、舞台呈现:叶桂华团队的非遗活化实践

民协叶桂华团队作为节目演出主体,以专业功底赋予传统花灯艺术新时代生命力,成为节目成功的关键支撑。

这支深耕川北民俗文化的团队,深谙花灯艺术的表演精髓。演出中,演员们身着融合“盐乡服饰”与“红军元素”的特色服装——青布衫搭配红绸饰,手持绘有盐场风光与红星图案的花灯道具,在锣鼓、唢呐的伴奏下翩翩起舞。舞蹈编排既保留了土家花灯“柳步轻盈、扇花多变”的经典范式,又创新设计“军民同庆”“盐运支前”等情景化段落,通过“鸳鸯展翅”“队列行进”等造型变换,生动展现盐乡百姓喜迎红军、支援革命的动人场景。

为呈现最佳效果,团队在细节上反复打磨。从传统花灯调的现代改编,到灯光舞美的地域化设计,均力求精准传递“红色盐乡”的文化内涵。舞台背景通过动态画面切换,将盐场晒盐的劳作场景、红军行军的历史影像与南部县的山水风光交织,让观众在视听沉浸中感受历史与现实的共鸣。这种“非遗+情景”的表演形式,恰是乡村文化振兴中“传统艺术活化”的生动实践。

三、赛事突围与全国传播:乡土文化的价值绽放

《红军盐乡跳花灯》的成功,既是自身艺术品质的彰显,更是乡村文化振兴成果的生动缩影。

在“乡当潮”乡村文化振兴魅力竞演大赛南部赛区中,节目从众多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核心在于其精准契合了赛事“深挖乡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主题。大赛作为南充市推进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平台,鼓励各地以文艺形式展现地域特色与时代精神,而《红军盐乡跳花灯》正是通过“红色文化铸魂、非遗文化筑基”的创作思路,完美诠释了南部县的乡村文化自信,最终以高票斩获第一名。

节目播出渠道的层层升级,更凸显其文化传播价值。赛事期间,南部县电视台通过直播让本地观众第一时间领略节目风采,实现了乡土文化的在地传播;随后登陆CCTV爱华春晚,标志着这档源自乡村的文艺作品获得全国性认可,让川北盐乡的红军故事与花灯艺术跨越地域界限,成为向全国观众展示四川乡村文化振兴成果的鲜活样本。

四、文化意义:非遗传承与红色教育的双重赋能

《红军盐乡跳花灯》的传播热潮,承载着非遗传承与红色教育的双重使命。

从非遗保护角度看,节目以红色主题为切入点,为传统花灯艺术注入新的时代内涵。正如遵义团溪花灯通过创编《红军灯》实现传承发展那般 ,该节目让南部县的花灯艺术从“民俗表演”升级为“文化载体”,既保留了其“唱灯叙事”的核心特质,又拓展了其表达边界,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这一传统艺术。

从红色教育维度讲,节目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活化了本地红色资源。通过花灯歌舞的生动演绎,原本存在于史料中的红军故事变得鲜活可感,让观众在欣赏艺术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红色精神熏陶。这种“非遗+红色”的传播模式,不仅丰富了乡村文化生活,更为红色基因的代代相传提供了有力支撑。

从乡村振兴视角看,节目的成功是“文化赋能乡村”的典型案例。它既展现了南部县挖掘地域文化资源的创新能力,又通过赛事与春晚的传播,提升了当地的文化知名度,为盐乡文旅融合、特色产业发展注入了文化动能。

《红军盐乡跳花灯》的走红,印证了乡土文化中蕴藏的巨大生命力。从蜀北街道的创作打磨,到叶桂华团队的舞台演绎,再到从县域赛场到全国春晚的传播升级,这档节目不仅是一场艺术盛宴,更是四川乡村文化振兴中“传承非遗、激活红色、链接大众”的生动实践。

来源:耀中品牌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