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起潜水表,多数玩家想到的可能是劳力士潜航者型、欧米茄海马、宝珀五十噚这“三巨头”,或是帝舵碧湾、百年灵超级海洋、泰格豪雅竞潜等小有人气的作品,而少有玩家首先想到IWC万国表的潜水表系列:海洋时计(Aquatimer)。究其原因,近年IWC将产品重心放在了飞行
[腕表之家钟表文化]提起潜水表,多数玩家想到的可能是劳力士潜航者型、欧米茄海马、宝珀五十噚这“三巨头”,或是帝舵碧湾、百年灵超级海洋、泰格豪雅竞潜等小有人气的作品,而少有玩家首先想到IWC万国表的潜水表系列:海洋时计(Aquatimer)。究其原因,近年IWC将产品重心放在了飞行员系列,潜水表不论从历史传承还是现实角度来看,都不是品牌的“舒适区”。另一方面,诸如陶瓷、碳纤维等时下热门材质的缺席,以及未能针对“小表径”流行趋势做出部署,亦是系列被认为“保守”的重要原因。今天,就想和诸位聊聊这个在同级别品牌中“存在感”不强的系列:海洋时计。
IWC海洋时计自动腕表(IW328801)
了解一款腕表,不妨从它的“前世今生”谈起。IWC制造防水腕表的历史,可追溯至上世纪40年代。由品牌生产的W.W.W飞行表,采用铅内密封圈卡扣式底盖,可实现轻度防水。尽管用现代眼光看,它的防水性能微不足道,但却为日后品牌制造专业潜水表积攒了宝贵经验。
Ref.812AD(1967年)
如果将200米防水视作“防水表”和“潜水表”的分界线,那么IWC真正意义上的首款潜水表,当属1967年推出的型号812AD。有别于主流潜水表的旋转外圈,该作将可旋转刻度圈置于盘内,通过“双表冠”其中之一控制。事实上,这种结构非IWC独创,而是源自名为“超级压缩机(Super Compressor)”的供应商方案。历史上包括浪琴、积家在内的多家品牌,均推出过此类产品,近年它们均得到了重现。
早期潜水表的单向旋转表圈,制造工艺远没有现代精密,受腐蚀或外力冲击易发生故障。而“超级压缩机”所采用的内置表圈,就能巧妙规避这些问题。尽管如今“超级压缩机”技术和供应商Ervin Piquerez S.A.(EPSA)都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里,但双表冠和内置旋转表圈作为一种设计传承和产品特色,仍在现代海洋时计系列中得到体现。
于2022年发布IW3288是系列的最新一代“标准款”型号,它基本延续了前作(2014款IW3290)的外观,采用42毫米表径,拥有300米的防水性能。不同于历史款将表冠放置于2点位和4点位,现代海洋时计的双表冠,分别位于3点位和9点位,并增加了护桥装置。这种左右对称式分布让视觉观感更平衡,具有对称感。
IW32111(0)型自动上链机芯
与系列前代产品相比,现售款海洋时计IW3288的主要升级为机芯。它从以往基于ETA或Sellita的Cal.30120型,升级为一款“自主化”程度更高的机芯,Cal.32111型。该机芯由品牌与历峰集团旗下的ValFleurier机芯厂合作生产,此前已在马克二十投入使用。这枚机芯最大的亮点在于保持振频28800VPH(4hz)的前提下,拥有120小时超长动储。此外,部分硅质零件(擒纵轮和叉杆)和双向棘爪上链系统的加入,使它拥有较高上链效率的同时,亦具备一定的抗磁性能。
IWC海洋时计自动腕表(IW328803)
其实所谓“存在感”,是相较同级别的“神仙”对手而言的。IWC海洋时计在它们面前,或许会受到“材质单调”、“外观保守”的质疑,但不可否认它仍是一款特色鲜明、素质过硬的潜水表。特别是随着换装新一代Cal.32111型机芯,性能较前代有了较大提升。从另一个角度,对于追求个性,或欣赏硬朗风格的玩家而言,海洋时计恰恰有着其他潜水表没有的魅力。(图/文 腕表之家 萧峰)
来源:腕表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