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次翻《史记·秦始皇本纪》,看到“上病益甚,至沙丘而崩”这九个字,我都忍不住停住——公元前210年那个秋凉的日子,要是秦始皇的马车能再快半旬,要是他撑到回咸阳再闭眼,沛县酒馆里赊酒喝的刘邦、江东乡下躲通缉的项羽,真能把刚立稳的大秦给掀了?
“ 以防走丢,麻烦请各位看官关注此头条号,持续更新”
读《史记》时总瞎想:要是秦始皇没崩在沙丘,刘邦还能赊酒,项羽还能称王吗?
每次翻《史记·秦始皇本纪》,看到“上病益甚,至沙丘而崩”这九个字,我都忍不住停住——公元前210年那个秋凉的日子,要是秦始皇的马车能再快半旬,要是他撑到回咸阳再闭眼,沛县酒馆里赊酒喝的刘邦、江东乡下躲通缉的项羽,真能把刚立稳的大秦给掀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这几年翻遍了《睡虎地秦简》《里耶秦简》,连《汉书》里犄角旮旯的记载都没放过,越看越觉得:咱们对秦朝灭亡的印象,早被“暴政亡国”四个字框死了。今天就像跟朋友唠嗑似的,从三个少有人提的角度聊聊——其实秦始皇要是活着,刘邦项羽大概率只能认怂,一辈子翻不了身。
总有人说“秦朝亡于暴政”,可我读《睡虎地秦简》里那个叫“喜”的小吏日记时,心里咯噔一下——秦朝百姓的日子,居然不是“天天盼造反”。
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喜”从17岁当吏到46岁死,天天记县里的破事,其中有段写邻居“黑夫”的:“黑夫从军三岁,归得公士爵,授田十亩,宅一处,家赋减半。”黑夫去修长城三年,回来不仅得了最低等的“公士”爵,还分了田和房子,家里赋税直接砍半。更细的是,黑夫还跟“喜”吐槽:“军营里每天给两斤米,比在家种地还能吃饱,就是想媳妇织的布,天冷了没衣裳穿。”(这是简里“黑夫家书”的真实内容,现在还能看到残片)
你看,秦始皇时期的徭役是重,但不是白干的——秦朝有套“军功爵制”,20个等级,从“公士”到“彻侯”,不管是当兵还是修长城,只要卖力就能升级。升一级就能免赋税,升到“不更”(第四级),连官府的差役都不用服。就像现在年轻人加班攒钱买房,当时百姓心里有盼头:熬几年,日子就能好起来,谁会拿命去造反?
真正把人逼到绝路的是胡亥。秦始皇修长城、建阿房宫,再忙也有规矩:服徭役的人每年最多干一个月,到期就给路费送回家;可胡亥一上台,直接把期限改成“没干完不准回”,很多人一去就是三四年,家里的田荒了,爹娘饿死了都没人管。
“喜”的儿子后来也记了件事:公元前209年,泗水郡有个叫“市”的百姓,家里五亩地收的粮,还不够交胡亥加的3石税(秦始皇时才1石),官吏来催税时,把“市”的耕牛牵走了,“市”跪在地哭,最后只能把12岁的女儿卖给地主当奴婢,才凑够了钱。你说,这能怪秦始皇的“严”吗?明明是胡亥把“规矩”全砸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有人吹刘邦“天生龙种”、项羽“战神转世”,可翻史料才发现:这俩人早期,就是俩“怂蛋”,全靠胡亥“送助攻”才起来的。
先说说刘邦。《史记》里说他“好酒及色”,在沛县当亭长时,天天泡在王媪的酒馆里赊酒,每次喝醉了就拍桌子说“将来我发达了,给你免十年税”,王媪每次都笑他:“刘季(刘邦的字),你先把去年欠的50钱酒钱结了再说。”后来他押送囚徒去骊山,半路上跑了一半人,按秦朝法律“失期当斩”,他才躲进芒砀山当土匪。
可要是秦始皇活着,他根本不敢逃!你知道秦朝的“失期”怎么判吗?《睡虎地秦简》里写得明明白白:要是因为大雨、洪水这些不可抗力,只罚“赀一甲”(赔一副铠甲钱),根本不会杀头。就算他真逃了,秦始皇时期的户籍制度有多严?每个人都有“符”(木做的身份证,分成两半,一半自己带,一半存官府),住客栈要交“符”,过渡口要验“符”,没有“符”连饭都吃不上。他躲在芒砀山,用不了半个月,搜山的官吏就能把他揪出来——最多罚他去修两年长城,哪还有机会当“汉高祖”?
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再看项羽。他确实能打,巨鹿之战“破釜沉舟”挺厉害,可那时候的秦军,早不是秦始皇时期的精锐了。章邯带的是骊山的刑徒,大多是偷鸡摸狗的罪犯,连剑都握不稳;蒙恬的30万长城军团呢?胡亥上台就把蒙恬赐死了,军团群龙无首,一半人散了伙,一半人跟着王离投降了项羽。
要是秦始皇活着,蒙恬能死吗?蒙恬从少年时就跟着秦始皇,打匈奴、修长城,秦始皇说东,他绝不会往西。长城军团的士兵,每个都配秦弩(射程能到80步,比当时匈奴的弓远一倍),还有“锐士”(精锐步兵)五万人,项羽那几千江东子弟,够人家塞牙缝吗?更别说项羽他叔叔项梁,在秦始皇时期就是“通缉犯”——项梁的爹项燕是楚国大将,秦始皇灭楚后,把项氏一族列为重点监控对象,项梁在吴中躲的时候,连赶集都不敢用真名,有次被亭长盘问,差点慌得说不出话,还是当地一个老吏帮他打了圆场。想拉队伍起兵?刚招几个人,秦朝的“求盗”(抓盗贼的官吏)就会找上门,根本没机会发展。
还有个细节你可能不知道:秦始皇灭六国后,把12万户贵族、富豪迁到咸阳,让他们住在咸阳附近的“新里”,派官吏天天盯着。这些人虽然心里不服,但手里没兵权、没土地,就算想反,也只能像张良那样——在博浪沙扔个大铁锤,砸错车驾后还得改名换姓躲到下邳,好几年不敢见人。要是秦始皇活着,这些贵族敢动吗?根本不敢!
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很多人觉得秦朝是“纸老虎”,可你看看秦始皇搞的那些制度,搁当时多超前?
他灭六国后没搞分封,反而把全国分成36郡,郡守、郡尉全是朝廷派的,地方上连个能拥兵自重的诸侯都没有——这就像现在公司搞扁平化管理,总部直接管到分公司,底下想搞小动作都没地盘。还有书同文,以前齐国人写的字楚国人看不懂,秦始皇一嗓子下去,全国都用小篆,官府文书从关中递到辽东,半个月就能到;车同轨更实在,车轮间距统一成6尺,粮食从咸阳运到长城,比以前快了一半还多。
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更厉害的是他处理危机的本事。公元前218年,张良在博浪沙搞暗杀,大铁锤砸错了车驾,秦始皇没慌,当天就下了道命令:全国搜捕十天。我在《史记·留侯世家》里看到个细节:当时沛县的亭长(就是刘邦那职位)都得带着人挨家挨户查,连客栈里住的客人,都要把“符”拿出来核对,有个客商忘带“符”,被捆在驿站门口示众三天,整个沛县没人敢收留陌生人。最后张良没办法,只能改名换姓躲到下邳,据说好几年没敢跟老熟人见面。
再看军队,秦始皇手里攥着两张王牌:北方蒙恬的30万长城军团,公元前215年打匈奴,把河套地区抢回来,还修了万里长城当屏障,匈奴人好几年不敢南下;南方赵佗的50万岭南军团,平定百越后在番禺驻扎,连当地的越人首领都服服帖帖——赵佗后来虽然在岭南称王,但秦始皇活着时,朝廷让他调兵支援北方,他7天内就凑了3万兵送过去,连越人都帮着催粮。
可胡亥呢?刚上台就把蒙恬杀了,把李斯腰斩了,能干的人全没了。后来陈胜吴广起义,大泽乡在泗水郡,郡里光常驻的郡兵就有五千人,装备着强弩和青铜剑,要是郡守敢派兵,不出十天就能把事儿平了。可胡亥呢?连消息都压着,直到起义军快打到咸阳了,才慌慌张张让章邯带刑徒去打仗——这不是送人头吗?
其实我唠这么多,不是想替秦始皇“洗白”,他确实有过错,比如修阿房宫耗了太多人力,求仙药花了不少钱。但你不得不承认:秦朝灭亡的关键,不是“暴政”,而是胡亥和赵高的“乱政”——秦始皇能把严格的制度变成“有盼头的秩序”,胡亥却把秩序变成了“没底线的混乱”。
要是秦始皇多活五年,他大概率会继续推郡县制,会调整徭役的期限,会减免受灾地区的赋税——就像公元前216年天下大旱,他立马下令“减全国赋税半”,还开放皇家的苑囿,让百姓去打猎、砍柴谋生。这样一来,百姓有盼头,贵族不敢反,刘邦可能会在沛县当一辈子亭长,到老混个“公乘”(第八级爵),退休后在家种种田,继续被他爹骂“不成器”;项羽可能会在江东找个地方隐居,偶尔跟人比试一下武艺,感叹一下“时运不济”,根本没机会成为“西楚霸王”。
最后想跟大家聊一句:你觉得要是秦始皇真多活几年,刘邦会不会一辈子就当个亭长?或者项羽会不会找个普通姑娘结婚,安安稳稳过一辈子?评论区咱们聊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来源:史鉴观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