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五年,健康的温度,正悄然浸润着河南的每一个角落。它在“一键申请、服务到家”的家庭病床服务里,在“一次挂号管三天”的“少跑腿、优流程”里,也在医圣张仲景故里飘来的缕缕药香里……
开栏的话:
五年,能带来什么?
对于一位乡村老人来说,它可能是家庭医生签约后,那条越来越平坦的巡诊路。
对于一个普通河南家庭来说,它可能是身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或者县域医共体,孩子或者老人康复后灿烂的笑脸。
这五年,健康的温度,正悄然浸润着河南的每一个角落。它在“一键申请、服务到家”的家庭病床服务里,在“一次挂号管三天”的“少跑腿、优流程”里,也在医圣张仲景故里飘来的缕缕药香里……
这一切,凝聚成一份沉甸甸的“河南‘十四五’健康答卷” 。
“十四五”规划的核心基调是 “高质量发展”。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谋划“十五五”发展的关键一年,也是河南省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
今天,大河健康报正式开启这个专栏。我们将用笔和镜头,带您走进这场“健康河南”的生动实践,共同见证一亿河南人健康福祉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夜幕降临,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万人广场上,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豫剧《乡村医生》正在上演。
台上演员深情演绎,台下观众热泪盈眶。这出戏,唱的是乡村医生跋山涉水为群众看病的故事,也是千千万万个基层卫生工作者的故事,更是河南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以下简称“基本公卫”)十五年发展的故事。
金秋九月,豫东平原的玉米初染金黄,豫西山区的苹果挂满枝头,中原大地一派丰收景象。
在这个收获的季节,9月24日至25日,一场以“回顾、传承、展望:‘基本公共卫生我服务你健康’”为主题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宣传月活动在渑池县如火如荼地举行。
活动现场,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文化与基层健康中心、河南省卫生健康委主办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宣传月“健康进社区”惠民行动暨“健康中原行·大医献爱心”志愿服务行动走进渑池县,以“高血压的科学管理与防控”为主题,国家、省、市、县、乡五级医务工作者齐聚一堂,大型义诊活动现场气氛热烈,义诊台前围满了咨询的群众,测量血压、健康咨询、科普讲解有序开展。
“医生,这两天我觉得脑袋嗡嗡的,眼睛还总是不舒服,我吃着降压药呢,这是咋回事儿呢?”来自城关镇68岁的韩女士焦急地向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内科的专家张海波询问。
“您这是用药不足。降压用药是一个维持的过程,稳定血压可减少对血管、心脏、脑血管损伤,降低脑出血、脑梗、心梗风险。每天几片药一定要好好吃,就减少了很多大病的风险。”张海波主任根据韩女士的病情为其调整了用药,并进行了详细的用药提醒。
与张海波结对帮扶的池底卫生院基层家庭医生范海燕说:“对患者用药方面的指导,专家是结合患者的生活方式、整体健康状况进行了全方位的考虑,而不只盯着现有症状。这一点对我启发很大,为我以后的工作提供了治疗思路。”
与此同时,乡村医生们骑着车送药上门的身影穿梭在街巷,城市一角的健康小屋自助体检机前也排起了长队。这一幕幕,正是河南基本公卫十五年深耕细作的生动写照。
自2009年国家启动基本公卫服务项目以来,河南作为人口大省、农业大省,始终以“人民健康”为核心,人均补助标准从15元跃升至99元,构建起覆盖省、市、县、乡、村五级的服务网络,让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享受到“家门口的健康守护”,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原特色的基本公卫服务之路。
强基固本:织密城乡健康防护网
“以前看病得翻山,现在村卫生室啥都有。对我们这些孤老、患有慢性病的人,还定期上门巡诊、送药,服务太贴心了,看病不愁了!”在焦作市博爱县寨豁乡,72岁的高血压患者王先生拿着刚领的降压药,拉着乡村医生王下放的手不停道谢。
这个地处太行南麓的山区乡,曾因村落分散、交通不便,群众看病就医是“老大难”。而如今,这样的改变正发生在河南的每一个乡村。
服务条件的改善是公卫服务落地的基础。十五年来,河南坚持“硬件标准化+人才专业化”双轮驱动,让基层医疗机构从“缺医少药”变为“强医优服”。
在渑池县,政府累计投入专项经费,完成15家乡镇卫生院、216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村卫生室公有化率达97%,“15分钟健康服务圈”全面建成。
尉氏县邢庄卫生院更是从偏远乡镇卫生院,升级为集医疗、公卫于一体的二级综合医院,还获评“全国百佳乡镇卫生院”。
医院里设有慢病管理门诊、数字化健康档案室,让5.3万名辖区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规范服务。
人才是基层医疗的“活水源泉”。为破解乡村医生“留不住、水平低”的难题,河南打出“培训+待遇+晋升”组合拳。
2018年至2025年期间,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承办并支持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基层高血压管理办公室举办的“雄鹰计划”骨干培训班104期,在省内独立举办“群雁计划”培训班116期,累计培训人员超过3万人;“十四五”期间,省级培训家医团队师资1000余人,在市级培训基地,线下跟师培训5000支家庭医生签约团队,累计培训基层卫生技术人员60余万人;此外,在省卫生健康委统筹安排下,还为基层免费培养1800名高血压专科人才。
郑州市创新“县管乡用”“乡聘村用”机制,探索建立医共体“基层编制池”,348名医务人员纳入县级编制池统筹调配,545名乡村医生实现“有编制、有保障”。
在博爱县,王下放自1977年从卫校毕业回到家乡,46年间出诊近7万次,骑坏8辆摩托车,走遍95个自然村,即使脚踝摔伤鲜血直流、肋骨骨裂,也从未停下出诊的脚步。
“乡亲们说‘你来了,我就安心了’,这句话就是我坚守的理由。”王下放的话,道出了河南万千基层医务人员的初心。
创新赋能:破解公卫服务“老大难”
9月25日,室内活动专场:全省基层卫生健康人与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文化与基层健康中心领导和专家齐聚一堂,共话河南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15年成效,典型地区与单位分享了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优秀做法和创新经验。
“以前体检完没人管,现在医生不仅给我开药方,还帮我制定运动计划,积分还能换免费彩超!”在渑池县仰韶镇卫生院,68岁的糖尿病患者李女士拿着“双处方”,对这种新型服务模式赞不绝口。
这是河南创新“1+1+4”服务模式的生动实践。通过1项慢病指挥长制度、1个医卫融合平台和4种特色机制,让公卫服务从“被动服务”变为“主动对接”。
在慢性病管理这个“硬骨头”上,河南探索出了“上下联动”的新路径。
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自2017年开诊以来,在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基层高血压管理办公室、河南省卫生健康委指导下,牵头构建了河南省高血压防治管理体系,依托自身资源先后成立河南省基层高血压管理指导中心、河南省基本公共卫生绩效评价基地、河南省基层高血压培训基地,构建起覆盖省、市、县、乡、村五级的高血压防控网络,通过专项人才培训、数据分析应用、科研项目落地等举措,持续推动基层医疗机构高血压服务能力提升。
渑池县将县级专科医师编入全县慢病健康管理团队,以乡镇为单位提供服务,协助开展业务查房、带教、健康讲座、坐诊、直接干预不稳定患者及质控等工作,目前已将2.9万余名高血压患者、1.1万余名糖尿病患者等重点人群纳入规范管理,实现了县、乡、村三级慢病服务体系的有效融合。
郑州市则搭建“互联网+慢病”管理平台,把远程血压、血糖设备铺设到村,数据实时推送至家庭医生团队,按风险等级实行“县乡村分级管理”,全市高血压、糖尿病规范化管理率超80%。
“以前村民测完血压不知道咋调整用药,现在数据一上传,县医院专家就能远程指导,比跑几十公里看病方便多了。”郑州巩义市一名家庭医生说。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打通公卫服务“最后一公里”的关键。尉氏县邢庄卫生院创新“公卫医师+临床医生+村医”三医联动机制,组建39个家医团队,实行“一村一团队”,通过“专车接送体检+早餐供应+导医陪检”,让老年人体检参与率大幅提升;同时采取集中签约、上门签约、App签约等方式,实现线上线下全覆盖,重点人群履约率达90%以上,健康帮扶户履约率100%。
更值得一提的是,河南还将儿童青少年健康纳入公卫服务范畴。针对儿童高血压、肥胖问题,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完成4万余名中小学生的规范筛查,构建“三级医院牵头+基层协作”的全年龄段管理模式,不仅推动了儿童脊柱侧弯、心理健康的规范化管理,还通过“小手牵大手”带动家庭关注血压管理。
“以前总觉得孩子胖点没关系,现在医生上门宣讲,才知道肥胖会增加高血压风险,我们全家都开始跟着孩子一起运动了。”郑州市民刘女士的转变,正是健康理念深入人心的见证。
惠民实效:健康指标“亮眼”暖民心
“俺家娃出生时,医生上门访视不说,还给娃娃定期提供免费体检,真是省心又省钱!”渑池县的一位年轻妈妈王女士翻着孩子的健康手册,脸上满是安心。
十五年来,该县公卫服务的成效,最终都体现在群众的健康指标和满意度上: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90.15%、产后访视率98.74%,0—6岁儿童健康管理率97.77%、新生儿访视率99.75%。这些数据背后,是无数家庭的安心与幸福。
基本公卫服务的“性价比”也在不断提升。2022年至2024年,通过对河南省整群抽样县域数据进行年龄、性别、疾病诊断数量倾向得分匹配分析,发现纳入基本公卫服务管理的人群与未纳入基本管理的人群在县域住院次均住院费用上存在显著差异,且呈逐年扩大趋势。
至2024年,两类人群次均费用差值已达793.43元。同时,纳入管理人群的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风险显著降低。成本效益分析表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对重点人群管理的每1元投入,可产生超过5元的健康效益。
重点人群超重肥胖率呈现降低趋势。2020年至2024年,河南省基本公卫服务体检数据显示,纳入管理的重点人群中,超重率和肥胖率均呈现下降趋势,其中,中心性肥胖率下降近5%。
“以前我每年要住两次院,现在医生定期随访,帮我调整用药和饮食,今年还没住过院,省了不少钱。”三门峡市慢性病患者赵先生的切身感受,正是公卫服务“以小投入换大健康”的生动体现。
如今,行走在河南城乡的大街小巷,从城市社区的健康小屋到山区乡村的村卫生室,从省城专家的下沉义诊到乡村医生的上门服务,基本公卫服务已像阳光雨露般渗透到中原大地的每个角落。
站在新起点上,河南将以健康中国、健康河南建设为契机,持续推进公卫服务均等化、智能化、精细化发展,让更多群众享受到家门口的健康守护,为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提供坚实健康保障。
来源 河南省卫生健康委
本文来自【大河健康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