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创作声明: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图片和文字均不涉及真实
文:方圆故事集
创作声明: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图片和文字均不涉及真实
“王大爷,你先别着急,医生马上就出来跟你谈。”护士小李的声音有些颤抖。
王建国看着办公室里围成一圈的白大褂们,心跳得厉害。
他们拿着他的化验单,眉头紧锁,小声讨论着什么。
01
王建国五十八岁那年退休了。
他在机械厂干了大半辈子,突然闲下来,反倒不知道该做什么。以前每天六点起床,现在睡到自然醒。以前按点吃饭,现在饿了就吃。
生活失去了节奏。
那是个秋天的下午,王建国走进小区超市。老板小赵正在整理货架,看见他进来就打招呼:“王师傅,今天买什么?”
“随便看看。”王建国在货架间慢慢踱步。
燕麦片的促销标签很显眼,原价十八块,现在十二块。王建国停下脚步,拿起一盒看了看。年轻时听人说这东西有营养,但一直没机会尝试。
“这燕麦片怎么样?”他问小赵。
“挺好的,有几个老顾客经常买。”小赵放下手里的活,“营养价值高,老年人吃了对身体好。”
王建国想了想,抱了三盒。
回到家,他打开一盒,倒了一点在碗里。金黄色的麦片看起来平平无奇,但闻起来有股淡淡的香味。
第二天早上,王建国七点就醒了。
他想起昨天买的燕麦片,决定试试。倒水的时候有些犹豫,不知道该用多少。最后凭感觉倒了大半碗开水,用勺子搅了搅。
燕麦片很快就软了,糊糊的,没什么特别的味道。
王建国加了点白糖,又搅了几下。第一口下去,觉得还行,至少比白粥有味道。
“这就是早饭了。”他对着空荡荡的房子说道。
邻居李阿姨正好路过窗下,听见了这句话。她往窗里看了看,笑着说:“老王,你这是要养生啊?”
王建国有些不好意思:“图个方便。”
“燕麦片好啊,我儿媳妇也买过,说是进口的。”李阿姨的声音透着羡慕,“就是价格贵了点。”
“这个不贵,超市搞活动。”王建国端着碗走到窗边,“十二块一盒。”
“那倒是便宜。”李阿姨点点头,“改天我也去买盒试试。”
02
王建国很快就喜欢上了燕麦片。
不是因为味道多么好,而是因为简单。不用开火,不用刷锅,倒上开水搅一搅就能吃。对一个独居老人来说,这是最大的优点。
一个星期后,他去超市补货。
小赵一看见他就笑:“王师傅,燕麦片吃完了?”
“差不多了。”王建国在燕麦片的货架前停下,“你们还有那个牌子的吗?”
“有,我专门给你留了几盒。”小赵从后面的仓库里搬出一箱,“这个牌子卖得最好,质量靠谱。”
王建国挑了四盒,这次没等活动价。
回家的路上,他遇到了李阿姨。李阿姨手里也拎着个塑料袋,里面装着燕麦片。
“老王,我也买了。”李阿姨扬了扬手里的袋子,“不过我买的是那种水果味的,据说更好吃。”
“我就要原味的。”王建国说,“吃习惯了,换别的反倒不舒服。”
李阿姨笑了:“你这人啊,就是认死理。”
王建国的生活开始有了规律。
每天早上七点起床,先去厨房烧开水。等水开的时候,他会站在阳台上看看外面的天气。如果是晴天,心情就会好一些。如果是阴天,他也不会特别在意。
开水烧好了,他就开始冲燕麦片。
先倒燕麦片,然后倒开水,用勺子顺时针搅拌三圈。这个程序一成不变,就像以前在工厂里操作机器一样精确。
燕麦片的香味会在这时候散开,整个厨房都弥漫着淡淡的谷物香。王建国觉得这是一天中最舒服的时刻。
吃燕麦片的时候,他习惯配点咸菜。有时候是萝卜干,有时候是腌黄瓜。咸菜的脆嫩和燕麦片的绵软形成了对比,口感层次更丰富。
“老王,天天吃这个不腻啊?”李阿姨有时候会在楼下遇到他,总是这么问。
“不腻。”王建国总是这么回答,“习惯了就好。”
其实他也不知道为什么不腻。也许是年纪大了,对食物的要求降低了。也许是生活简单了,对复杂的味道反倒没有那么渴望。
小赵渐渐熟悉了王建国的购买习惯。
每隔一个星期,王建国就会出现在超市里,直奔燕麦片的货架。小赵总是会提前给他留几盒,放在收银台后面。
“王师傅,你的燕麦片。”小赵会主动拿出来,“这次进的货特别新鲜。”
王建国检查生产日期,确认无误后才付钱。他对这个品牌已经很信任了,但检查日期的习惯一直保持着。
“小赵,这燕麦片你们进货价多少?”王建国有时候会问。
“进货价啊,八块多。”小赵也不瞒他,“我们也就赚个三四块钱。”
“那还可以。”王建国觉得这个价格能接受,“暴利的东西我不买。”
时间就这样慢慢过去了。
夏天变成了秋天,秋天又变成了冬天。王建国的燕麦片早餐从没间断过。即使是最冷的三九天,他也会准时起床,准时冲燕麦片。
热腾腾的燕麦片在冬天格外香甜。王建国会端着碗坐在阳台上,看着外面的雪花慢慢飘落。那些雪花很轻,像羽毛一样轻,落在地上就化了。
“这个冬天过得真快。”他对着空气说道。
除了燕麦片早餐,王建国的其他生活习惯没有什么变化。午饭还是简单的一荤一素,晚饭还是一碗粥配点小菜。但早餐的规律性给他的生活带来了某种稳定感。
那种稳定感很难描述,就像机器运转时的节奏,有条不紊,让人安心。
03
十二月中旬,王建国收到了社区卫生院的通知单。
通知单是邮递员送来的,淡蓝色的信封,里面是一张印刷精美的体检通知。上面写着:尊敬的社区居民,为了您的健康,请于本月底前到卫生院进行年度健康体检。
王建国看了看日期,还有两个星期。
他把通知单贴在冰箱上,每天早上冲燕麦片的时候都能看见。起初他没当回事,觉得体检就是走个形式。六十岁以下的退休人员,身体一般都没什么大毛病。
“老王,你收到体检通知了吗?”李阿姨在楼下碰到他时问道。
“收到了。”王建国点点头,“你呢?”
“我也收到了,准备下周去。”李阿姨说,“听说这次检查项目挺全的,还有什么肝功能检查。”
“那我也去吧。”王建国想了想,“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李阿姨笑了:“对啊,免费的,不查白不查。”
王建国选择了十二月二十三号,一个星期四。
那天早上,他照常七点起床,照常冲了燕麦片。但心情有些不一样,像是要去完成一项任务。
卫生院离小区不远,走路十五分钟就到了。王建国八点钟出门,路上买了份报纸。
卫生院的大厅里已经有不少人了,大部分是上了年纪的居民。大家拿着体检单,在不同的科室之间排队。
王建国先挂了号,拿到了一张粉色的体检表。上面列着各种检查项目:血常规、血糖、血脂、肝功能、心电图、胸透。
“挺全的。”他看着表格自言自语。
第一项是抽血检查。
护士是个年轻的小姑娘,姓李,胸前的名牌写着“护士 李萌”。她动作很熟练,一针见血,王建国几乎没感觉到疼痛。
“王师傅,抽血完成了。”小李护士撕下一张标签贴在试管上,“结果三天后出来,到时候记得来取。”
“好的。”王建国按住棉签,“需要注意什么吗?”
“注意不要沾水,一个小时后就可以拆掉了。”小李护士说着,已经在准备下一个病人的用品。
接下来是心电图。
心电图室里很安静,只有机器发出的轻微响声。医生是个中年男人,戴着老花镜,看起来很专业。
“放松,深呼吸。”医生一边操作一边说,“不要紧张。”
王建国躺在检查床上,看着天花板上的日光灯。机器在他胸前画着波浪线,像是在记录他的生命轨迹。
“好了,可以起来了。”医生撕下心电图纸,看了一眼,“没什么问题。”
最后是胸透。
胸透室在二楼,王建国爬楼梯的时候感觉有些气喘。也许是年纪大了,也许是今天走得路多了。
“脱掉上衣,站到机器前面。”放射科医生的声音从对讲机里传出来,“挺胸,深吸一口气,憋住。”
王建国照做了,感觉自己像是被某种神秘的力量透视着。那种感觉有些奇怪,既紧张又好奇。
“好了,可以穿衣服了。”医生的声音再次响起,“结果一起在三天后取。”
所有检查做完,已经是上午十一点了。
王建国在收费处交了一百二十块钱,拿到了收据。收据上盖着鲜红的印章,像是某种承诺的象征。
“三天后记得来取结果。”收费员是个戴眼镜的大姐,说话很温和,“取结果不用再排队,直接去护士站就行。”
“知道了,谢谢。”王建国把收据放进钱包,“大概什么时间来比较好?”
“上午九点到十一点,下午两点到四点。”大姐说,“这个时间段人比较少。”
王建国走出卫生院的时候,阳光正好。
他在院门口的报摊买了份当天的报纸,然后慢慢走回家。路上遇到几个熟人,都问他去哪里了。他说去体检了,大家都点头表示理解。
“体检好啊,有病早治,没病放心。”一个邻居大妈这么说。
王建国觉得这话有道理,心情轻松了一些。
接下来的三天,他照常过着自己的生活。
每天早上七点起床,冲燕麦片,配咸菜。燕麦片的味道还是那么熟悉,香甜绵软,给他一天的开始带来温暖。
但心里总有一丝等待的感觉,像是在等待一个不知道内容的消息。
第三天是星期天,王建国决定上午去取结果。
04
王建国推开卫生院大门的时候,心情是平静的。
星期天的卫生院比平时安静,只有值班的医护人员在工作。他直接去了护士站,小李护士正在整理病历。
“王师傅,你是来取化验结果的吧?”小李护士看见他就笑了,“稍等一下,我帮你找找。”
王建国站在护士站前面,看着小李护士在一摞化验单里翻找。卫生院里有种特殊的味道,消毒水的味道,让人觉得既安全又紧张。
“找到了。”小李护士抽出一张化验单,但她看了一眼,表情突然变得有些奇怪。
她又仔细看了一遍,眉头微微皱起。
“王师傅,你等一下。”小李护士把化验单放在桌上,“我去叫一下陈主任。”
王建国的心一下子提了起来:“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不是,就是...”小李护士欲言又止,“陈主任马上就来。”
她匆忙走向办公室,留下王建国一个人站在护士站前。
王建国感觉自己的心跳加快了。刚才小李护士的表情明显有问题,不是正常的表情。如果化验结果正常,她应该直接把单子给他,然后说一句“没什么问题,回家注意休息”之类的话。
但她没有。
陈主任很快就出来了。她是个四十多岁的女人,戴着金边眼镜,看起来很有威严。她拿着王建国的化验单,表情严肃。
“王师傅,你好。”陈主任的声音很温和,但王建国能听出其中的紧张,“我是护士长陈主任,想跟你聊几句。”
“陈主任,我的化验结果是不是有问题?”王建国直接问道。
陈主任看了看化验单,又看了看王建国:“王师傅,你最近有没有吃什么特殊的药物或者保健品?”
这个问题让王建国愣了一下:“没有啊,我什么药都不吃。”
“那有没有改变什么生活习惯?比如饮食方面的?”陈主任继续问。
王建国想了想:“也没什么特别的,就是今年开始每天早上吃燕麦片。”
“燕麦片?”陈主任记下了这个信息,“吃了多长时间了?”
“大概半年多了吧。”王建国越来越紧张,“陈主任,到底是什么问题?”
陈主任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拿着化验单走向办公室:“王师傅,你稍等一下,我需要和其他医生讨论一下。”
王建国看着陈主任消失在办公室门后,心里的不安越来越强烈。
很快,办公室里开始有动静。先是检验科主任匆忙赶来,然后是内科医生,最后连院长都出现了。
他们围在办公室里,透过玻璃门可以看到里面的情形。几个人围着一张纸,激烈地讨论着什么。不时有人抬头看向坐在外面等待的王建国。
王建国感觉自己像是被审判的囚犯。
“王师傅,你别紧张。”小李护士看出了他的不安,主动过来安慰,“可能就是个小问题,医生们比较谨慎。”
但她的声音也有些颤抖,显然她自己也不确定是什么情况。
十五分钟过去了,办公室里的讨论还在继续。
王建国看见院长拿着电话在打,似乎在向什么人咨询。检验科主任拿着化验单走出办公室,去了检验科,过了一会儿又回来了。
整个过程中,没有人出来向王建国解释什么。
王建国的手心开始出汗。
他想起了以前在工厂里的体检,那时候拿到化验单都是很简单的事情。医生看一眼,说句“没问题”,然后就可以回家了。从来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
“是不是我得了什么严重的病?”这个想法开始在他脑海里盘旋。
他想起了老同事老张,去年体检的时候发现了肝癌,三个月后就去世了。还有楼下的李大爷,体检发现血糖高得吓人,现在每天都要打胰岛素。
王建国开始后悔来体检了。
也许无知是一种幸福。如果不知道身体有问题,至少可以继续平静地生活下去。现在这样,即使最后发现没什么大事,也已经被吓得半死了。
二十分钟后,陈主任终于从办公室里出来了。
她的表情比刚才放松了一些,但依然很严肃。后面跟着检验科主任和内科医生,三个人一起走向王建国。
“王师傅,不好意思让你久等了。”陈主任坐在王建国对面,“我们想再仔细了解一下你的情况。”
王建国的心提到了嗓子眼:“陈主任,您就直接说吧,我能承受。”
05
陈主任的下一句话,让王建国照愣在了原地……
““你……你说什么?””
陈主任看了看其他医生,然后开口说道:“王师傅,你的化验结果确实有些特殊。”
王建国握紧了双手:“是不是很严重?”
“不是严重,是...”陈主任停顿了一下,“是太好了。”
王建国愣住了:“什么意思?”
检验科主任接过话头:“王师傅,你的血脂指标非常优秀。胆固醇水平、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所有数值都在理想范围内。”
“这在你这个年龄段非常罕见。”内科医生补充道,“我们从事医疗工作这么多年,很少见到这么好的指标。”
王建国还是没完全理解:“所以说,我的身体没有问题?”
“不仅没有问题,而且非常健康。”陈主任笑了,“我们刚才讨论了这么久,就是想确认这个结果是不是准确的。”
检验科主任拿出了复查的结果:“我们又重新检测了一遍,结果完全一致。你的血脂水平甚至比一些三十岁的年轻人还要好。”
王建国终于明白了,心里的石头落了地:“那为什么你们刚才那么紧张?”
“因为这种情况在临床上确实比较少见。”内科医生解释道,“特别是你这个年龄,一般来说血脂指标都会有所升高。”
陈主任拿出王建国的化验单,指着上面的数字:“你看,总胆固醇4.2,甘油三酯0.8,低密度脂蛋白2.1,高密度脂蛋白1.6。这些数字都非常理想。”
“另外,你的血糖控制也很稳定,空腹血糖5.1,完全正常。”检验科主任说,“整体来看,你的代谢状况非常好。”
王建国看着化验单上的数字,感觉有些不真实:“医生,这跟我每天吃燕麦片有关系吗?”
三个医生互相看了看,陈主任开口说道:“很可能有关系。燕麦中含有一种叫β-葡聚糖的物质,确实有助于降低胆固醇。”
“但是像你这样明显的改善,在临床上还是比较少见的。”内科医生补充道,“可能是因为你坚持得特别规律,加上个体差异的原因。”
检验科主任点点头:“还有一个因素可能是你的整体生活方式。规律的作息,简单的饮食,适量的运动,这些都对血脂控制有帮助。”
王建国想起了自己这半年多的生活。每天七点起床,每天冲燕麦片,每天在小区里散步。确实比以前规律多了。
“医生,那我需要注意什么吗?”他问道。
“继续保持现在的生活习惯就可以了。”陈主任说,“特别是燕麦片早餐,建议你继续坚持。”
“多长时间复查一次?”王建国问。
“半年后再来复查一次,看看指标是否稳定。”内科医生说,“如果一直保持这个水平,那就说明你的方法确实有效。”
陈主任把化验单递给王建国:“王师傅,你这个案例很有意义。我们想把你的情况记录下来,作为健康生活方式的典型案例。”
“当然可以。”王建国接过化验单,心情轻松了许多,“如果能帮助别人,我很愿意配合。”
检验科主任说:“我们会跟踪观察你的情况,每次复查的时候都会详细记录。这对我们的研究工作很有价值。”
“那我就按时来复查。”王建国把化验单小心地放进钱包,“谢谢各位医生。”
走出卫生院的时候,王建国感觉阳光格外明亮。
他原本以为会听到坏消息,结果却得到了意外的好消息。这种反差让他的心情特别愉快,就像是意外中了彩票一样。
在回家的路上,他遇到了李阿姨。
“老王,化验结果怎么样?”李阿姨关心地问道。
“挺好的。”王建国笑了笑,“医生说让我继续吃燕麦片。”
李阿姨有些惊讶:“燕麦片还能治病?”
“不是治病,是预防。”王建国解释道,“医生说我的血脂指标很好,可能跟每天吃燕麦片有关系。”
“那我也要坚持吃。”李阿姨说,“我买的那个水果味的燕麦片还剩一半呢。”
“坚持最重要。”王建国说,“什么事情都得有恒心。”
晚上,王建国给远在外地的儿子打了个电话,告诉他体检的结果。
“爸,那太好了。”儿子的声音从电话里传来,“你要继续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
“我会的。”王建国说,“你在外面也要注意身体,别总是吃外卖。”
“我知道,我也买点燕麦片回来吃。”儿子笑着说,“向你学习。”
放下电话,王建国坐在沙发上,看着手里的化验单。
那些数字对他来说还是有些陌生,但医生们的表情和话语让他明白,这些数字代表着健康,代表着希望。
06
第二天早上,王建国还是七点准时起床。
他站在厨房里,看着灶台上的燕麦片盒子。昨天的经历让这盒普通的燕麦片显得有些特殊,但王建国的心情已经恢复了平静。
倒燕麦片,倒开水,搅拌三圈。
这个程序还是一样,没有因为昨天的好消息而有任何改变。燕麦片的香味还是那么熟悉,糊糊的口感还是那么温暖。
王建国端着碗坐在阳台上,看着外面车水马龙的街道。
昨天的激动已经过去了,生活又回到了原来的轨道。也许这就是生活的本质,无论发生什么特殊的事情,最终都会归于平淡。
上午十点,小赵打来电话:“王师傅,燕麦片到货了,给你留了几盒。”
“好的,我下午过去拿。”王建国说。
“这次的货特别新鲜,刚从厂家运来的。”小赵的声音听起来很兴奋,“王师傅,听说你昨天体检结果很好?”
王建国有些惊讶:“你怎么知道的?”
“李阿姨告诉我的,说是跟吃燕麦片有关系。”小赵笑了,“这下我们的燕麦片要更好卖了。”
“别夸大其词。”王建国说,“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
“我知道,我知道。”小赵说,“不过王师傅你确实是个好例子。”
下午,王建国去超市取燕麦片。
小赵特意给他看了新到的货,生产日期是三天前,确实很新鲜。包装盒上的字体很清晰,营养成分表也标注得很详细。
“王师傅,你看这个β-葡聚糖含量。”小赵指着包装盒上的一行小字,“每100克含3.2克,算是比较高的了。”
王建国以前从来没注意过这些细节,现在看来确实有意义。那些看似无关紧要的数字,也许正是健康的密码。
“小赵,这个牌子你们还会继续进货吧?”王建国问。
“当然会,这是我们的畅销商品。”小赵说,“而且现在有了你这个活广告,肯定卖得更好。”
回到家,王建国把新买的燕麦片放进柜子里。
柜子里还有两盒存货,按照他的食用量,够吃一个月。这让他有种安全感,就像银行里有存款一样踏实。
晚上,王建国又仔细看了一遍化验单。
那些数字在灯光下显得很清晰,每一个数字都代表着身体的某个指标。虽然他不完全理解这些数字的含义,但医生们的解释让他明白,这是一份优秀的成绩单。
他把化验单放进抽屉里,和其他重要文件放在一起。
这张纸也许会成为他生活中的一个重要记录,证明着燕麦片早餐的价值,也证明着坚持的力量。
第二天早上,王建国还是七点起床。
阳光从窗户里照进来,洒在厨房的地板上。王建国打开燕麦片盒子,倒了平时那么多的量。
开水冲下去,香味立刻散开。
他用勺子搅拌着,听着勺子碰撞碗壁的轻微声音。这个声音很熟悉,就像某种生活的节拍,稳定而有规律。
坐在阳台上吃燕麦片的时候,王建国看见李阿姨从楼下走过。
“老王,早上好。”李阿姨向他挥手。
“早上好。”王建国回应道,“又去买菜啊?”
“对,去菜市场转转。”李阿姨笑了,“你的燕麦片呢?”
王建国举起手里的碗:“正在吃呢。”
“那我不打扰你了。”李阿姨继续往前走,“记得坚持啊。”
“肯定坚持。”王建国说。
看着李阿姨的身影消失在街角,王建国继续吃着燕麦片。
温暖的燕麦片滑过喉咙,带着淡淡的甜味。这种甜味不是添加的糖分,而是谷物本身的香甜,自然而纯净。
07
吃完燕麦片,王建国洗了碗,然后坐在客厅里看报纸。
报纸上有很多新闻,国际的,国内的,本地的。但这些新闻都显得很遥远,跟他的生活没有直接关系。
真正跟他有关系的,是每天早上的燕麦片,是规律的生活节奏,是那些看似平凡却重要的小事情。
中午的时候,王建国接到了卫生院的电话。
“王师傅,我是小李护士。”电话里传来熟悉的声音,“陈主任让我给你打个电话,询问一下你的近况。”
“挺好的,没什么变化。”王建国说,“该吃吃,该睡睡。”
“燕麦片还在坚持吗?”小李护士问。
“当然坚持,今天早上刚吃过。”王建国说,“医生不是说让我继续坚持嘛。”
“那就好。”小李护士说,“陈主任说,半年后复查的时候会特别关注你的情况。”
“我会按时去的。”王建国说,“到时候提前预约。”
“好的,到时候我们会提前安排。”小李护士说,“王师傅,你的案例对我们很有参考价值。”
放下电话,王建国觉得自己好像承担了某种责任。
不是什么重大的责任,而是对自己健康负责的责任,对医生们研究工作负责的责任。这种责任感让他的燕麦片早餐有了更深的意义。
傍晚的时候,王建国在小区里散步。
散步也是他的日常习惯之一,通常在晚饭后进行。小区里的路很熟悉,绕一圈大概二十分钟。
遇到熟人就聊几句,没遇到就自己慢慢走。这种散步不是为了锻炼,而是为了让一天的生活有个完整的结束。
走到小区门口的时候,王建国看见小赵正在往超市里搬货。
“小赵,这么晚还在干活?”王建国走过去帮忙。
“刚到了一批货,趁着凉快搬进去。”小赵擦了擦汗,“王师傅,你这是散步呢?”
“对,吃完饭出来走走。”王建国说,“今天进了什么货?”
“各种各样的,有你爱吃的燕麦片。”小赵笑了,“现在燕麦片卖得特别好,好几个老顾客都来问你吃的是哪个牌子。”
“大家都想健康嘛。”王建国说,“不过我还是那句话,贵在坚持。”
“对,坚持最重要。”小赵点点头,“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肯定不行。”
帮小赵搬完货,王建国继续散步。
夜色渐渐降临,小区里的灯开始亮起来。那些暖黄色的灯光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就像家的感觉。
回到家,王建国准备睡前的例行工作:刷牙,洗脸,换睡衣。
在洗手间里,他看见镜子里的自己。五十八岁的脸庞有些沧桑,但精神状态还不错。也许燕麦片真的起了作用,也许是心情好的缘故。
上床前,王建国设好了闹钟。
明天还是七点起床,还是冲燕麦片,还是一成不变的生活。但这种一成不变让他感到安心,就像机器按照设定程序运转一样稳定可靠。
躺在床上,王建国想起了今天的点点滴滴。
其实没什么特别的事情发生,就是很平常的一天。但也许生活就是这样,真正的幸福不在于轰轰烈烈的大事,而在于平平淡淡的小事。
燕麦片的香味似乎还在房间里飘荡,那是一种很淡很淡的香味,如果不仔细闻就察觉不到。但对王建国来说,这已经成了家的味道。
明天早上七点,闹钟会准时响起。
王建国会起床,会冲燕麦片,会在阳台上慢慢享用这简单而营养的早餐。这个习惯会继续下去,一天一天,一年一年。
生活就是这样,在最平凡的重复中找到最深刻的意义。
窗外的车声渐渐稀少,城市开始安静下来。王建国闭上眼睛,准备进入梦乡。
在梦里,也许还会有燕麦片的香味。
来源:倾听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