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在做直播带货还来得及吗?”“没资源没人脉能在电商行业赚钱吗?”2024年,电商行业的“倒闭潮”像寒流般席卷而来,让无数想入局或已在局中的人陷入迷茫。
“现在做直播带货还来得及吗?”“没资源没人脉能在电商行业赚钱吗?”2024年,电商行业的“倒闭潮”像寒流般席卷而来,让无数想入局或已在局中的人陷入迷茫。
有人说直播带货“黄金时代”已过,也有人认为洗牌期藏着新机会,所以,现在直播带货还能进场吗?
2024年,电商行业的“退场名单”格外刺眼,6月,拥有500万粉丝、年销数十亿元的女装店“罗拉密码”停播闭店;9月10日,高途佳品直播间宣告停播,即便创始人亲自带货也无力回天。
同月,曾年盈利3亿元、手握1240万粉丝的“淘宝带货第一人”张大奕关闭店铺,11月,年销售额40亿、估值100亿的美妆品牌“肌先知”及其母公司破产。
这些案例被媒体聚焦,只因它们是平台头部商家,而更多中小商家的退场悄无声息,有位女装中小卖家坦言,2024年下半年每天投流几千元,却卖不出10单,最终清库存转行:“我们倒下就像沙子入海,没人在意。”
这场倒闭潮绝非偶然,过去直播带货靠流量红利快速起量,很多商家忽略供应链、售后、成本控制等核心能力,当红利消退、规则收紧,“虚胖”商家自然扛不住。
比如“罗拉密码”,虽销量亮眼,但供应链不稳定、品控频发,叠加高额投流费,利润早已微薄,2024年高退货率与“仅退款”问题爆发,最终资金链断裂。
在我看来,2024年是“行业筛选年”,淘汰的不是“做电商的人”,而是想靠流量“赚快钱”、无核心竞争力的投机者,这也提醒所有人:电商已从“随便做赚钱”进入“精耕细作”时代,没真本事难长久。
提到电商人的难,“价格战、流量贵、运费险成标配”这“老三座大山”早已为人熟知,但2024年新增的“新三座大山”,更让商家陷入“赚销量亏本金”的困境。
高退货率+无限期退货,卖得越多,亏得越惨,服饰类目曾是直播带货的热门赛道,过去退货率30%-40%,2024年却飙升至70%-80%,翻了一倍;即便非服饰类目,40%-50%的退货率也成常态。
这不仅是品控问题,更是“规则催生”的结果,部分平台悄悄开启“无限期售后”,打破了“7天无理由退货”的时效边界。
我身边做童装的商家遇过这样的事:消费者买外套穿了半年,以“扣子掉了”申请退货,商家解释是穿着磨损,平台却直接判定“商家责任”,即便货款已到账,仍强制退回,商家苦笑:“现在卖货像借出去的钱,到了手里也可能被拿回去。”
对商家而言,高退货率意味着来回运费、商品损耗与库存积压,一场直播看似卖几十万,退回来的货堆在仓库,投流费、人员工资一分不少,最后往往亏本,很多直播负责人说:“我们像‘搬运工’,忙活半天只给快递公司和平台做嫁衣。”
仅退款+灰色产业链:商家成“待宰羔羊”,“仅退款”被商家调侃为“电商界四大发明之首”,最初是应对“商品瑕疵、商家不售后”,如今却被滥用,消费者觉得“性价比低”“商品降价”,甚至不联系商家,直接申请就能秒退,商家查账才发现“钱少了”。
有位家居商家遇到“降价退款”:消费者三个月前买的书架降价后,直接申请退差价,平台秒批且无通知,商家月底对账才发现货款“莫名消失”。
更可怕的是,“仅退款”催生灰色产业链,“职业退款师”故意破坏商品申请退款,形成“接单-退款-分成”模式。
平台纵容的背后是“流量焦虑”,怕用户流失便倾斜权益,却忽略商家生存,商家拒绝退款怕差评影响权重,同意则只能自担损失,沦为“待宰羔羊”。
平台对商家的处罚愈发严苛,甚至“无底线”,有零食商家因“发货慢1小时”罚款2000元;美妆商家客服“晚回复5分钟”被扣店铺5分;家电商家因详情页出现“其他品牌包装盒(拍摄道具)”,被冻结货款无法提现。
更不合理的是“连带处罚”,一个店铺违规,同法人名下所有店铺遭殃,申诉无门,平台严苛的核心是“利润需求”,财报显示“罚没商家保证金、货款”是重要利润来源,商家无奈:“做电商像走雷区,不知道哪步踩错,平台制定规则却不遵公平,我们没话语权。”
虽行业艰难,但仍有商家盈利:做小众饰品的商家2024年下半年起步,月盈利5万;农产品商家靠“产地直供”半年积累10万粉丝,复购率40%,直播带货不是“不能做”,而是“要会做”,关键看是否匹配自身条件。
供应链是电商核心竞争力,若有线下店铺、现成货源,或能找到“产地直供/工厂直达”供应商,做直播相当于“多一条销售渠道”,而非“孤注一掷”。
比如农产品商家从农户拿货,省去中间环节,价格比同行低10%-20%;服装商家有自己工厂,能按销量调整生产,避免库存积压。
我认识的家具商家,原本有线下门店,2024年做直播初期销量差,便以直播为“展示渠道”,引导用户到店成交,最终实现“线上线下联动”,销量增长30%,这类人无需怕行业寒流,只需通过直播展现供应链优势,让消费者看到性价比与品质,建立信任。
“流量”不是“花钱买”,而是“精准获取”,以低成本抓精准用户、高转化,做宠物用品的博主不投流,靠“分享宠物日常”吸10万粉,直播间推用品复购率50%;母婴商家直播“解答育儿问题”,如“宝宝胀气怎么办”,粉丝因“专业”信任产品,转化率比同行高20%。
“精准搞流量”需试错总结:明确目标用户喜好、最佳直播时段、互动提粘性的方法,掌握这些,即便无供应链,也能在流量高价时代找到盈利空间。
直播带货充满不确定性:今天卖10万明天可能不到1万,爆款被同行低价模仿,每天处理几十上百售后还怕平台处罚。刚毕业的大学生辞职做直播,首月投流5000元只卖3000元,还收10个退货,失眠焦虑后只能放弃。
这类人扛不住行业压力,面对问题只会内耗,难坚持到盈利,最终得不偿失。
很多人想“造爆款”盲目压货,结果爆款没成,库存堆积,做女装的商家见“碎花裙”流行,进500件只卖50件,剩余以“成本1/3”清仓,亏2万多。无供应链者对市场需求判断不准,且直播爆款周期短、同行模仿快,库存易成“烫手山芋”。
有人刚接触就租豪华办公室、买专业设备、招团队、报几万“培训课”,却不懂流量逻辑,一位创业者投20万,租100平米直播间、招5人,首月销售额8000元不够房租,最终解散团队转租场地,20万打水漂。
直播成功与投钱不成正比,3000元做不起来,投3万、30万也难成,初期应“轻装上阵”:用家里当直播间、手机支架当设备,自己跑通选品-直播-售后全流程,有稳定盈利再增投入,别被“一夜暴富”冲昏头。
除了判断是否适合,掌握避坑技巧也关键,结合行业现状,3个建议能降80%风险:优先“一件代发”,避库存陷阱,新手无供应链优势,“一件代发”是最佳起步方式,自己负责直播转化,供应商管备货、发货、售后甚至退货损耗,只赚差价或分成。
做家居新手可在1688找代发供应商,选10-20款低成本高需品(如收纳盒),直播推1-2款“引流款”(低价高性价比)+1-2款“利润款”(品质好溢价高),销量稳定(日销50单以上)再谈少量备货,逐步建库存体系。
新手易只看“销售额”忽略“隐性成本”,一场直播卖10万,成本需算清:投流3万、50%退货率承担2000元运费、给供应商60%分成(6万)、人员工资设备损耗5000元,实际利润仅3000元,若误以为赚10万,易做错误决策。
每次直播后需“成本核算”:记销售额、投流费、退货率等,算实际利润。连续3场利润负,及时调选品或投流策略,别硬撑。
平台规则是“红线”,不熟易被罚,有些平台禁“引导线下交易”,便不能说“加微信发券”;禁“夸大宣传”,便不能说“产品能治病”,新手需花1-2天读“商家规则”,重点看处罚条款(发货时效、客服回复、详情页禁忌),上架前查标题、图片、文案是否违规,收到违规提醒及时整改申诉。
行业洗牌期也有新机会,结合2024年趋势,3个方向值得关注:“细分品类+专业内容”:避价格战,建差异化,“大而全”赛道被头部占据,“小而美”细分品类有空间,如“宠物服饰-小型犬冬季保暖衣”“母婴-早产儿辅食”“家居-租房党折叠家具”。
这类品类竞争小、需求准,做好专业内容就能差异化,做“早产儿辅食”的商家直播“讲早产儿营养需求”,做“折叠家具”的展示“省空间方法”,既能避价格战,又能提用户信任与复购。
“私域运营”:把平台流量变“自己的用户”,平台流量贵且用户易流失,“私域运营”是关键——将直播间用户导到微信群、企业微信,通过新品预告、专属优惠、售后答疑,把“一次性客户”变“长期客户”。
女装商家以“加群领穿搭手册,每周有专属折扣”拉群,日常分享穿搭技巧、新品图,复购率提30%以上,需注意,导私域要合规,用“企业微信”“粉丝群”等方式,别直接说“加微信”,避免被罚。
有线下门店者可“联动”:服装店在门店直播展衣服质感与试穿效果,引线上用户下单;线上用户可到店试穿退换,提体验,开线下童装店的老板2024年每天直播2小时,线上销售额占比从10%提至40%,他说:“线下让用户见真实产品,线上扩覆盖,两者结合提销量还降库存风险。”
直播带货早已不是“随便做赚钱”的风口,而是“拼能力、资源、心态”的战场,2024年倒闭潮淘汰投机者,留下深耕者。
想入局先问自己三个问题:有稳定供应链或精准搞流量能力吗?能承受高退货、售后与处罚压力吗?愿意花时间摸规则、算成本、优策略吗?
答案若全“是”,可轻装上阵稳步推进;若“否”,不如先沉淀,等有核心能力再出发,电商无“绝对好做或不好做”,关键在看清现状、找准定位、避陷阱。
来源:珠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