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爸,您这是又买了什么破烂儿?”张建国看着门口那个黑乎乎的大家伙,眉头皱得能夹死蚊子。
文:方圆故事集
“爸,您这是又买了什么破烂儿?”张建国看着门口那个黑乎乎的大家伙,眉头皱得能夹死蚊子。
“破烂儿?这是民国时期的花梨木书柜!”张老爷子拍着胸脯,一脸得意。
“花了多少钱?”李小芳从厨房探出头,围裙上还沾着菜叶子。
老爷子支支吾吾半天,伸出一个巴掌。
一家人的脸色瞬间变了。
01
春天的阳光透过老城区斑驳的梧桐叶,洒在张老爷子花白的头发上。
他今天心情特别好。
古玩市场里人声嘈杂,各种叫卖声此起彼伏。
张老爷子在这里混了快十年,什么好东西坏东西,一眼就能看出个七八分。
今天不一样。
那个花梨木书柜就静静地摆在角落里,像个被遗忘的贵族。
雕工精美得让人挪不开眼。
虽然表面有些陈旧,但骨架结实,一看就是上了年份的好货。
“老板,这书柜怎么卖?”
摊主是个五十多岁的中年人,满脸横肉,一看就不好惹。
“这可是民国时期的花梨木,纯手工雕刻,你看这龙凤呈祥的图案...”
“别扯那些没用的,多少钱?”
“八万,一分不能少。”
张老爷子心里咯噔一下。
八万,他一年的退休金也就三万多。
可这书柜确实是好东西。
花梨木现在越来越少见了。
这种雕工,现在的师傅都做不出来。
“太贵了,五万,要就要,不要拉倒。”
摊主脸色一变:“老头,你这是砸场子啊?”
“我买了这么多年古玩,什么价位心里有数。这书柜虽然好,但毕竟有年头了,表面还有些损伤。”
张老爷子说得头头是道。
他心里其实也在打鼓。
五万对他家来说,真不是个小数目。
儿子儿媳工资加起来也就七八千。
孙子还在上高中,花钱的地方多着呢。
可这书柜...
他越看越喜欢。
错过了这次,不知道什么时候还能遇到这样的好货。
“成交!”
摊主最终还是松了口。
张老爷子掏出银行卡,心跳得厉害。
五万块钱,就这么花出去了。
回家的路上,他一直在想怎么跟家里人解释。
“师傅,小心点,这可是古董。”
张老爷子跟着搬运工一路小跑回家。
那书柜用厚厚的毯子包着,四个人抬得气喘吁吁。
楼道很窄,上楼梯的时候差点卡住。
好不容易搬到三楼,一家人都围了过来。
“这就是您买的宝贝?”张建国围着书柜转了一圈,脸色越来越难看。
黑乎乎的,看不出什么特别的。
表面还有好几处磕碰的痕迹。
“你们不懂,这叫包浆。年代越久远,包浆越厚重。”
张老爷子有些底气不足。
在古玩市场的时候,阳光下看着还挺威风的。
搬到家里,光线昏暗,确实显得有些寒酸。
“爸,您到底花了多少钱?”李小芳的声音有些颤抖。
“五万。”
客厅里瞬间安静下来。
张明明正在写作业,听到这个数字,笔都掉了。
“五万?爸,您疯了吧?”张建国的声音拔高了八度。
“我这个月工资才三千五,您一下子花了我一年多的工资?”
李小芳也坐不住了:“爸,您这是被人骗了啊!这破书柜能值五万?”
“什么破书柜?这是花梨木!”
张老爷子的脸涨得通红。
“花梨木又怎么样?现在家具市场花梨木家具多的是,新的也就几千块钱。”
“你们懂什么?这是民国时期的,有历史价值!”
一家人吵成了一团。
张明明悄悄回到自己房间,关上了门。
他最怕家里吵架。
特别是为了钱的事情。
02
晚饭的时候,气氛很尴尬。
李小芳做了四个菜,但大家都没什么胃口。
张建国埋头扒饭,一句话不说。
张老爷子也闷闷不乐,筷子在碗里戳来戳去。
“爸,您别生气。我们也不是说您买得不好,就是这钱...”
李小芳想缓和一下气氛。
“我知道你们觉得我老糊涂了。”
张老爷子放下筷子:“可我心里有数。这书柜是好东西,你们以后就知道了。”
“算了算了,买都买了,还能怎么办?”
张建国叹了口气:“明天我去想办法借点钱,这个月的房贷...”
“不用借!我这里还有点存款。”
张老爷子有些愧疚。
他确实冲动了。
没跟家里人商量就花了这么大一笔钱。
可他真的觉得这书柜值这个价。
甚至可能更值钱。
李小芳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
五万块钱,够她在超市干两年了。
就这么买了个破书柜回来。
她不是不理解公公的爱好。
老人家退休了,收藏点什么也是乐趣。
可这钱花得也太狠了。
张建国在旁边也是满腹心事。
厂里最近效益不好,说不定还要降薪。
儿子马上就要高三了,各种补习费、资料费,都是钱。
现在又多了这么一个“累赘”。
“你说爸是不是真的老糊涂了?”
李小芳小声问丈夫。
“谁知道呢。反正木已成舟,咱们也别埋怨了。”
张建国翻了个身:“明天你帮忙把那书柜擦擦,放到爸的房间里去。眼不见心不烦。”
03
第二天一早,李小芳就开始忙活。
她是个勤快人,见不得家里有脏东西。
既然这书柜已经是家里的一员了,总不能一直这么脏兮兮的。
她准备了温水、毛巾,还有专门的木器清洁剂。
张老爷子坐在旁边指挥:“小芳,你轻点,别用力擦。”
“知道了爸。”
李小芳开始从上往下仔细清理。
书柜有一米八高,分为三层。
最上面是装饰性的雕花,中间是开放式的格子,最下面是带门的储物柜。
雕花很精美,龙凤呈祥的图案栩栩如生。
李小芳越擦越觉得这书柜确实不简单。
这种雕工,现在确实很少见了。
木质也很好,虽然表面有包浆,但能感觉到里面木头的坚实。
“爸,这书柜看起来确实不错。”
“那是,我的眼光还是可以的。”
张老爷子得意地摸着胡子。
李小芳擦到书柜底部的时候,发现了一些异常。
这里的木纹和其他地方不太一样。
颜色稍微深一点,纹理也有些不同。
她仔细观察,发现似乎有一道极细的缝隙。
用手轻轻一推,那块木板居然有些松动。
“爸,您过来看看。”
李小芳的声音有些兴奋。
张老爷子赶紧凑过来:“怎么了?”
“这里好像有个暗格。”
李小芳指着书柜底部的那块木板。
老爷子戴上老花镜,仔细端详。
确实,这块木板和周围的不太一样。
而且边缘有细微的缝隙。
“会不会是当年工匠的巧思?”
张老爷子的心跳开始加速。
他收藏了这么多年,还从来没遇到过有暗格的家具。
“要不要试试看能不能打开?”
李小芳也来了兴趣。
“叫建国过来,还有明明。”
张老爷子觉得这是个大事件,应该全家人一起见证。
张建国正在看电视,听到喊声有些不耐烦。
“又怎么了?”
“快过来,可能有发现。”
李小芳的声音很急切。
张建国和儿子张明明都围了过来。
“妈,您发现什么了?”
张明明蹲下来,年轻人的眼神更好。
“这里,看到了吗?这块木板和其他地方不一样。”
李小芳指给大家看。
张建国也蹲下来,用手摸了摸。
“确实,这里有缝隙。”
一家人围在书柜前,气氛突然变得紧张起来。
刚才还在抱怨这个“破烂儿”,现在都来了兴趣。
“爸,这书柜以前的主人会不会在里面藏了什么东西?”
张明明的想象力很丰富。
“有可能。民国时期战乱频繁,富人家都喜欢把贵重物品藏起来。”
张老爷子越想越兴奋。
如果真的有暗格,里面会是什么呢?
金银珠宝?
古玩字画?
还是什么重要的文件?
“要怎么打开?”
张建国问道。
“我去拿工具。”
他从工具箱里拿来小锤子、螺丝刀等工具。
一家人屏住呼吸,张建国拿着小锤子轻轻敲击那块可疑的木板。
“咔嚓”一声轻响后,木板明显松动了。
当他们小心翼翼地取下这块暗格木板时,里面露出了一个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布包。
布包呈暗红色,看起来年代久远,上面还绑着细麻绳。
一家人围成一圈,没有人敢轻举妄动,客厅里安静得只能听到彼此的心跳声...
04
张老爷子的手有些颤抖。
他活了六十多年,从来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就像是在寻宝。
“爸,您来打开吧。”
张建国把布包递给父亲。
这是老爷子的书柜,应该由他来开启这个神秘的包裹。
李小芳和张明明也都目不转睛地盯着。
张老爷子小心翼翼地解开麻绳。
麻绳已经有些脆了,轻轻一碰就断了。
布包打开后,里面露出了几件东西。
首先是三件玉器。
一个玉镯,一个玉佩,还有一个小玉瓶。
虽然包裹了这么多年,但玉器依然温润如新。
特别是那个玉镯,在灯光下泛着淡淡的绿光。
“这是翡翠吧?”
李小芳的声音都有些发抖了。
她在超市上班,经常能听到顾客聊天说谁家买了什么翡翠手镯,价值多少钱。
这个看起来比她听说过的那些都要好。
除了玉器,还有几张发黄的字画。
小心展开一看,上面画的是山水,字迹工整秀丽。
虽然纸张已经泛黄,但保存得还算完整。
最后是一张纸条。
上面用毛笔写着几个字:“乱世藏宝,盛世传家。”
字迹已经有些模糊,但还能辨认出来。
“这应该是当年藏宝的人留下的。”
张老爷子读着纸条,心情复杂。
不知道当年发生了什么,让人把这些宝贝藏在书柜里。
可能是战争,可能是其他什么变故。
反正这个秘密保守了快一百年。
直到今天,才重见天日。
“爸,您真是太有眼光了!”
张建国现在彻底服了。
刚才还在抱怨老爷子买了个破烂儿,现在看来,这简直是捡了个大便宜。
“这些东西值多少钱啊?”
李小芳最关心的还是价值问题。
“这个我也不太清楚,得找专业人士鉴定一下。”
张老爷子虽然懂一些古玩,但玉器和字画不是他的强项。
“不管值多少钱,这都是意外之喜。”
他小心地把东西重新包好。
“明天我去找老王,他对玉器比较在行。”
张明明拿起手机开始拍照。
“爷爷,这事太神奇了,我要发个朋友圈。”
“别别别,先别声张。”
张老爷子赶紧阻止。
“万一这些东西真的很值钱,传出去就麻烦了。”
一家人都点头同意。
财不露白的道理,大家都懂。
05
当天晚上,一家人都很兴奋,谁也睡不着。
李小芳躺在床上想,如果这些东西真的很值钱,家里的经济压力就能大大缓解了。
儿子的学费不用愁了。
房贷也能早点还清。
说不定还能换个大一点的房子。
张建国也在想同样的问题。
他甚至开始盘算,如果卖掉这些东西,能不能在市中心买套房。
张明明更是兴奋得不行。
他觉得自己家像是中了彩票一样。
明天就要把这个消息告诉最好的朋友。
当然,不能说具体是什么东西,只能说家里有了意外收获。
只有张老爷子心情复杂。
他既高兴又有些不安。
高兴的是自己的眼光得到了证明。
不安的是,这些东西本来是别人家的传家宝。
现在到了他手里,算不算合适?
可是想想,如果不是他买了这个书柜,这些宝贝可能永远都不会重见天日。
或者被当成破烂儿扔掉。
这样想来,也算是物尽其用了。
第二天一大早,张老爷子就出门了。
他要去找老朋友王师傅。
王师傅在古玩行混了三十多年,特别擅长鉴定玉器。
两人是在古玩市场认识的,经常一起交流收藏心得。
“老张,这么早就来了?”
王师傅正在整理店铺,看到张老爷子有些意外。
“老王,有件事想请你帮忙看看。”
张老爷子小心地拿出那个玉镯。
王师傅接过玉镯,戴上放大镜仔细观察。
看了足足十分钟,才放下。
“老张,这东西你从哪儿弄来的?”
王师傅的表情很严肃。
“怎么了?有什么问题吗?”
张老爷子心里一沉。
“问题?这可是好东西啊!”
王师傅的语气突然变得兴奋起来。
“这是缅甸老坑的翡翠,种水很好,颜色也正。民国时期的东西,现在市面上很少见了。”
“那大概值多少钱?”
“保守估计,至少二十万。如果拿到拍卖行,可能更高。”
张老爷子听到这个数字,差点站不稳。
二十万?
他买书柜才花了五万,光这一个玉镯就值二十万?
“还有两件玉器,您也帮忙看看。”
张老爷子把玉佩和小玉瓶也拿了出来。
王师傅逐一鉴定,表情越来越兴奋。
“老张,你这是发财了啊!这三件玉器加起来,至少值五十万!”
张老爷子感觉脑袋里嗡嗡作响。
五十万?
这个数字已经超出了他的想象。
“字画我不太懂,你得找专门的人看看。不过看纸张和墨色,应该也是民国时期的东西。”
王师傅把玉器重新包好。
“老张,这些东西你打算怎么办?”
“我还没想好。先回家跟家里人商量商量。”
张老爷子接过包裹,心情复杂。
突然变成“富翁”的感觉,有些不真实。
06
回到家,一家人都围了过来。
“爸,王师傅怎么说?”
张建国最着急。
“他说...这三件玉器值五十万。”
张老爷子的声音有些颤抖。
客厅里瞬间安静下来。
五十万?
这个数字对这个普通家庭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
“真的假的?”
李小芳觉得有些不敢相信。
“王师傅不会骗我的,他在这行干了三十多年。”
张老爷子坐下来,需要缓一缓。
“那字画呢?”
“王师傅说他不太懂字画,让我找专门的人看看。”
张明明已经开始在手机上查资料了。
“爷爷,我看网上说,民国时期的字画如果是名家作品,价值也很高的。”
一家人都陷入了幸福的晕眩中。
从昨天的抱怨和争吵,到今天的惊喜和兴奋。
人生的转折,就是这么突然。
“爸,我觉得这些东西我们暂时还是别动。”
张建国冷静下来后,开始考虑现实问题。
“为什么?”
“首先,这些东西的来源我们不清楚。万一有什么法律问题...”
“什么法律问题?我是花钱买的书柜,暗格里的东西当然也是我的。”
张老爷子有些不高兴。
“爸,建国说得对。我们最好先搞清楚这些东西的来历。”
李小芳也赞同儿子的意见。
“而且,就算要卖,也不能着急。得找专业的渠道,免得被骗。”
张明明在网上查了半天,发现古玩交易的水很深。
有很多骗子专门针对这种突然发财的人。
“那你们说怎么办?”
张老爷子问道。
“我觉得先找专业的鉴定机构,把所有东西都鉴定一遍。然后了解一下相关的法律法规。”
张建国的建议很中肯。
“如果确定没问题,再考虑是留着做传家宝,还是卖掉一部分改善生活。”
07
接下来的几天,一家人都在忙这件事。
张老爷子联系了市里最权威的古玩鉴定中心。
鉴定费不便宜,但大家都觉得值得。
李小芳请了假,陪着公公去鉴定。
张建国也抽空上网查了很多资料,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
张明明则负责搜集民国时期文物的市场行情。
一家人前所未有地团结。
鉴定结果出来了。
三件玉器都是真品,总价值在六十万左右。
其中那个玉镯最值钱,单独就值三十万。
字画的鉴定更让人惊喜。
其中一幅山水画竟然是民国著名画家的作品。
虽然不是他最有名的作品,但在拍卖行至少能卖二十万。
另外两张字画虽然不是名家作品,但保存完好,也各有两三万的价值。
总共加起来,这些“意外之财”价值接近九十万。
消息传开后,整个小区都轰动了。
张老爷子一下子成了名人。
每天都有邻居来家里“参观”。
当然,真正的宝贝他们是看不到的。
张老爷子只是把书柜展示给大家看。
“老张,你这眼光真是绝了!”
“五万买的书柜,里面藏着九十万的宝贝!”
“这运气,买彩票都没这么准的!”
邻居们羡慕得不行。
也有人开始到古玩市场淘宝,希望能有同样的运气。
但哪有那么容易。
古玩这行,十年不开张,开张吃十年。
张老爷子这次,确实是撞了大运。
现在的问题是,这些宝贝该怎么处理。
一家人开了好几次家庭会议。
“我觉得应该全部卖掉,换个大房子。”
李小芳的想法最实际。
“妈,您想想,爷爷喜欢收藏,这些东西留着做传家宝多好。”
张明明则认为应该保留一部分。
“留着有什么用?又不能当饭吃。”
张建国倾向于卖掉大部分,留一两件做纪念。
张老爷子一直没表态。
这些东西虽然值钱,但他内心深处还是有些舍不得。
特别是那个玉镯,他越看越喜欢。
而且,这些都是有历史的东西。
卖掉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了。
08
“要不这样,我们先卖掉一部分,解决燃眉之急。剩下的留着以后再说。”
张老爷子最终做出了决定。
“卖哪些?”
“字画可以卖掉,玉器留着。”
这个建议得到了大家的赞同。
字画虽然有价值,但观赏性不如玉器。
而且保存起来也比较麻烦。
玉器则不同,不仅美观,而且相对容易保存。
关键是,张老爷子对那几件玉器是真心喜欢。
特别是那个玉镯,他总觉得戴在李小芳手上会很合适。
“小芳,这个镯子你戴戴看。”
老爷子把玉镯递给儿媳。
李小芳有些不敢接。
“爸,这太贵重了。”
“一家人,什么贵重不贵重的。再说,这镯子就是要戴的,放着不用有什么意思?”
李小芳小心地把镯子戴上。
翡翠的绿色衬得她的手腕更加白皙。
“真好看!”
张明明在旁边拍手。
“妈,您戴这个镯子特别漂亮。”
李小芳看着手腕上的镯子,心情复杂。
从来没戴过这么贵的东西。
三十万的镯子,够她工作十年了。
字画的出售过程很顺利。
通过正规的拍卖行,三张字画总共卖了二十八万。
扣除各种费用,到手二十五万。
对这个家庭来说,已经是一笔巨款了。
房贷一次性还清了。
张明明的学费和生活费也不用愁了。
还剩下十几万,存在银行里做应急用。
一家人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了。
李小芳辞掉了超市的工作,开始专心照顾家庭。
张建国也不再为钱发愁,工作起来更有动力。
张明明的学习成绩也有了提高。
没有了经济压力,整个家庭的氛围变得更加和谐。
09
最重要的是,这次意外发现让原本有些疏远的一家人重新团结在一起。
以前大家各忙各的,很少有机会坐下来好好聊天。
现在每天晚上,一家人都会围坐在那个花梨木书柜前,聊聊天,喝喝茶。
书柜已经不再是普通的家具。
它承载着一家人的运气和希望。
张老爷子经常摸着书柜感慨:“这辈子最正确的决定,就是买了这个书柜。”
“爸,这不是决定正确,是您眼光好。”
张建国现在对父亲佩服得五体投地。
“眼光是一方面,运气也很重要。”
张老爷子很谦虚。
“有时候,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
这句话成了他的口头禅。
故事传开后,很多人来请教张老爷子收藏经验。
他总是耐心地分享自己的心得。
“收藏这东西,三分靠眼光,三分靠知识,还有三分靠运气。”
“最后一分靠什么?”
有人问道。
“缘分。”
张老爷子笑着回答。
“什么东西有缘,它自然会到你手里。强求不来的。”
确实,如果不是那天刚好逛到古玩市场,刚好看到那个书柜,刚好摊主愿意减价,刚好李小芳仔细清理发现了暗格...
任何一个环节出了差错,都不会有现在的结果。
这就是缘分。
现在,那个花梨木书柜被放在客厅最显眼的位置。
里面摆放着张老爷子多年收藏的各种小玩意儿。
虽然都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但每一件都有故事。
那三件玉器被单独放在书柜的最上层。
每天擦拭的时候,全家人都会小心翼翼。
李小芳现在已经习惯了戴那个翡翠镯子。
从最初的忐忑不安,到现在的自然优雅。
她的气质确实有了变化。
邻居们都说她现在越来越有“贵夫人”的范儿了。
09
张明明的同学们都很羡慕他。
“你爷爷太厉害了,随便买个书柜就能发财。”
“这不是随便买的,我爷爷研究古玩好多年了。”
张明明为爷爷感到骄傲。
他现在对古玩也产生了兴趣。
周末的时候,经常跟爷爷一起去古玩市场转转。
虽然还看不出什么门道,但至少了解了一些基本知识。
“明明,你要记住,收藏是个修身养性的爱好,不是发财的手段。”
张老爷子经常这样教育孙子。
“我们这次是运气好,不是每次都能捡漏的。”
张明明点点头。
他明白爷爷的意思。
收藏的乐趣在于过程,不在于结果。
现在的张家,已经成了小区里的传奇。
每当有人提起,大家都会说:“就是那个买书柜发财的老张家。”
但张老爷子并没有因此而骄傲。
他依然每天去古玩市场转转,依然会为了几十块钱的小玩意儿讨价还价。
“爸,咱家现在也算有钱了,您就别那么较真了。”
张建国有时候觉得有些丢面子。
“钱是钱,乐趣是乐趣。我图的不是省那几个钱,而是享受这个过程。”
张老爷子的心态很好。
有钱了,但生活习惯没有大的改变。
该省的还是省,该花的绝不吝啬。
这也许就是老一辈人的智慧吧。
半年后,有个电视台听说了这个故事,想来拍个纪录片。
张老爷子婉言谢绝了。
“咱们普通人家,上什么电视。”
他不想因为这件事太张扬。
财不露白的道理,他比谁都懂。
而且,他觉得这件事情的意义不在于发财,而在于一家人因此更加团结。
这是比金钱更宝贵的财富。
现在每天晚饭后,一家人围坐在书柜前聊天的时光,是他最珍惜的。
这种温馨的家庭氛围,是多少钱都买不来的。
春去秋来,又是一年过去了。
那个花梨木书柜依然静静地立在客厅里。
见证着这个家庭的变化和成长。
张老爷子有时候会想,当年藏宝的那个人,如果知道自己的宝贝最终帮助了一个普通家庭,应该也会感到欣慰吧。
“乱世藏宝,盛世传家。”
这八个字,现在有了新的含义。
不仅仅是指那些玉器字画,更是指一个家庭的和睦与传承。
张老爷子决定,等张明明长大成人,要把剩下的那两件玉器传给他。
让这份幸运和美好,一代一代传下去。
这也许就是“传家宝”真正的意义吧。
不仅仅是物质的价值,更是精神的传承。
一个关于眼光、运气、缘分,还有家庭的故事,就这样在老城区的一个普通家庭里,继续书写着新的篇章。
来源:倾听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