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明儿,你真的要带我去参加毕业典礼?”王秀兰放下手中正在缝补的工作服,眼中闪烁着不敢置信的光芒。
文:一才
“明儿,你真的要带我去参加毕业典礼?”王秀兰放下手中正在缝补的工作服,眼中闪烁着不敢置信的光芒。
“我一个扫大街的,会不会给你丢脸?”
李明握住继母粗糙的手,声音有些颤抖:“妈,没有你就没有今天的我。”
他不知道,这场毕业典礼将彻底改变他们的人生轨迹。
1990年的冬天来得格外早。
李明记得那天雪下得很大。
十五岁的他站在医院走廊里,看着医生摇头走出抢救室。
“对不起,我们已经尽力了。”
父亲因为工伤抢救无效。
那一刻,李明觉得天塌了。
更可怕的是账单。
父亲的医疗费用像一座大山,压得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喘不过气来。
王秀兰是在父亲住院期间嫁给他们家的。
那时候家里还有些积蓄,父亲也还有工作。
她嫁过来的时候带着一箱书,李明记得那些书都很厚,上面写着他看不懂的英文。
“这些都是我以前看的书。”王秀兰轻抚着书脊,眼中有种说不出的怀念。
“以前?”李明好奇地问。
“以前我也读过书。”王秀兰笑了笑,没有多说。
父亲去世后,家里的债务成了压在他们身上的巨石。
亲戚朋友都劝王秀兰改嫁。
“你还年轻,带着这个孩子和一身债务图什么?”
“是啊,秀兰,你又不是他亲妈。”
王秀兰总是沉默地听着,从不辩解。
直到有一天,李明听到了她的回答。
“这孩子聪明,应该继续读书。”
“他爸走之前跟我说过,无论如何也要让明儿念完大学。”
“我答应过他。”
邻居们都觉得王秀兰疯了。
一个继母,为了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孩子,放弃自己的幸福。
李明当时不明白什么是感动,只是觉得心里暖暖的。
02
为了还债和供李明上学,王秀兰开始四处找工作。
她去过服装厂,去过饭店,也去过商店。
但是没有人愿意要一个45岁的女人。
“学历呢?”
“工作经验呢?”
“你会什么?”
王秀兰总是支支吾吾,说不出什么像样的答案。
最后,她只能去做环卫工人。
每天凌晨四点起床,扫大街到晚上八点。
一个月八百块钱。
在1998年,这点钱要还债,要供一个高中生上学,要维持基本生活。
几乎不可能。
但王秀兰做到了。
她把自己的生活压缩到最低限度。
一件工作服穿三年,一双鞋穿到开口。
吃的最多的是白菜和土豆,肉是奢侈品。
李明成绩很好,年年拿奖学金。
但奖学金那点钱在面前的开销面前,简直杯水车薪。
“妈,我不念了,出去打工吧。”
李明不止一次这样说。
“胡说!”王秀兰总是板着脸,“你爸临走前怎么说的?”
“无论如何也要让你念完大学!”
“你现在不念,对得起你爸吗?”
李明总是被她说得哑口无言。
邻居们的议论声从来没有断过。
“看看那个王秀兰,一个扫大街的,居然想供出个大学生。”
“真是痴心妄想。”
“那孩子又不是她亲生的,何必呢?”
这些话,李明都听见了。
他看到王秀兰低着头扫地的身影,心如刀割。
高考那年,李明考上了省城最好的大学。
生物学专业。
录取通知书来的那天,王秀兰看了一遍又一遍。
“妈,我考上了。”
“我看到了。”
王秀兰的眼泪滴在通知书上。
“你爸要是还在就好了。”
省城的大学比李明想象中更大更美。
但他没有心情欣赏。
因为他知道,王秀兰每个月要给他汇六百块生活费。
而她自己的工资只有八百块。
这意味着她一个月只能留下两百块钱生活。
李明不敢想象她是怎么做到的。
开学第一天,室友们都在讨论家里的情况。
“我爸是做生意的。”
“我妈在银行工作。”
“我家在市里有两套房子。”
轮到李明的时候,他停顿了很久。
“我家......做点小生意。”
他不敢说王秀兰是环卫工人。
不是因为丢脸,而是怕别人用异样的眼光看她。
李明在大学里很努力。
上课从不缺席,成绩总是年级前三。
但是他也很累。
因为除了学习,他还要打工。
发传单,洗盘子,做家教。
能赚钱的活儿他都做过。
赚来的钱他一分不花,全部寄回家。
王秀兰总是把钱又寄回来。
“好好念书,别想那么多。”
“家里的事你不用操心。”
李明知道她在撒谎。
因为有一次他回家,看到她在吃发霉的馒头。
“妈,这馒头坏了。”
“哪有,还能吃。”
王秀兰若无其事地咬了一口。
李明的眼泪差点掉下来。
04
大学四年,李明拿了无数个奖学金。
保送研究生的时候,他毫不犹豫选择了继续在本校读书。
因为这样可以离王秀兰近一点。
研究生的导师是张教授。
五十多岁,学术水平很高,但脾气也很大。
“做学问容不得半点马虎!”
“如果你们只是想混个文凭,现在就可以滚蛋!”
张教授的第一堂课就给所有学生来了个下马威。
李明很喜欢这个严厉的老师。
因为他从张教授身上看到了对学术的纯粹热爱。
研究生的学习更加繁重。
李明经常在实验室待到半夜。
但他依然坚持打工。
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减轻王秀兰的负担。
王秀兰已经五十岁了。
每天扫大街对她来说越来越吃力。
李明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有一次他回家,发现王秀兰在看一本很厚的英文书。
“妈,你看得懂吗?”
“看得懂一些。”王秀兰合上书,“以前学过。”
“你以前是做什么的?”
李明从小到大都很好奇这个问题。
“做什么的不重要,重要的是现在。”
王秀兰总是这样回避。
研究生毕业的时候,张教授找到李明。
“有没有兴趣读博士?”
“我可以给你全额奖学金。”
李明的心动了。
但他也担心。
“张教授,我需要回家商量一下。”
“好,给你一周时间考虑。”
李明回到家,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王秀兰。
“读博士好啊,你爸要是知道该多高兴。”
“可是还要三年......”
“三年就三年,反正我也没别的事。”
王秀兰说得轻松,但李明知道,她的腰已经开始弯了。
长年的重体力劳动,让她的身体每况愈下。
“妈,我不读了,出来工作吧。”
“不行!”王秀兰第一次对李明发火,“你已经走到这一步了,不能半途而废!”
“你爸要是泉下有知,会怪我的!”
李明最终还是选择了读博士。
因为他知道,这是王秀兰最大的心愿。
博士生涯比想象中更加艰苦。
张教授对博士生的要求近乎苛刻。
“这个实验数据有问题,重做!”
“这个理论依据不充分,再查资料!”
“这种水平的论文我不会签字!”
李明经常被张教授批评得体无完肤。
但他知道,这是张教授在帮他。
只有经过这样严格的训练,他才能成为真正的学者。
博士三年级的时候,李明开始写毕业论文。
他选择的研究方向是植物遗传学。
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他遇到了很多困难。
有些理论他怎么也理解不了。
有一次回家,他无意中提到了这个问题。
“是关于基因表达调控的吗?”王秀兰突然问。
“对,就是这个。”李明有些惊讶,“妈,你怎么知道?”
“我随便猜的。”王秀兰笑了笑,“你去休息吧,明天还要回学校。”
第二天早上,李明发现桌子上放着一张纸。
上面用工整的字迹写着关于基因表达调控的详细解释。
那些他理解不了的理论,在这张纸上被解释得清清楚楚。
李明拿着这张纸,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王秀兰一定是熬夜给他写的。
可是她一个环卫工人,怎么会懂这些?
06
博士论文答辩很顺利。
张教授在答辩现场对李明的论文给予了高度评价。
“这篇论文的理论基础扎实,研究方法科学,结论令人信服。”
“李明同学是我见过的最优秀的博士生之一。”
答辩委员会一致通过了李明的博士论文。
毕业典礼定在一周后。
李明犹豫着要不要邀请王秀兰来参加。
一方面,他希望王秀兰能见证这个重要时刻。
另一方面,他担心同学们会用异样的眼光看她。
最后,还是王秀兰主动提出来的。
“明儿,我能去参加你的毕业典礼吗?”
“当然可以!”李明毫不犹豫地说。
“我想亲眼看看你戴博士帽的样子。”
王秀兰的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这是我这辈子最骄傲的时刻。”
为了参加毕业典礼,王秀兰特意买了一套新衣服。
虽然不是名牌,但很干净整洁。
她还去理发店做了头发。
“要配得上我的博士儿子。”王秀兰对着镜子整理衣服。
李明看着她忙碌的身影,心中五味杂陈。
这些年来,王秀兰为了他牺牲了太多。
现在她最大的愿望就是看到他成才。
他怎么能拒绝?
毕业典礼的前一天,王秀兰坐火车来到省城。
李明去火车站接她。
看到她提着简单的行李走出车站,李明的眼睛湿润了。
“妈,你辛苦了。”
“不辛苦,能看到你毕业,再辛苦也值得。”
当晚,李明带王秀兰在学校附近吃了一顿好饭。
这是她这么多年来吃过的最好的一顿饭。
“明天你就是博士了。”王秀兰满脸自豪,“你爸要是还在,该多高兴啊。”
“妈,明天坐在台下,你就是最尊贵的客人。”
“我就是个扫大街的,怎么会是尊贵的客人?”
“在我心里,你就是最尊贵的。”
毕业典礼当天,礼堂里座无虚席。
博士毕业生和他们的家属分别坐在台上台下。
李明穿着学士服,戴着博士帽,坐在第一排。
王秀兰穿着新买的衣服,坐在家属席的中间位置。
虽然衣服朴素,但她的脸上洋溢着骄傲的笑容。
典礼开始了。
校长首先致辞,接着是各个学院的院长发言。
轮到生物学院院长张教授发言的时候,礼堂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张教授走上台,手里拿着演讲稿。
“各位家长,各位同学,大家好......”
他的目光习惯性地扫视台下的观众。
当他的视线落在家属席上的时候,突然停住了。
眼睛直勾勾的盯着王秀兰。
张教授手中的演讲稿突然掉在地上。
整个人愣在台上,说不出话来。
台下开始有人窃窃私语。
“张教授怎么了?”
“是不是身体不舒服?”
王秀兰也看到了台上的张教授。
她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
身体微微颤抖。
二十年了。
她以为再也不会见到这个人。
她以为自己已经彻底告别了那段生活。
两个人四目相对,时间仿佛静止了。
台下的议论声越来越大,李明困惑地看着台上的导师,不明白为什么他会看着自己的继母如此震惊。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说不清的紧张感,仿佛有什么重大的秘密即将浮出水面。
张教授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
他弯腰捡起演讲稿,重新站直身体。
“对不起,刚才有些走神。”
他强迫自己继续演讲,但声音明显有些颤抖。
“我们生物学院今年有十二名博士毕业生......”
整个演讲过程中,张教授的目光总是不自觉地投向王秀兰。
而王秀兰则低着头,不敢再看台上。
李明察觉到了异常。
他从来没有见过导师如此失态。
更奇怪的是,继母的脸色也很不对劲。
难道他们认识?
这怎么可能?
一个是著名的教授,一个是普通的环卫工人。
他们怎么会有交集?
典礼结束后,张教授没有像往常一样和学生们合影。
他径直走向了家属席。
走向了王秀兰。
“秀兰?真的是你吗?”
张教授的声音有些哽咽。
王秀兰抬起头,眼中含着泪水。
“张老师。”
“真的是你!”张教授激动得不知道说什么好,“这么多年,你去哪里了?”
“我......我......”王秀兰说不出话来。
李明完全愣住了。
导师叫继母“秀兰”?
而且看起来他们很熟悉?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妈,你们......认识?”李明小心翼翼地问。
“认识?”张教授转过身看着李明,“她是你母亲?”
“是我继母。”
张教授的表情更加复杂了。
“秀兰,我们找个地方谈谈好吗?”
王秀兰点点头,跟着张教授走出了礼堂。
李明紧跟在后面,心中充满了疑惑。
08
在学校附近的咖啡厅里,三个人坐在角落的位置。
张教授点了三杯咖啡,但没有人动。
“秀兰,这些年你过得怎么样?”张教授先开口。
“还可以。”王秀兰的声音很小。
“你为什么突然离开学校?”
“我找了你很久,但是没有任何消息。”
“导师问我,同学问我,我都不知道怎么回答。”
张教授的语气中充满了遗憾。
王秀兰沉默了很久才开口。
“当时家里出了变故,我不得不回去。”
“什么变故?”
“父亲重病,母亲一个人照顾不了。”
“家里还有一个弟弟要上学。”
“我是家里的老大,必须承担责任。”
王秀兰说着说着,眼泪掉了下来。
张教授听得心如刀割。
“你当时为什么不告诉我?”
“我可以帮你想办法的。”
“学校也有助学金,可以申请的。”
“没用的。”王秀兰摇摇头,“弟弟的学费,父亲的医药费,家里的生活费......”
“需要的钱太多了,助学金根本不够。”
“而且我不能把负担推给别人。”
李明听得云里雾里。
“妈,你是说......你以前也是这个学校的学生?”
“她不是普通的学生。”张教授叹了口气,“她是我见过的最有天赋的研究生。”
“什么?”李明震惊了。
“你继母当年是我们生物系最优秀的研究生。”
“她的研究能力比很多博士生都强。”
“如果她当年没有离开,现在很可能已经是知名的生物学家了。”
张教授的话像一颗重磅炸弹,在李明心中爆炸。
王秀兰......研究生?
生物学?
最有天赋的学生?
这怎么可能?
她明明只是一个环卫工人啊!
“妈,这是真的吗?”李明看着王秀兰。
王秀兰点点头,没有说话。
“那你离开学校后呢?”张教授继续问。
“回家照顾父亲,供弟弟上学。”
“父亲去世后,我就嫁人了。”
“嫁给了李明的父亲。”
“这些年一直在做环卫工人,供李明上学。”
张教授听完,久久没有说话。
他无法想象,当年那个在实验室里神采飞扬的女孩,这些年是怎么过来的。
从研究生到环卫工人。
从实验室到大街。
从学术论文到扫帚垃圾桶。
这样的人生落差,她是怎么承受的?
“秀兰,你有没有后悔过?”
“后悔什么?”
“后悔离开学校,后悔放弃学术。”
王秀兰想了想,摇摇头。
“不后悔。”
“家人需要我,我就回家。”
“明儿需要我,我就照顾他。”
“这是我的责任。”
“可是你的天赋......”
“天赋不能当饭吃。”王秀兰苦笑,“责任才是最重要的。”
接下来的几天,张教授一直在想王秀兰的事。
他决定重新看看李明的博士论文。
这一看不要紧,他发现了很多有趣的东西。
李明的论文中有一些非常独特的见解。
这些见解不是来自于教科书,也不是来自于学术期刊。
而是有着浓厚的个人思考色彩。
更重要的是,这些思考的角度和方法,让张教授想起了二十年前的王秀兰。
同样的严谨,同样的创新,同样的深度。
张教授找到李明。
“你的论文写得很好。”
“谢谢老师。”
“有些观点很独特,是你自己想出来的吗?”
李明犹豫了一下。
“有一些......是家里人给的建议。”
“家里人?”
“我继母。”
张教授心中一动。
“她懂生物学?”
“她......好像懂一些。”
“能具体说说吗?”
李明想起了那些深夜。
每当他遇到学术问题的时候,王秀兰总是能给出很好的建议。
“她经常看我的专业书。”
“有时候我不懂的地方,她能解释得很清楚。”
“我以为她只是随便看看,没想到她真的懂。”
张教授听了,心中五味杂陈。
“你有没有看过她自己写的东西?”
“有。”李明点点头,“家里有很多她写的纸条。”
“我以为是废纸,差点扔掉。”
“现在想想,可能是她的研究笔记。”
“能给我看看吗?”
第二天,李明带来了一叠纸。
都是王秀兰这些年来写的笔记。
有些是对学术问题的思考,有些是对研究方法的改进建议。
还有一些是对最新科研成果的分析和评价。
张教授一页一页地翻阅,越看越震惊。
这些笔记的水平,比很多在职的教授都要高。
更难得的是,这些思考都是原创的,有着独特的价值。
“她还在做研究?”张教授问李明。
“我不知道她是不是把这叫做研究。”
“她每天扫完大街回家,就会看书写东西。”
“我以为她只是为了帮我学习。”
“现在看来,可能她从来没有放弃过。”
张教授的眼睛湿润了。
二十年来,王秀兰虽然离开了学校,但从来没有离开过学术。
她一边做着环卫工人,一边默默地继续着自己的研究。
没有实验室,没有资料库,没有学术交流。
只有一颗热爱学术的心。
“李明,你知道你继母有多么了不起吗?”
“我知道她很伟大。”
“不,你不知道。”张教授摇摇头,“她比你想象的更伟大。”
“她不仅培养出了一个博士,更重要的是,她自己从来没有放弃过学习和思考。”
“这需要多么强大的意志力和多么纯粹的学术热情。”
李明听了,心中涌起一阵暖流。
原来王秀兰不仅仅是一个好母亲,更是一个真正的学者。
10
张教授找到王秀兰。
这次见面,他的态度比上次更加郑重。
“秀兰,我有个建议。”
“什么建议?”
“回到学术界来。”
王秀兰愣住了。
“张老师,你在开玩笑吗?”
“我没有开玩笑。”张教授很认真,“我看了你这些年写的笔记。”
“水平非常高,完全有资格重新开始学术生涯。”
“我可以帮你联系相关部门,以你的能力,重新获得学位不是问题。”
“甚至可以直接申请博士项目。”
王秀兰听了,摇摇头。
“张老师,谢谢你的好意。”
“但是我已经老了,而且......”
“你才五十多岁,正是做学问的黄金年龄。”
“而且你有天赋,有基础,有热情。”
“这些都是最宝贵的财富。”
张教授诚恳地劝说。
“可是我现在的身份......”
“身份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力。”
“你的能力我很清楚,绝对没有问题。”
王秀兰沉默了很久。
她当然想过重新回到学术界。
这是她年轻时的梦想,也是她这些年来一直坚持的动力。
但是现实太残酷了。
“张老师,我很感谢你的好意。”
“但是我已经过了追求梦想的年纪。”
“而且我现在最大的成就,就是看到李明成才。”
“这就够了。”
张教授听了,深深地叹了口气。
他理解王秀兰的选择,但也为她感到遗憾。
“那如果我请你做一些兼职的研究工作呢?”
“不需要正式身份,就是帮忙做一些项目。”
“报酬很丰厚,而且可以重新接触学术前沿。”
王秀兰心动了。
但她还是摇摇头。
“我现在只想好好陪陪李明。”
“他马上要出国深造了,我想在他离开之前多陪陪他。”
“出国深造?”张教授眼睛一亮。
“对,有个美国的实验室邀请他去做博士后。”
“那正好!”张教授兴奋起来,“你可以和他一起去!”
“美国有很多华人学者,以你的能力,找到合适的位置不成问题。”
“而且你们母子可以互相照顾。”
这个建议让王秀兰心动了。
和李明在一起,继续自己的学术梦想。
这似乎是最完美的选择。
但她还是有些犹豫。
“我需要考虑一下。”
“当然,你慢慢考虑。”张教授笑了,“但是我希望你能认真考虑。”
“你的天赋不应该被埋没。”
“学术界需要像你这样有才华的人。”
李明收到了美国实验室的正式邀请函。
这是一个世界顶级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能去那里做博士后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机会。
但李明却有些犹豫。
因为这意味着他要离开王秀兰。
这么多年来,他从来没有离开过她这么远。
“妈,我可以不去的。”
“为什么不去?”王秀兰反问。
“因为我不想离开你。”
“胡说!”王秀兰板起脸,“这么好的机会,你怎么能不去?”
“你爸要是知道你因为我而放弃机会,会生气的。”
“可是你一个人在家......”
“我能照顾好自己。”
“而且,我也许会和你一起去。”
“什么?”李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张教授建议我也去美国。”
“说是可以帮我联系一些研究工作。”
“真的吗?”李明兴奋起来,“那太好了!”
“我们可以一起去!”
王秀兰看着李明兴奋的样子,心中也很开心。
她决定了。
这一次,她要为自己活一次。
她要重新追求自己的梦想。
当然,也要继续陪伴李明。
张教授帮王秀兰联系了几个美国的华人教授。
当他们看到王秀兰的研究笔记时,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这些研究很有价值。”
“我们实验室正好需要这方面的人才。”
“可以考虑提供研究职位。”
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李明和王秀兰开始准备出国的手续。
虽然过程有些复杂,但他们都很兴奋。
对李明来说,这是学术生涯的新起点。
对王秀兰来说,这是人生的新开始。
12
出发的日子到了。
张教授亲自开车送他们去机场。
在车上,他对王秀兰说:
“秀兰,我为你感到骄傲。”
“二十年前,你为了家庭放弃了学术。”
“这些年,你为了李明坚持做环卫工人。”
“现在,你终于可以重新追求自己的梦想了。”
王秀兰听了,眼中含着泪水。
“谢谢你,张老师。”
“如果没有你,我不可能有这个机会。”
“这是你应得的。”张教授说,“你的才华和坚持值得更好的平台。”
到了机场,张教授帮他们搬行李。
王秀兰的行李很简单,除了衣服就是书。
那些书都是她这些年来积累的研究资料。
虽然页边都做满了笔记,有些已经很旧了,但她舍不得丢掉。
“妈,这些书太重了,到了美国再买新的吧。”
“不行。”王秀兰摇摇头,“这些都是我的心血。”
“每一页都有我的思考。”
“丢了就找不回来了。”
李明理解她的心情。
这些书不仅仅是资料,更是她这些年来坚持学习的见证。
办完登机手续,他们在候机厅等待。
王秀兰看着窗外的飞机,心情复杂。
二十年前,她放弃了学术梦想。
二十年后,她要重新开始。
虽然已经五十多岁了,但她相信自己还能做出一些有价值的研究。
“妈,你紧张吗?”李明问。
“有一点。”王秀兰承认,“毕竟这么多年没有正式做过研究了。”
“但是我也很兴奋。”
“终于可以重新回到实验室了。”
“你一定会成功的。”李明握住她的手,“你是我见过的最聪明的人。”
“谢谢你,明儿。”
“是你给了我重新开始的勇气。”
登机广播响起了。
他们要出发了。
张教授送他们到登机口。
“一路顺风。”
“有什么困难及时联系我。”
“我会的。”王秀兰拥抱了张教授,“谢谢你这么多年的记挂。”
“也谢谢你给我们这个机会。”
李明也和张教授拥抱告别。
“老师,谢谢你培养我这么多年。”
“好好珍惜这个机会。”张教授拍拍他的肩膀,“我相信你们都会有很好的发展。”
飞机起飞了。
李明和王秀兰坐在一起,看着窗外越来越小的城市。
“妈,我们真的要去美国了。”
“是啊。”王秀兰感慨万千,“谁能想到呢?”
“一个环卫工人,居然也能出国做研究。”
“你不是环卫工人。”李明认真地说,“你是学者。”
“一直都是。”
王秀兰听了,眼中闪烁着泪光。
“明儿,这些年苦了你了。”
“不苦。”李明摇摇头,“和你在一起,我从来不觉得苦。”
“而且,你教会了我什么叫坚持,什么叫责任。”
“这比任何学位都珍贵。”
飞机越飞越高,窗外是蓝天白云。
王秀兰闭上眼睛,回想着这些年的经历。
从研究生到环卫工人,再到即将重新开始学术生涯。
人生真是充满了意外。
但她不后悔任何选择。
每一个选择都有它的意义。
如果没有当年的放弃,就没有李明的今天。
如果没有李明,她也不可能重新获得追求梦想的机会。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李明看着身边的王秀兰,心中充满了感激。
这个女人为了他放弃了太多。
现在,终于轮到他来回报她了。
他要陪伴她重新追求梦想。
就像她当年陪伴他成长一样。
飞机在云层中穿行,阳光透过舷窗洒进机舱。
王秀兰睁开眼睛,看着窗外的蓝天。
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新的人生正在前方等待着她。
这一次,她不会再错过。
“明儿。”
“嗯?”
“谢谢你。”
“为什么谢我?”
“谢谢你让我重新相信,梦想永远不会太迟。”
李明握住她的手。
“妈,我们一起努力。”
“好。”
机舱里很安静,只有引擎的轻微轰鸣声。
但两个人的心中都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
窗外是一望无际的蓝天。
就像他们即将开始的新生活一样,充满了无限可能。
来源:阿妞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