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十年最缺人的10个工作:不追风口也能月入过万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30 22:19 1

摘要:“不追风口抓痛点” 不是说风口不能碰,首先要分清两者的本质:风口是 “需求突然爆发 + 资本扎堆涌入”,比如移动互联网、外卖、直播带货;痛点则是 “需求长期存在 + 能做事的人太少”,就像老人不会用手机、工厂缺维修师傅这些事,短期内不会消失。这两者其实能重叠,

一、不追风口抓痛点:需求里藏着真机会

“不追风口抓痛点” 不是说风口不能碰,首先要分清两者的本质:风口是 “需求突然爆发 + 资本扎堆涌入”,比如移动互联网、外卖、直播带货;痛点则是 “需求长期存在 + 能做事的人太少”,就像老人不会用手机、工厂缺维修师傅这些事,短期内不会消失。这两者其实能重叠,比如新能源既是政策风口,也是 “双碳” 目标下的长期痛点。抓痛点的职业更抗周期 —— 就算资本热度退了,只要需求还在,就有饭吃。

看看身边的情况就知道:2035 年全国 60 岁以上的人口将超过 4 亿,可他们中很多连手机挂号都费劲;工厂里的机器人比 5 年前多了整整一倍,可懂维修的人员缺口却达到 20 万;很多企业有减碳的需求,可能算清碳排放的人全国还不到 5 万。人社部说,到 2025 年全国缺乏的相关人才超过 3000 万,这些 “一直缺人” 的地方,就是能长期扎根的职业方向。

医院里常能看见老人拿着手机对着挂号机发呆,家里的智能血压仪连不上网,想跟孙子视频却找不到按钮 —— 这样的场景太常见了。中国 2.8 亿老人里,只有 30% 能熟练用智能设备,可智能养老产品越出越多,形成了 “东西有了,没人会用” 的尴尬,一二线城市普遍缺乏 5-10 万人做这件事。

想做这个工作一点都不难,只要年满 18 岁,花 1-2 个月学怎么教老人操作常用功能就行 —— 比如怎么调大字体、怎么查社保、怎么在网上买菜。不用高学历,关键是有耐心,别嫌老人问得多,有的机构可能会让你考个 “老年能力评估师” 的基础证,但很容易过。之前在超市做收银、或者退休在家有时间的人,转型做这个都很合适。

小区里的老人想测血糖、问高血压饮食,都得跑到医院排队,其实这些事在社区就能解决,可懂行的人太少了。现在家庭医生签约率到了 42%,但基层健康管理人才连 30% 的需求都满足不了,卫健委要求每个社区配中医馆,光这一项就缺 8.3 万健康管理师。

收入同样跟支付方挂钩:给居民做私人健康管理,每人每月可收 300-500 元服务费,可同时服务多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在编岗位,月薪 5k-8k,福利稳定,未来因为缺人,待遇会更高;保险公司合作的健康干预项目,按服务人数提成,做得好的能到 1 万以上。

入行门槛不算高:医学、护理专科毕业就能试;非专业的补几门成人教育课程,考个国家三级健康管理师证也能上。平时就是测血压、给糖尿病患者做饮食建议,基层对经验要求松,药店店员培训半个月就能上手。

工厂里的老工人会开传统机床,却不会操作工业机器人;4S 店师傅修得了燃油车,看不懂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电路 —— 这种 “技能跟不上” 的情况到处都是。到 2025 年技能人才缺 3000 万,企业急着让员工升级,需要百万级的培训师,近一半得懂制造业。

想做这个得先在行业里干几年,比如开了 3 年工业机器人、修了 5 年新能源汽车,有实际经验才有人信。然后考个企业培训师二级证,或者对应领域的技能证,比如机器人操作证。其实就是把自己会的教给别人,工厂老员工转型比应届生吃香多了 —— 毕竟讲操作时能说清 “哪里容易卡壳”,比课本知识实用。

朋友做完膝盖手术,医生说必须康复训练否则走不了路,可康复科要排半个月队;家里老人中风后想练说话,找个懂行的指导比登天还难。术后康复需求每年涨 15%,可全国每 10 万人里只有 3.6 个康复治疗师,远不如发达国家,老人慢性病康复、精神疾病康复更是缺人。

这行收入还算稳定,社区康复中心月薪 6k-8k,医院康复科 8k-12k,私立康复机构能到 1.5 万,但可能需要加班。入行得学康复治疗学、运动康复等专业,至少本科毕业,还得考执业证。要学人体解剖、康复评估,比如教中风老人握筷子、帮术后病人练肌肉力量。虽然要系统学,但实习时多跟着老师练,找工作不难,适合喜欢帮人恢复健康的人。

化工厂要算清楚一年排多少二氧化碳,新能源电厂要帮其他企业抵消碳排放,这些事都得专业的人来做。中国承诺 2060 年碳中和,光伏、储能领域需求每年涨 20%,可持证人才不到 5 万,很多企业想做碳交易都找不到人。

但考证得选对,国内主流有三类:人社部的 “碳排放管理员” 最基础,考试费 1500-2000 元,初中毕业就能考,认可度一般;工信部的 “碳管理师” 侧重技术,考试费 3000-5000 元,需要大专学历,企业里用得多;交易所的 “碳排放核查员” 最难,得有相关工作经验,考试费超 6000 元,但能做第三方审核,收入最高。

地域差异也大:内蒙古、宁夏这些新能源高地,到处是光伏、风电项目,缺能做现场监测核算的人,新手月薪就能 8k-10k;一线城市的咨询公司多做碳交易方案,更看重 “双碳 + 金融” 背景,没相关经验的话,就算有证也难进,资深的能到 20 万以上年薪。

非专业的也能入行,线上学完碳核算基础,先帮小工厂算碳足迹积累经验,再考合适的证。但别指望速成,至少得跟着做 2-3 个项目才敢独立上手。

汽车厂、电子厂里,机器人焊零件、装屏幕的场景越来越多,可这些机器偶尔会 “罢工”—— 手臂动不了、精度变低,没人修的话,整条生产线都得停。中国每万人就有 300 台工业机器人,比 5 年前多一倍,可维保人才缺 20 万。工厂设备故障平均造成 3% 的损失,专业维保师能把这损失降 60%,所以企业急着招人。

但是这活并不轻松,可能得钻到机器底下排查问题,抬着机器人手臂校准精度,经常要夜班抢修。老维保师几乎都有腰椎、肩肘的毛病,伤病率比普通工人高不少。业内默认 40 岁以后要转型,要么做技术销售,靠经验卖设备;要么当班组长,带团队做调度,纯一线维保很难干到退休。

入行得学机电一体化、自动化专业,至少大专毕业,考个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证。最重要的是经验,得干 3 年以上设备维护,熟悉 ABB、库卡这些品牌的系统。实操占考核的 60%,比如当场排查电路故障、校准精度,光有证书没经验也不行。适合喜欢拆修机器、能吃苦的人。

前阵子某公司因商业机密资料被黑客盗取,遭到黑客勒索巨额赎金;有人收到 AI 生成的诈骗短信,差点转钱 —— 这些都是网络安全出了问题。国际信息系统安全认证联盟的2023 年报告说,全球总共空缺 550 万网络安全人才,中国的缺口规模达到了 70 万,运营岗连续三年最缺,占比超 26%。现在黑客还用 AI 搞攻击,得懂技术又能应对新威胁的人。

这行收入不错,一线城市新手起步就有10k,3 年经验能到 20k。做这个工作,得学计算机、网络安全专业,本科毕业,还要考 CISSP、CEH 这些国际认证。平时要会操作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能从海量日志里找出异常 —— 比如发现有人偷偷下载公司数据。

这个行业技术更新快,得一直学新东西,比如刚掌握了防 AI 诈骗的方法,又要学应对新的攻击手段。新人一般要跟着做 1-2 年项目,才能独立干活,适合对数字安全感兴趣、愿意持续学习的人。

公司用 AI 筛简历,不小心歧视了女性;AI 生成的新闻里有虚假信息 —— 这些 “AI 出问题” 的情况,需要有人从法律、伦理上把关。AI 伦理咨询市场每年涨 60%,可既懂技术又懂法律伦理的人不到 1 万,是行业核心新职业。

想入行得走交叉学科路线,本科选 “计算机 + 法律” 的话,可读 “计算法学” 双学位,学 AI 技术的同时懂数据隐私法;选 “AI + 心理” 的话,走 “人机交互” 方向,研究 AI 对人的心理影响。最好读到硕士,还要熟悉《生成式 AI 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这些法规。

头部企业要求 5 年以上 AI 合规经验,比如帮大公司制定 AI 使用规则。年薪能到 30 万 - 80 万,但门槛极高,不是光努力就能成,适合顶尖学霸或行业资深人士转型。

手机、电脑里的芯片,制造起来比绣花还精细 —— 光刻环节要把电路刻在比头发丝细的材料上,蚀刻不能有一点误差。中国集成电路领域缺 327 万人,工艺工程师占 15%,培养一个能独立干活的人要 5-8 年,一直很缺。

入行得是微电子、材料科学专业硕士以上,熟悉 CMOS 工艺流程,会用 EDA 工具。中芯国际、华为海思的实习经历特别加分,核心岗位 40% 以上是博士,专门钻研某环节,比如提高光刻精度。

年薪起步 25 万,资深的能到 80 万以上,但是太熬人,得长期泡在实验室,适合愿意深耕科研的人。

有些遗传病、癌症靠传统治疗没用,基因细胞治疗能带来新希望 —— 比如修改基因让身体对抗癌症。但技术太复杂,AAV 载体(基因治疗关键工具)的制备得专业人才把控,这类 CMC 人才缺 2600 人,5 年以上经验的总监年薪 180 万都招不到。

但这行有政策窗口风险,2023 年 CGT 赛道融资同比降 35%,初创公司裁员 20%。博士们虽然薪资高,可要是项目没通过审批,或者公司融不到钱,就可能面临失业。

入行得是生物工程、药学博士,会构建基因载体,懂临床试验管理,熟悉 FDA、NMPA 法规。平均要 10 年专业积累才能挑大梁,适合对生物医疗有执念、能扛风险的人。

未来十年的好职业,都是帮社会解决 “老大难问题” 的 —— 帮老人跨数字鸿沟、帮病人做康复、帮企业减碳、帮芯片突破技术关。这些职业缺人,核心是 “需求一直有,会的人太少”。

对普通人来说,要学会多看看身边的需求:小区老人多,就学健康管理或智能设备培训;工厂机器人多,就练维保或技能培训。但得看清真相:入门岗可能薪资不高,技术岗要吃身体苦,高门槛岗有风险。只要选对一个痛点方向,踏踏实实地学技能、积累经验,就算风口变了,也能有自己的立足之地。毕竟,能解决真问题的人,永远不会被淘汰。

来源:浩宇轩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