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启动了一轮令人眼前一亮的“强势反攻”,短短两个月内,离岸人民币升值近1000个基点,回溯到4月阶段性低点时,累计升幅接近3000个基点。
8月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启动了一轮令人眼前一亮的“强势反攻”,短短两个月内,离岸人民币升值近1000个基点,回溯到4月阶段性低点时,累计升幅接近3000个基点。
是不是人民币要恢复“强势周期”了?
但你要问我怎么看?
别被表面的涨势迷了眼,后面这“三根柱子”如果松动了,人民币能不能继续站得稳,才是最该盯紧的核心问题。
先拆一下,这次人民币强势的三大核心推手。
一是美元指数下行,给人民币打开了升值窗口。
简单说就是别人掉链子,我们顺势上位。7月以来,美国经济数据开始疲软,市场一度押注美联储年内可能降息,直接拉低了美元指数,也助力非美货币普遍回升。
人民币当然也搭上了这辆升值快车。
二是国内政策组合拳,稳经济、护资本市场的信号密集释放。
从“因城施策”保楼市,到多项资本市场制度优化,再到产业政策持续对接AI、电动车等新动能,市场明显能感到一个事实:政府下场、预期在变。
结汇意愿增强,购汇需求降温,资本开始回流人民币资产,——这是市场投票的直接体现。
三是A股走强,对外资资金形成“吸金效应”。
有钱人最会看风向。他们早就盯上了人民币资产,从数据来看,外汇期权交易月度成交量在7月刷爆记录,创下2015年以来新高。
很多资金干脆用实际行动下注:买人民币的升值期权、现金回流入场A股,把人民币当成“预期修复”的第一抓手。
总的来说,这一轮人民币升值,说白了就是“预期”上的共振项目:美元弱——国内政策有效——资本市场有行情。
但行情真正的看点,不是“现在多强”,而是“还能强多久”。
这波人民币升值看似漂亮,但它的三大推手,已经开始显露疲态了。
第一项:中美利差收敛是趋势,但“方向一致≠永远有力”。
当前,美联储进入降息观望通道,而我国降息动作谨慎,中美利差慢慢在缩窄。这一冷数据对汇率构成实质支撑。
但问题也在这:
如果美国数据突然强劲、油价大幅上涨、美债收益率反弹——美元就可能再度走强,整个利差窗口会“重踩刹车”。
所以我说,这条推手虽然还没边走边跛,但已远非6、7月的“加速状”。
第二项:政策预期修复可贵,但要撑住行情,还得硬数据接力。
看得见的政策确实在放水、托底,但实体经济端的回暖程度不均衡。
比如楼市,在部分核心城市确实有企稳迹象,但放眼全国,全面反转尚未出现;
制造业方面,AI和自动化确实热闹非凡,但传统出口与消费型产业仍在寻底。
只靠刺激、稳预期,不出实绩,市场终将疲倦。
第三项:A股行情如继续乏力,资本流入动力将大打折扣。
换句话说,傻子都知道风口可以挣钱,但没人愿意做风停最后站岗的人。
A股短期内是否能吸引增量资金,关键取决于**经济数据是否真实兑现“基本面改善”。
而目前来看,资金虽在回流,但到了8、9月,其实已经很大一部分“兑现预期”的盘进去了。
再不出爆点,情况就可能反过来变成“利好兑现”的技术性回落。
1.人民币汇率的核心是信心,不只是供需。
现在官方中间价稳,人民币汇率交易区间也基本锁定在7.0~7.4之间。
这个区间就是:“升多了没必要,贬多了也不允许。”
一旦突破7,市场得乐疯;一旦跌穿7.4,舆论会跟炸了锅一样。这就是一个管理预期的区间。
所谓“有管理的、浮动的、均衡的收敛汇率形成机制”,答案就在这儿——不鼓励单边急升,也不放任单边下跌。
2.人民币升的不确定性,在于外部噪声太多,别做梦“永远牛”。
你以为人民币接下来只看中国经济?错!
油价疯涨、地缘政治突发、美国意外爆出靓丽非农、美元大幅反弹,任何一项都可能冲击当前的涨势。
所以要有心理准备,未来人民币大概率是在“震荡偏强”中时有波动,而不是线性升值。
第一,短线不追涨,长期资产配置更重要。
人民币汇率已进入相对稳定区间,在我看来,接下来很难再有太大的单边走势。
所以,不如将注意力放在人民币资产的性价比回归上。比如A股中的高分红国企、低估值科技板块,正是政策觊觎的方向。
第二,手中有美元资产的朋友,宜择机分批“兑换”,而非一把梭哈。
如果你持有较多外币,换得少,也别急着一次性全换。
目前7.2左右的汇率点位是合理但并非极致,建议:走“分期分配”的节奏来规避未来不可控的震荡波动。
第三,企业可适当提前结汇,控制汇兑风险。
出口企业或有大量美元收入的单位,现在可以考虑根据风险偏好提前结汇一部分收入,锁定汇率红利。关键在于强化汇率管理能力,别对“主升浪延续”有不切实际期待。
始终强调一点:汇率不是自由市场偶然得来的价格,它是一种国家信用的外在体现。
这轮人民币升值,看似是市场主导,实则背后是政策托底、经济修复、资本市场共振的“三轮驱动”机制。
未来如何?看三点:看宏观政策还能不能输出增信信号;看资本市场能否给资金留住回报;看全球变量是否引来外部干扰。
但无论震荡还是突破,人民币汇率能企稳于一个合理区间,本身就是中国宏观体系健康运转的一种体现。
这就是我们最该珍惜的“底气”。
人民币,更重要的不是涨了多少,而是——我们正一寸一寸地修复着它的信心。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配图均来自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文化知识,传递社会正能量,无低俗不良引导。如涉及图片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来源:财经月月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