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aig Green:让品牌走向成功,除了创造力还要有什么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30 23:02 1

摘要:在本次巴黎时装周连续性策划 “TALK THAT THAK” 中,我们将持续邀请设计、艺术与建筑从业者与我们一起围绕“时装”进行对话,把时装视为一种不断被建构的“设计物”。他们的“他者视角”不仅为我们重新界定时装的本质,也揭示其当下剧变如何成为设计史流变的一个

Preface

在本次巴黎时装周连续性策划 “TALK THAT THAK” 中,我们将持续邀请设计、艺术与建筑从业者与我们一起围绕“时装”进行对话,把时装视为一种不断被建构的“设计物”。他们的“他者视角”不仅为我们重新界定时装的本质,也揭示其当下剧变如何成为设计史流变的一个切面。

时尚灵感从何而来,时尚行业的中名与利的上升与下滑缘何发生,作为创意总监、品牌经营者与时装教育者,Craig Green深谙灵感迸发与被启发的瞬间。在其同名品牌经历过一系列沉浮之后,他选择投身教育,成为如 Louise Wilson 般能够激发与引导灵感、推动设计变革的导师。在几个月前的巴黎男装周,他向我们表达了自己对行业的看法,对于灵感与创造的忠诚。

在英国时装设计师Craig Green位于伦敦东部码头区的工作室(原Carlsberg-Tetley总公司)里,那里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可能会有人用装满了水的充气戏水池以超现实的风格展示手提箱、脚蹬或登山水壶;可能会有人用脚手架的支撑杆或巨大的圆环装饰Dover Street Market买手店内的空间,打造诠释创意概念的店铺陈列风格;还可能会有一群人忙着用为玩具娃娃屋照明的微型灯泡制作迷你版发光眼镜。

*

Craig Green在伦敦码头区的工作室

你甚至有机会在这里看一场时装秀:去年夏天,在一个温暖的清晨,Green就在工作室里发布了2025春夏服装系列。这位设计师非常喜欢工作室里那几扇正对泰晤士河的大窗户,感受透过玻璃洒进来的明媚阳光。他当时的原话是:“这里的故事太多——我们想把日常工作的空间转化成了展示成果的舞台。”

*

Craig Green在伦敦码头区的工作室正对泰晤士河的窗户

成立至今十余年,Green的工作室仍然散发着蓬勃的创新活力——这不禁让人回想起他从伦敦中央圣马丁学院(CSM)毕业后的首场时装大秀:用木片拼接而成的面具和胸甲,仿佛是将花园里的围栏砸成碎片绑在了模特们的身上(Green参与了Lulu Kennedy的Fashion East人才孵化器项目,2013秋冬服装系列就是他当时的作品)。该系列以修道院风格诠释了经典的工装廓形,向世人宣告,有一位才华横溢的新人设计师正闪亮登场。《Vogue》杂志的记者Matthew Schneier称之为当天的“亮点秀场”:“所有的目光都聚焦于遮挡住模特面容的胶合板头饰,那些似乎是由零碎残片拼凑而成的饰品。但仔细看来,却颇有深意。”

*

设计师与时尚教育者Craig Green,由摄影师 Kalpesh Lathigra 拍摄。

回忆起刚入行时的那段日子,Green仿佛重回到了中央圣马丁学院,整个人都沉浸在天马行空的肆意氛围中:“最近我又想起了第一次做时装秀时的情景。当时,我和我的教父,还有我的继父一起开着车在伦敦到处转,捡那些被撞坏的栅栏,然后把它们送去秀场;那个又乱又小的空间。长期以来,我似乎都要靠朋友帮忙或人情往来解决问题——入行十年,我才意识到这一点。这样的思虑让我嗅到了一丝危险的气息。”他表示,危险之处在于自己很容易因此陷入怀旧情绪;不知觉地为过往的时光覆上理想化的薄纱。“很难做到客观地回顾往昔,因为我们往往只会记得那些美好的部分——我偶尔会问自己:’你还记得我们四个人在那个小小的工作室里做雕塑、用两块布料创造奇迹的日子吗?真希望永远停在那个时候。’”他说:“往日时光总是散发着神奇的光彩;我们总会忘记当时有多么艰难。不过我相信人们能从对来时路的分析中获益,并希望能利用累积的经验不断向前发展。”

“一往无前”就是Green整个职业生涯的代名词:从Fashion East“毕业”(设计师通常会得到3个季度的支持)后,他获得了英国时装协会颁发的Newgen资助,在Alexander McQueen创立的萨拉班德基金会(Sarabande Foundation)帮助下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并接连发布了多个好评如潮的服装系列,还因此在2016年、2017年和2018年的时尚大奖中三次荣获英国年度男装设计师奖(此前,他在2014年时获得了年度新晋男装设计师奖)。Green曾担任佛罗伦萨Pitti Uomo男装展的客座设计师——黄昏时分,佛罗伦萨的波波里花园里的Craig Green 2019春夏服装系列,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先后与Adidas、Grenson、Fred Perry、Eastpak和Moncler等品牌达成合作(他以客座设计师的身份参与了“天才”计划Moncler Geniu,融合充气救生筏、船帆、旗帜和帐篷等元素,推出了极具概念性的服装系列)。2023年,他凭借着对时尚界的突出贡献被授予了大英帝国员佐勋章(MBE)。

*

2023年,他凭借着对时尚界的突出贡献被授予了大英帝国员佐勋章(MBE)。

Green的设计风格同时融合了进化的理念。他的服装系列通常会选择经典的男装款式——工装、制服、礼服、机车夹克、军装——然后通过天马行空的剪裁和别具特色的面料加以改造,常会让人联想到亮闪闪的Quality Street糖果包装纸;或是采用色彩丰富的皮革补丁进行拼接,每一块都需由工匠纯手工精心缝制(他自己形容说是“把发动机拆开观察其运作方式一般的天真想法”,并在设计2025春夏服装系列的机车夹克时采用了这种工艺,体现了他对拆解、重构服饰的好奇心)。他一向注重仪式感、安全感和实用性,以及对男子气概的诠释,在这个方面,他的处理方式相当细腻柔和。他在新冠疫情后合并发布的2023秋冬及2024春夏服装系列,有类似碰撞测试中的假人以一种拥抱的姿势环绕周身;还有他的的首场个人时装秀——演绎了一群赤脚流浪者背着旗帜前行的场景——让观众深受感动,眼泛泪花。一直很看好Green的时尚评论家Sarah Mower称他是“在充满矛盾的现代世界中,探索男性情感和心理渴望与挣扎的先驱者”。

*

Craig Green创作的Moncler Genius 2021春夏系列Moncler Genius

Green从小在亨顿长大,那里虽然属于伦敦,却是纯粹的乡村环境,抬眼望去有大片的绿地和成排的半独立式住宅。凭借早早展现的插画天赋,他带着成为“画家或雕塑家”的愿望进入了中央圣马丁学院。他的家庭成员在艺术领域毫无涉猎——父亲是水电工,母亲是护士。不过,他们一家人都很喜欢动手制作;他的母亲兼任着幼女童军和女童军的领队,把绝大多数的业余时间都用在了手工艺项目上。Green的继父是一位木匠,他的教父是一位家具软包工(Green十几岁时和他学了缝纫手艺)。回想起刚开始接触艺术基础课程的时候,他说:“我选择从陶艺、版画之类的艺术专业入手。”不过,在发现大学吸烟区里最有趣的人都在学时尚之后,他也开始了解这个领域,最终选择了时装设计专业的印花方向。在那些青涩的岁月里,他始终觉得自己是创意领域的边缘人。Green表示:“每个学生都在模仿McQueen,他们都在用玫瑰和动物的插画风印花元素诠释‘具有威胁性的女性气质’。与此同时,我却一直围着这些大大的黑盒子打转。我肯定不是班里最出色的那类学生。”

*

在Green位于伦敦的工作室里,陈列着2026春夏系列的腰带和服装。该系列的特色元素是手绘花卉。

尽管如此,当时中央圣马丁学院时尚硕士课程的负责人Louise Wilson还是注意到了他。一向以直言不讳著称的Wilson曾亲自帮助Christopher Kane、Phoebe Philo和Kim Jones等人的事业走上正轨。Green表示:“我和我的导师Fleet Bigwood说我想往这个方向深造,他就直接带我去了她的办公室,我当时真的很慌。和我想象的一样,她问了一堆尖锐的问题。她让我去看《华伦天奴:最后的君王》(Valentino: The Last Emperor)这部纪录片,然后又让我阐述自己的感想。”(他不知道她为什么会选择这部2008年的纪录片,只能猜测是因为她当时特别喜欢。)Wilson对他在电脑上精心打造的作品集完全不感兴趣,主动要求看他的手绘作品,并大加赞赏;那一年的下半年,他开始攻读时尚硕士课程。Green说:“读本科的时候我还有些迷茫,不确定自己该往哪个方向努力,也不太合群。后来,我和Louise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她理解我的追求,并引导着我弄清楚自己能做什么,让我知道,时尚行业会有我的一席之地。”(Wilson已于2014年逝世;时至今日,Green仍会在作品集的注释中向她致谢。)

*

时装行业的传奇导师中央圣马丁学院时尚硕士课程的负责人Louise Wilson。

他记得Wilson办公室的门上有这么一行字:“我没什么可说的,但我还是要开口。你对此有什么想法吗?”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位设计师感受到了愈发强烈的共鸣:一方面,如今他也成为了一名导师,在维也纳应用艺术大学时尚系做课程负责人(此前,Raf Simons、Hussein Chalayan和Grace Wales Bonner都曾担任过该职)。Green每个月会在学校待上一周左右,其余时间则以远程指导的方式参与教学。他发现,年轻学生们总是在项目还未结束的时候,就急于对最终成果下定论,并往往会因此陷入恐慌,无法继续推进。他说:“能有机会与年轻人讨论他们的作品和想法,我倍感荣幸。但我发现,他们总是在自我审判,这或许和社交媒体的广泛发展有关。创作不是有了想法,把它画出来然后再去做——你得先把它做出来,然后再仔细琢磨。”

* 向左滑动

Craig Green毕业作品手稿,参考了很多电影《妖童大反扑》(The Village of the Damned, 1960)的元素,系列灵感来自大量与宗教相关的意象,同时也借鉴了工装与制服。

Green自己就是这样做的:自新冠疫情以来,他放弃了每半年举办一次时装秀的传统规律,改为每年只举办一次时装秀。秀场可能设在伦敦,也可能设在巴黎。“疫情爆发之前,整个世界的节奏越来越快,压力也越来越大。经历过这些之后,我们开始寻找其他的发布方式——举办展示活动、制作新品图册等等。我在想:我是不是在强迫自己进行创意表达?我知道很多人都在尝试突破与创新,但这个过程很艰难,因为时装创作有着既定的体系——有的时候,一旦脱离了这个体系,可能就等同于不存在。”

*

Craig Green2025春夏男装系列

去年六月,在巴黎男装周最后一个周日的上午,Green在历史悠久的法国国立工艺与技术大学校园内举办了他的2026春夏时装大秀,整个T台都铺满了闪闪发亮的黄色沙砾(巴黎教堂的钟声在空气中回响,仪式感满满)。在后台接受采访时,Green不好意思地表示,该系列的设计灵感源自披头士乐队。他微微红了脸:“作为一个英国人,以披头士乐队为灵感来源,实在是太平庸、太直白了。”他忙不迭解释说,他感兴趣的并非乐队的着装风格,而是“他们在年轻时惊人的产出力。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取得如此高的成就,简直就是个奇迹”。

*

2026春夏系列发布会上,出现了用玩具娃娃屋里的灯泡制作的发光眼镜。

大约一个月后在工作室内接受采访时,他说那是自己在听到《Tomorrow Never Knows》时的灵光一现。这是披头士乐队在1966年发布的一首歌,Green因此联想到了1990年代超自然电影《The Craft》的片头曲《Our Lady Peace》的翻唱版本。这里就是一种“逆向思维”的体现——从熟悉的参照点(“披头士乐队在英国人心中的地位已毋庸置疑”)出发进行反向陈述(有阴谋论者认为,将披头士乐队的某些歌曲倒放,会发现他们隐藏的信息,这其实也与之类似)。Green在眼镜上装饰了迷你灯泡,打造能让模特眼睛发光的超现实主义效果,并大胆融合了1960年代流行的花卉元素(Green买来复古风格的床单,扫描、重印了其上的图案),还有模特们衔在口中的各色手帕。在Green的设想中,这场时装秀就是一段迷幻之旅,而闭场造型——剪裁成流苏状的衬衫,点缀着花卉图案的印花拼贴——象征着本季的主角完成了“思维方式的拓展”。

*

从复古风格的床单上取布料样本,然后将其扫描并进行重印

Green说:“眼下,几乎人人都执着于怀旧的概念。熟悉的事物确实能带来些许慰藉,但同时也会使人心生恐惧。”他还从1960年代末和1970年代初盛行的恐怖电影中汲取了灵感,在打造新系列时引入了一道使人目眩神迷的暗流——巧妙运深黄色这种深沉的色彩进行诠释。他认为这种颜色代表了那个时代的特性,且自带一种诡谲氛围。翻看1960年代的影像资料时,他觉得“整个世界都是同个色调,令人毛骨悚然”。

Green所打造的系列时常让人联想到Rorschach的心理测验:这些服装是保护还是装饰?是在欢庆还是哀悼?派克大衣周身环绕的通气管是要用来维持生命,还是帮助你在遥远的维度中呼吸?充气披风象征的是游泳圈还是救生筏?虽然Craig Green的系列风格偶尔会显得有些难以理解——这位设计师总是以自由联想的方式进行创作,其中的逻辑或许只有他本人能理清——但他的服装作品绝非虚浮的存在。恰恰相反,它们蕴含着即时且强烈的情感——他不会告诉你应该如何思考,而是让你亲自去穿着感受。

*

2026春夏系列发布会上的一套造型,显而易见,Green经常从派克大衣之类的经典男装款式中汲取设计灵感。

这样看来,Green或许才是与川久保玲最相似的设计师。川久保玲创立了品牌Comme des Garçons,其服装系列同样需要人们暂时抛开逻辑:在对身体线条的奇异扭曲中,参照点趋于扁平化,所有服装似乎都已超脱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也就是说,观察者需要自行探索其中的奥秘。Green从川久保玲、Walter Van Beirendonck和Bernhard Willhelm的经历中认识到,时尚并非局限于服装。他和Rick Owens的风格非常类似,也常有人把他们放在一起比较。他说:“这些设计师让我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时尚可以存在于任何领域,可以与任何事物相关联。我是自由的。”这位设计师常把“自由”挂在嘴边——他认为,创造力的发挥离不开无畏的灵魂,也不能缺少了一个神圣的、被保护的空间(这要感谢那支凝聚力极强的工作团队,其中包括Green的伴侣Angelos Tsourapas,他同时也是品牌的业务总监)。Green表示:“这是推动一切向前发展的关键所在。创新思维是实现进步、促使新事物诞生的必要因素。允许自己犯错,打破恐惧的枷锁,才能更好的进行创作。”

撰文:Jack Moss

摄影:Kalpesh Lathigra

编排:薛韬

来源:卷宗Wallpaper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