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本次巴黎时装周连续性策划 “TALK THAT THAK” 中,我们将持续邀请设计师与建筑师,把时装视为一种不断被建构的“设计物”。他们的“他者视角”不仅为我们重新界定时装的本质,也揭示其当下剧变如何成为设计史流变的一个切面。
Preface
在本次巴黎时装周连续性策划 “TALK THAT THAK” 中,我们将持续邀请设计师与建筑师,把时装视为一种不断被建构的“设计物”。他们的“他者视角”不仅为我们重新界定时装的本质,也揭示其当下剧变如何成为设计史流变的一个切面。
15分钟秀场的宏大景观从何而来——从单品构建的造型序列回应着时装作为历史的一个部分正在不断地绵延与变迁、亦由声光电交错将伸展台衬托成为一个舞台、另外让人难以忘记的总是“让景观成为景观本身”的秀场装置搭与建。要知道,时装秀若无空间与结构的介入,它的样貌与 30 年前的订货会并无二致。在巴黎时装周开始前,我们也完成了秀场机构巡游的第三站,欧洲历史最悠久的秀场设计机构之一——Bureau Betak,他们的国际视野和集体力量正在帮助他们从30余年悠久历史中找到最新最高效的时装秀解决办法。
他们从不在灯光下站立,却在幕后决定光打向哪里;不靠喧哗定义自己,却重构了行业对舞台与体验的认知边界。Bureau Betak, 用二十余年的“隐身制造”,以大象无形的方式调度了这个时代最具标志性的时装秀场。
在一个追求即时传播与视觉冲击的时代,Bureau Betak始终坚持以系统性思维构建现场。在他们的逻辑中,“体验”的深度是一道动态的命题探索:如何让观众在特定时刻被调动?品牌的精神是否可以转化为场域张力?什么又是空间能唤起的潜意识联想?这些不是抽象的创意提问,而是每日被验证的执行准则——由此构建出一整套关于“如何制造意义”的高度工业化系统。
*
Bureau Betak由三位联合首席执行官共同管理:Guillaume Troncy、Bénédicte Fournier Beckmann与Paco Raynal。
从外部看,Bureau Betak的成立与发展似乎是围绕其创始人Alexandre de Betak展开:一位兼具艺术家气质与工业逻辑的创意总监,他曾亲手打造Dior、Saint Laurent、Jacquemus等品牌的标志性秀场,也一度被誉为“时尚秀导演中的导演”。但真正让这家公司在持续变革中保持稳定的,是其幕后的集体力量。
*
Jacquemus 2020春夏系列 Le Coup de Soleil,在南法薰衣草花田举行。
Jacquemus 2026春夏系列 Le Paysan 在凡尔赛宫橘园举行。
自2023年起,Alexandre已从日常运营中“摘下耳机”,今天的Bureau Betak由三位联合首席执行官共同管理:Guillaume Troncy、Bénédicte Fournier Beckmann与Paco Raynal。这三位联合CEO背景互补:Guillaume来自战略与管理,擅长为创意企业搭建可持续的运营系统;而Bénédicte与Paco则几乎从公司成立之初就加入,与Alexandre并肩走过数十年的时尚舞台。这种“一张蓝图,多种能力”的组合,让Bureau Betak在面对复杂项目时,拥有前所未有的灵活性与专业深度。
*
当少年时期的Alexandre de Betak于1987年在巴黎创立自己的工作室,如今由三位联席 CEO——Benedicte Fournier、Paco Raynal 和 Guillaume Troncy,以及全球设计总监 Simon Caillaud 管理。图片刊载于《System》杂志,由Juergen Teller拍摄。
“我们是一家既大又小的公司,”Guillaume 在采访中这样形容,“全球四个办公室,百余人规模,但每个项目都保持极致的个人化投入。在全球规模与现场精细化执行之间,保持高度敏捷与深度专业。”三位CEO分别在不同时段接受采访,却在被问及什么能够代表Bureau Betak精神时,不约而同地提到了“集体力量”。这并非某种对外统一口径的表述,更像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共识。他们一致强调,Bureau Betak不是由某一位“明星创意人”撑起,而是一支以teamwork文化为核心驱动力的集体。
“我们在打造一种精神:人才的集体力量让我们更强大。这正是我们现在的工作态度,带着很多谦逊。” Guillaume分享道,Bureau Betak其实鲜少接受采访,“因为我们是幕后工作者,而非台前明星。我们的目标始终是以服务客户为愿景,帮助他们呈现最强的形象。”
*
滑动查看:Burberry 的标志性帐篷设计于 2026 夏季时装秀再度登场,在伦敦肯辛顿公园 Perks Field 重现经典。都市繁华和乡村静谧在此交融,呈现品牌独特二元美学。户外意象再次映入室内空间,以大地色系铺就秀场舞台和宾客坐席,灵感源自英伦夏日 现场音乐演出的盎然生机。
Bureau Betak的创作流程往往并不仅从概念出发,而是从场地、材料、节奏等物理维度出发,再逐步逼近情感目标。他们的作品常常给人一种“这是唯一可能”的感觉——但实际上,这种自然感,是千万次试验后的结果。
Guillaume提到:“我们希望成为客户的思考伙伴,而不是制作外包。”Bureau Betak相信时装秀是品牌文化立场的浓缩表达。从场景、动线、灯光、声乐到座位编排,每一个细节都是品牌语言的具象体现。
他们强调情绪节奏的连续性,而非单一镜头的高潮。在Dior 2022年于塞维利亚举办的Cruise系列中,模特步入斗牛场中央,音乐响起、阳光洒落,节奏缓慢递进,直到闭场模特牵着白马出现,观众激动沸腾。这类处理方式让他们的秀场拥有一种“无法仅靠照片捕捉”的时效性——必须亲临其境,或完整观看全过程,才是真正被触动。
*
Dior 2022年于塞维利亚举办的Cruise系列中,模特步入斗牛场中央,音乐响起、阳光洒落。
他们的代表作之一——GUCCI 2023春夏系列Twinsburg秀,便是这种多维表达的极致。秀场空间被划分为两边对称的观众席,并以一面贯穿全场的墙将中央 T 台一分为二。观众初看时,以为自己参与了一场常规走秀,直到舞台中央的墙缓缓升起,才发现对面坐着“另一个自己”。每一位模特都有一位“双胞胎”,每一位观众都是另一位观众的“镜像”。这场大规模却极具亲密感的表演,有着一气呵成的丝滑灯光效果、模特走线节奏、空间结构逻辑……深入挖掘了镜像与二元对立的心理暗示,使得观众被卷入一场关于自我与他者、身份感知的隐性沉思中。
*
GUCCI 2023春夏系列Twinsburg,秀场空间被划分为两边对称的观众席,并以一面贯穿全场的墙将中央 T 台一分为二。
近年来让时装界印象深刻的Alaïa 2025冬季系列选址于古根海姆博物馆,亦是Bureau Betak的出品。他们借助建筑本身的螺旋结构,让服装在建筑中“行走”。几乎零搭建,却依靠光影与原始空间创造出了标志性的影像与极简的张力。
*
Alaïa 2025冬季系列选址于古根海姆博物馆,亦是Bureau Betak的出品。
在与COS 2025春夏发布的合作中,秀场场地被开创性地选址在了希腊雅典郊外的一处大理石采石场。“我们并不想用秀场的装置去压制自然,而是希望让空间本身‘说话’。”Paco回忆道,整个秀场的策划从一开始就围绕“材料的还原性”与“天然空间的建筑性”展开——在没有传统舞美的前提下,通过让秀场在傍晚光线转折时开始,借助采石场原有的质地与高差成为舞台叙事的一部分。模特仿佛从石壁中走出,衣物的剪裁与石块的纹理交织共鸣,整个现场像是一场沉静的感官冥想。
由于采石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所有设备和材料都必须通过特殊路径运送,现场搭建的时间极为有限;此外,出于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团队采用绿色能源供电系统,全程避免一次性塑料的使用,所涉及的物料亦尽可能选择可回收与本地租赁渠道,以最小化碳足迹。
*
COS 2025春夏发布于采石场,整个秀场的策划从一开始就围绕“材料的还原性”与“天然空间的建筑性”展开。
“关键是联结。”这是Bureau Betak团队反复提起的词。在疫情期间,这种体会变得尤为深刻。彼时,团队大量依赖视频连线与虚拟体验来完成全球项目,一切看似顺利,却总仿佛少了点什么——缺失的,是人的视角,一份真实的情感流动,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至少当大家聚集在同一个空间里时,总会有某种事情发生。情感被触动——这才是最重要的。” Guillaume说道。
现实空间中的一切都至关重要,每一个元素都像是一块拼图,必须在那一刻严丝合缝,才能让某种说不清的“魔法”发生。情感不是被设计出来的,而是在一个完整、精准、活着的现场中自然浮现。这便是Bureau Betak始终坚持线下现场的原因——因为那些穿越理性、直击心灵的片刻,只能真实地发生在人与人之间。
*
由Pharrell Williams主导的Louis Vuitton 2026 春夏男装系列。本次大秀选址巴黎第四区,秀场被设计成巨大的“蛇梯棋”盘游戏,由 Studio Mumbai 建筑事务所合作打造。
在Bureau Betak全球结构中,中国团队的存在正变得日益关键。自2012年底设立上海办公室起,这支现今由亚洲运营副总裁Kaisang Chu带领的团队,便以高效、灵活的执行力与全球团队并肩作战。他们不仅完成各类时装秀、艺术展览和文化活动的本地执行,更在供应链协调、空间构建、工艺实现等维度展现出中国特有的“生产美学” 。
如今的上海办公室已发展为约20人的团队,涵盖设计、制作与项目管理等多元的专业能力。逐渐成长为一支年轻却极具专业能力的队伍。团队成员既有在时装秀、展览和文化活动中积累多年经验的资深人才,也有充满创意与数字化思维的新生代力量,他们的组合使团队在创意发想与落地执行之间形成独特平衡。无论是中型客户关系活动,还是全球旗舰项目,中国团队都能灵活适应:中型活动可完全独立完成,从概念策划、供应链协调到执行落地;在大型跨国项目中,他们与巴黎、洛杉矶、纽约团队紧密协作,提供本地制作与执行支持,保证全球创意在中国顺利实现。
*
去年4月,Louis Vuitton寰游时装秀于上海龙美术馆上演,由Bureau Betak落地完成。
在全球创意框架下,中国团队不仅承担落地执行的关键环节,更是连接总部创意与本地观众体验的核心枢纽。无论是由美国团队主导的Ralph Lauren春季秀场、还是法国团队主导的Dior和Louis Vuitton 的秀场,中国团队则在落地制作的每一个环节发挥关键作用:从物流调度、模特沟通、场地搭建,到材料调配与现场突发状况应对,中国团队确保每一个细节都符合全球创意的整体语言,同时融入本地观众的文化体验与期待。同时,凭借在制作工艺、供应链管理及快速响应上的独特优势,中国团队往往能够主动优化执行细节,将创意转化为可触可感的体验。例如,在 Tiffany 太庙大型活动中,中国团队负责从模特沟通、物流调度到场地搭建的全链条执行;在 Fendi 全球项目落地中国期间,他们通过远程与总部协调,解决了现场无法预见的库存与材料生产问题;在大阪世博会项目中,中国团队承担了大批量物料调配与现场执行,确保了全球创意概念在当地的顺利实现。
*
去年落地于上海的,由美国团队主导的Ralph Lauren春季秀场。
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他们让Bureau Betak的“全球性”真正落到实处。一个国际化的创意公司,只有在不同文化语境中都能自如表达,才算拥有真正的普遍性。中国团队的存在,恰恰保证了这一点。中国团队的价值不仅是执行力,更是拥有国际视野和本土经验所构成的桥梁角色。“我们从不只是‘完成客户的 brief’。”Kaisang这样强调。不同品牌总部通常会有自己的全球化战略,但未必了解中国市场的消费习惯或文化敏感度。比如,在国际团队的叙事里,某些元素可能具有张力,但在中国观众眼里却会引发误读;又或者,国际总部习惯的消费动线在中国市场并不奏效。这时,中国团队会主动提出调整建议,代表本地客户与总部沟通,让创意在中国落地时既保持整体性,又具备在地温度。因此,身为制作方的中国团队会代表中国方客户,主动整理建议,反向与总部沟通,协助他们理解在地需求。同时,中国团队在本地创新实践中的经验,常常反向启发全球团队。当中国区主导的品牌项目专为本地市场设计、在全球层面不存在对应模板时,这些案例往往获得超出预期的 ROI,同时为总部提供了可在其他亚洲市场延展的参考。 这种形态也让中国团队与全球团队形成了一种动态的反哺。
*
Gucci Bamboo decoding an icon 竹境解译传奇,落地于上海孙科别墅。
Kaisang将他们的工作视为一种转译感受的学问,“对我们来说,真正重要的问题不是‘做一个什么样的舞台’,而是:你希望观众在离开秀场的时候,身体里留下怎样的感受?”他所主导的上海办公室,是Bureau Betak全球网络中最年轻的分部之一。近年来,他们完成了 Dior、Louis Vuitton、Fendi 等品牌在中国的多场地标性秀场,从系列协调、模特沟通、物流调度到各类政府报批,全面推动项目实现。在他看来, Bureau Betak并不执着于追求纯粹的视觉冲击,更希望创造一个多维度、可被身体记忆吸收的经验。“我们要做的是制造‘记忆’,而不只是搭建一个‘场景’让人拍照打卡。每一个细节都不是为了更炫,而是为了更精确地通向观众的情绪。
Bureau Betak China 的工作方式也体现出一贯的主动性与创造力。他们勇于在工作中持续挑战既有的框架,比如主动开发新的工艺或呈现方式,为项目寻找突破口。“我们从不把任何事视为理所当然(never take things for granted)——无论是供应商还是设计单位如果说‘不可能实现’,我们也会设法去挑战那个‘不可能’。不是别人没做过的事情就不能做,我们一直都是在推动边界、不断试验的状态。”
*
落地于上海的SERPENTI INFINITO展览,这一全新展览将展出由中国及国际艺术家创作的艺术作品,并与Serpenti珠宝系列同台呈现。
在疫情之前,Bureau Betak就已开始酝酿数字内容的内生能力。2016年,他们成立了子部门Bureau Future,旨在从更具时尚视角、更有意图的方式去捕捉并创作图像。这个团队拥有完整的影像制作能力,从拍摄、剪辑到社交媒体内容传播,通盘由内部完成。
Bureau Future并不只是一个“延展部门”,而是对时装秀定义的进一步扩展:它生产的不仅是15分钟的品牌宣言,更是一部以全球传播为目标的内容引擎。灯光、机位、节奏、布景都不再只是为现场观众服务,它们需要同时回应摄影机和手机屏幕。 “iPhone 和三星手机上的画面必须和现场一样出彩”,Guillaume指出,“我们是在为观众的眼睛设计,也是在为镜头设计。”当下,品牌最强大的传播力也在于能否在短视频时代制造一个能引起强烈转发冲动的视觉碎片。而Bureau Betak则以极高的品位和判断力,在这个游戏中保持住了“感性”的部分。
*
TOTEME 2026 春夏发布会预告,拍摄于纽约。
疫情期间,Bureau Future的成果集中爆发。他们为Fendi与Dior制作的秀场,通过远程协作完成全部流程。摄像团队在一地拍摄,创意团队则在另一地进行现场指导,几乎重构了时装秀的制作方式。此后,他们也为多个奢侈品牌执行了多个“混合式秀场”项目:线上发布与线下展示结合、真人走秀与AR叠加,通过Bureau Future所构建的“可视化矩阵”,让品牌在任何时空状态下都能维持内容输出强度。
*
Glenn Martens首秀Maison Margiela Artisenal,视频摄像与创意团队由Bureau Future主导。
在时尚品牌责任逐渐走向公共议题的当下,Bureau Betak也将可持续发展策略内嵌入生产流程。首先是在能源使用——他们在巴黎与法国各地接入绿色城市电网,在罗马与意大利南部项目中使用生物燃料车辆,确保运输、灯光、音响环节的低碳运行。
其次,在舞美制作与布景材料方面,他们采取“三层策略”:一是尽可能使用租赁材料;二是非租赁品用于多次项目循环或品牌展厅回收;三是通过EcoSet、RE-CRAFT等平台,将剩余物资捐赠至学生项目与地方艺术机构。
*
Valentino 2025秋冬发布会直播与视频由Bureau Future主导。
在采访中,Bureau Betak团队反复强调自己是“幕后工作者”(les travailleurs de l’ombre)。他们并不执着于在项目中留下署名,而是希望成为品牌叙事的媒介,将创意导向极致,再悄然退场。当被问及“如何定义一个好的现场制作人”时,Kaisang思索片刻:“可能就是把自己变得不重要。”
“你不是那个上台的人,也不是作品的一部分,但你必须为所有人提供稳定、清晰、可以信赖的支撑点。秀场是一个所有人都在发光的地方,真正的专业,是你能消失在其中,又让一切都运行顺畅。”
*
Saint Laurent 2026男装系列发布会,在巴黎商品交易所发布,现场环绕着巴黎画廊正在展出的艺术家 Céleste Boursier-Mougenot 的装置作品。该装置由一个巨大的圆形水池构成,水面上漂浮着数百个瓷碗。
这也是Bureau Betak所代表的行业价值:不制造“主角”,而是搭建“场域”。在这个场里,创意可以获得落地,品牌可以被重识,观众可以获得记忆。而那些复杂的舞美系统、城市调度、跨国协作、文化误读与修正、危机中的解决方案……都悄然运行在舞台之下。
当“创意”在当下逐渐成为一场被自我消费的演出,Bureau Betak以精妙的空间与叙事逻辑,近乎诗意的执行力,对抗短暂记忆的算法时代。当一切惊艳散去,灯光熄灭,观众仍久久不愿离场时,心头陡然浮现了那个问题:我刚刚经历了什么?为什么它让我想哭?
那一刻,就是他们的高光时刻。
采访撰文:youpo 闻清
设计:austin
编辑:roman
来源:卷宗Wallpap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