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庆后“开花”留困局,宗馥莉“连环”破迷局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30 20:16 1

摘要:要是用三十六计给宗庆后掌舵娃哈哈的几十年定个调,“树上开花” 绝对是最贴切的那一计。这计的精髓就是借势造势,把小力量撑出大阵势,就像张飞在长坂坡用二十骑兵拴树枝扬尘土,愣是吓退了曹操大军那样。宗庆后恰恰把这招玩得炉火纯青,一手把校办工厂做成了年营收超700亿的

一、宗庆后:“树上开花”筑帝国,也埋了雷

要是用三十六计给宗庆后掌舵娃哈哈的几十年定个调,“树上开花” 绝对是最贴切的那一计。这计的精髓就是借势造势,把小力量撑出大阵势,就像张飞在长坂坡用二十骑兵拴树枝扬尘土,愣是吓退了曹操大军那样。宗庆后恰恰把这招玩得炉火纯青,一手把校办工厂做成了年营收超700亿的饮料巨头,但也正是这招的“虚”与“借”,埋下了今天内外交困的祸根。

宗庆后的“树”是国民记忆,“花”是他造出来的渠道神话和品牌声势。上世纪90年代,他靠着AD钙奶、营养快线这几个爆款单品,先在消费者心里种了棵“国民品牌”的大树——那时候谁家孩子没喝过AD钙奶?这棵树成了他最硬的底气。接着他趁热打铁搞“联销体”,把全国经销商绑在自己船上,从县城小卖部到城市超市,到处都是娃哈哈的红瓶子,这就是他给树上粘的“假花”,看着枝繁叶茂,其实根基是经销商对他个人的信任,而非制度性绑定。

更关键的是,他借了“类地方国企”的势。娃哈哈解决了大量就业,贡献了稳定税收,成了地方经济的“压舱石”,这种隐形的政商关系成了最粗的“树干”。但宗庆后没把这棵“树”的根扎牢:股权上搞“三足鼎立”,国资、职工持股会和家族持股互相牵扯,他在世时能靠个人权威平衡,一旦不在,矛盾立马爆发;商标权更是埋了雷,当年跟达能合资留下的隐患,导致“娃哈哈”商标既没真正落到家族手里,也没理顺归属关系 ;联销体看似坚固,实则依赖“人情账”,他走后没人能续上这笔账。

2024年营收回700亿看着风光,但宗馥莉自己都承认,里头不少是父亲离世后的情怀消费。等情怀退潮,“树上开花”的泡沫就破了:华东地区AD钙奶销售额降了37%,纯净水市占率从18%跌到12%,曾经的爆款撑不起场面了;经销商怨声载道,湖南的经销商被硬加50%的任务,年销千万的老商也吐槽“价格乱、费用扣”,甚至有经销商半年亏了二三十万 ;更别提香港高院冻结18亿美元资产的遗产官司,自称“同父异母”的亲戚直接把矛盾摆上了台面。这一切,本质上都是“树上开花”的后遗症——借的势会退,造的声势会散,没扎牢的根终究扛不住风雨。

二、宗馥莉的困局:铁腕拆“花”,反被“刺”扎

宗馥莉接班后其实没少动脑子,又是“擒贼先擒王”换高管,又是“釜底抽薪”关工厂、转资金,想把父亲留下的“虚架子”改成实控的“硬底盘”。但她犯了个致命错:只想着拆旧“花”,没想着怎么栽新“树”,反而把自己逼进了死胡同。

她的铁腕改革几乎得罪了所有关键角色。对内,把跟着宗庆后二十年的老臣调去管仓库食堂,上千销售人员被降薪逼走,甚至快退休的员工都被降到月薪几百块,老员工念叨“老宗在时从没想过离职”,现在却扎堆起诉 。这些老臣手里握着外人不知道的“隐形资源”——比如哪个县城工商局长的小舅子管物流,哪个乡镇经销商的亲戚是质检干部,这些“默会知识”才是联销体真正的润滑剂,把他们逼走,等于砍了渠道的“毛细血管”。

对外,她清退年销300万以下的经销商,搞“一刀切”,连湖南那位旺季销量暴涨11倍的经销商都被停了合作。经销商本来就对涨任务、扣费用不满,现在又要推“娃小宗”新品牌,得重新投入真金白银做市场教育,99%的经销商直接放话“不签协议”。更糟的是商标这步死棋,她想把387件商标转去自己控股的公司,被质疑“国有资产流失”叫停,搞“娃小宗”又怕被起诉“攀附商誉”,进退两难 。

现在的宗馥莉等于被架在了火上:遗产官司输了上诉,18亿资产还冻着;“娃小宗”推不动,老产品卖不动;内部员工找她讨说法,外部经销商集体抵制,连父亲的堂弟都被传在背后布局 。她之前的那些计策,比如“暗度陈仓”转商标、“以逸待劳”拖信托官司,都只是零敲碎打,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她要的是“控制权”,但忘了企业得“能赚钱”,没了人心和渠道,再大的控制权都是空架子。

三、破局只能靠“连环计”:分步拆雷,稳扎稳打

其实宗馥莉的牌不算差:娃哈哈还有9.9%的包装水市场份额,AD钙奶的怀旧情怀还在,无糖茶赛道更是千亿蓝海 。但想破局不能再靠“孤注一掷”的狠招,得用**“连环计”** ——几计连着用,先稳根基再拓疆土,就像解连环锁,得按顺序来才管用。

第一步:“远交近攻”稳根基,把敌人变盟友

现在最急的是止跌,得先把得罪的人拉回来。对内部老臣,不能再搞“一刀切”,可以学朱元璋“高筑墙、广积粮”的思路:搞“师徒制”让老高管带年轻徒弟,把那些“地下资源网络”传下来;再建个“宗庆后档案馆”,用区块链存下老规矩、老关系,既给了老臣面子,又把隐形资源变成公司资产。对员工,得赶紧恢复合理薪酬,那些被降薪到几百块的销售,先把工资补了,毕竟销售是抢市场的先锋,没人干活再大的盘子也白搭。

对外得抓关键少数:对年销千万以上的核心经销商,立马取消不合理的增长任务,把扣的费用退回去,甚至拿出30%的利润搞“经销商扶持基金”,谁帮着推新品就给返利。跟地方政府的关系也得捋顺,把部分利润投到“共同富裕基金”,换政策宽容期,别再让“国有资产流失”的帽子悬着。遗产官司那边,与其硬耗,不如主动露些筹码,比如承诺给对方合理的资产分割,把舆论从“豪门内斗”转到“和平分家”,先把冻结的资产解冻再说。这步的核心是“远交”政府和核心伙伴,“近攻”那些激化矛盾的不合理政策,先把内部稳住。

第二步:“反客为主”抓核心,把被动变主动

根基稳了就得抓实权,这时候“反客为主”最管用——从“继承人”变成“掌舵人”,得把商标、渠道、产品这三个核心抓在手里。商标问题别硬抢了,换个思路:以“品牌升级”为由,联合国资股东搞“商标共用机制”,承诺每年从营收里拿5%投入商标维护,既给了国资面子,又实际掌控了商标使用权,比硬转靠谱多了。

渠道上得改“清退”为“整合”。那些年销300万以下的小经销商,别直接砍掉,让他们变成“社区服务商”,负责校园、小区的配送和促销,给他们留口饭吃,也能补全一线市场的毛细血管。同时学农夫山泉搞“数字化渠道”,在盒马、全家这些一线城市渠道铺货,2025年第一季度包装水市占率从9.42%涨到17.07%的数据证明,这条路能走通 。产品上别死磕“娃小宗”了,先把老产品盘活:AD钙奶联名红旗汽车出“钙奶味矿泉水”,在B站搞“电子宠物喂钙奶”活动,用“新怀旧”抓年轻人;无糖茶别再推新品牌,直接升级“娃哈哈冰红茶”,蹭上东方树叶带火的无糖风口,复用现有渠道资源。这步就是慢慢把父亲留下的“虚权”变成自己的“实权”,从被动应对变成主动布局。

第三步:“借尸还魂”造新血,把老牌变新牌

娃哈哈最大的资产不是厂房设备,是“国民品牌”这个老底子,这时候就得用“借尸还魂”——借老品牌的壳,装新内容的魂。就像东方树叶把传统茶做成年轻饮品,娃哈哈也能把AD钙奶的IP盘活:搞“AD钙奶主题店”,卖钙奶味蛋糕、奶茶;跟游戏联名出“钙奶能量水”,抓Z世代的消费场景。

资本上也得“借魂”。宗庆后坚持不上市没问题,但可以搞“战略投资”,引进像胖东来这样有渠道优势的股东,或者跟东方甄选合作搞直播带货,既不用稀释太多股权,又能补上新渠道的短板。甚至可以学老干妈反着来,秘密搭VIE架构,万一将来要上市也有后路。这步的关键是不丢“娃哈哈”的老招牌,反而用新玩法让它活起来,毕竟消费者认的是“娃哈哈”这三个字,不是“娃小宗”。

四、结语:不是拆庙,是修庙

其实宗庆后和宗馥莉的矛盾,本质是“树上开花”的旧逻辑和“实心筑墙”的新需求撞了车。宗庆后靠借势造了座漂亮的庙,却没打牢地基;宗馥莉想拆了重盖,却忘了庙里还有香客和僧人。

三十六计里,“连环计”的高明之处从来不是硬拼,而是顺势而为、步步为营。宗馥莉要是能先稳住老臣经销商、再抓牢商标渠道、最后激活品牌,这盘棋就能活。毕竟娃哈哈不是没家底——有180多家分公司,有能生产营养快线的智能生产线,还有几代人

的童年记忆。

说到底,接班不是要否定上一代,而是要补好上一代的短板。宗庆后种的树还在,只是需要修剪枝叶、扎深根系。宗馥莉要是能懂这个理,用“连环计”慢慢调,说不定真能让这棵老树立上新花。要是还硬来,别说破局了,可能连庙都保不住。

来源:白鸽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