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刚解放之后的鞍山钢铁厂是一片废墟。一些工人主动站了出来,他们收集机器零件并开始修复锅炉。有一个年轻工人叫王崇伦,他发明了机床附件“万能工具胎”,它能在一台机床上完成多种不同的加工工序,一下子把工作效率提高了六倍以上。
——再谈企业管理
自嘲
一、鞍钢宪法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刚解放之后的鞍山钢铁厂是一片废墟。一些工人主动站了出来,他们收集机器零件并开始修复锅炉。有一个年轻工人叫王崇伦,他发明了机床附件“万能工具胎”,它能在一台机床上完成多种不同的加工工序,一下子把工作效率提高了六倍以上。
这时社会主义苏联援建我国156个工业项目,苏联派了很多专家来到我国,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工业管理模式。鞍钢最初就是采用苏联的“马钢管理法”。马钢是苏联当时最大的钢铁企业之一,它的管理方法是实行一长制,即:依靠专家和一条条详细的规章制度管理企业。因为这套制度不谈政治,不调动广大工人群众的积极性,也不搞群众性的技术创新,在鞍钢实行后,到1959年时,鞍钢就出现了经营不善的情况。
中央得知情况后,毛泽东主席立即派彭真去鞍钢调研指导。随后1960年3月11日,由鞍山市委起草了一个关于工业战线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开展的报告,呈送给了毛主席。22日,毛主席对报告做出批示,说这种管理方法在远东、在中国出现了,并称之为《鞍钢宪法》。批示中提到了“两参一改三结合”,“两参”即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一改”即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三结合”指工人群众、领导干部和技术人员的三方结合。这是一整套我国工人群众和广大干部自己探索出的一整套具有我国新社会特色的企业管理模式,真正适合了社会主义中国工业企业的发展。毛主席这个批示在全国引起了轰动,全国掀起了学习鞍钢的运动。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管理学教授罗伯特·托马斯评价说,毛泽东的鞍钢宪法是全面质量和团队合作理论的精髓,他特别强调了经济民主对提高企业效益的重要性。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管理学教授罗伯特·托马斯评价说,中国的“鞍钢宪法”是全面质量和团队合作理论的精髓,他特别强调了经济民主对提高企业效益的重要性。
二、丰田模式
与我国鞍钢宪法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日本的丰田企业管理模式,它历经三代人努力探索,在20世纪50至70年代趋于成熟。这一模式可以概括为两大核心支柱和四大哲学基础。
1、两大核心支柱
这是丰田模式的基石,所有方法和工具都服务于这两个核心思想。
1)持续改进
永不满足于现状,始终认为流程和方法都有改进的余地,要求企业不断进步、实验和创新。
2)尊重人性(Respect for People)
信任、培养、并赋能于生产一线员工,因为他们最了解具体工作,是解决问题的最佳人选。管理者扮演教练的角色,为员工提供工具和方法,帮助他们成功。公司投资于员工的长期成长,鼓励团队合作,共同为公司的目标努力。
2、四大哲学基础(或称为“P模型”)
为了具体实现两大支柱,丰田模式衍生出了以下四个层面的哲学:
1)长期思维
做决策要以长期理念为基础,即使因此牺牲短期财务目标也在所不惜。企业存在的目的是为社会创造价值,而不仅仅是赚钱,避免短期行为。
2)流程
正确的流程才能产生正确的结果,通过各种流程设计来暴露问题、消除浪费。
3)员工与合作伙伴
培养和发展杰出的员工和稳定的供应商,而不是简单地“购买”人才或服务。它通过长期合作、共享知识和共同成长,建立牢固的互信关系。
4)解决问题
丰田要求所有员工都成为问题的解决者,方法是亲临现场、追根溯源、共识决策和找到解决方案后,立即将其标准化,并将其作为下一次改善的新基准。
三、鞍钢宪法与丰田模式比较
不难看出,日本丰田模式与鞍钢宪法有很大的相似性。丰田汽车借鉴了鞍钢宪法中的全面质量管理和团队精神,成为了全世界备受瞩目的丰田管理模式,获得了成功。原冶金部副部长周传典曾有一次回忆,他在1982年访问日本时,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会长原新日铁社长稻山加宽先生曾向他表示,新日铁在发展过程中确实学习了中国的“鞍钢宪法”,尤其注重研究了“两参一改三结合”的方式。稻山加宽先生是日本钢铁业的领军人物,被誉为稻山天皇,他在钢铁业有着卓越的领导地位,对于日本钢铁业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现在尽管鞍钢宪法已经不再被广泛使用,但是一个企业要想充分发挥所有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工作积极性、鼓励创新,“两参一改三结合”管理方式仍然是适用的。民主管理就是要让企业的领导、工人和技术人员共同参与管理,才是最好的民主。现在许多企业仍然采用家长制的管理方式,肯定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我们的国有企业更应该将公司视为大家共同的家园,通过两参一改三结合的方式,让所有参与者共同管理企业,这才是正确的经营方式。
来源:青冈自嘲历史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