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周五晚上,这条消息在宝妈群里炸开,有人甩出截图——那个每天清晨推送“育儿鸡汤”的“西贝品味早读”,突然变成一行灰色小字:该账号已转为私密。
”
周五晚上,这条消息在宝妈群里炸开,有人甩出截图——那个每天清晨推送“育儿鸡汤”的“西贝品味早读”,突然变成一行灰色小字:该账号已转为私密。
前一秒还在教“高情商妈妈怎么夸孩子”,后一秒自己先社死,场面多少有点滑稽。
更多人后知后觉:原来家门口那家西贝,已经空到可以遛狗。
浦东八佰伴店,晚上七点,一眼望过去全是空沙发,烤羊架在明档里转啊转,像在跳独角戏。
服务员比客人多,传菜口传来第N声“蒙古牛大骨谁家的”,没人抬头——那道菜上周刚下架,标价138,现在菜单最显眼的位置是39元“莜面+酸菜鱼”工作餐,照片拍得比外卖还外卖。
有老顾客进门愣住:“我上次来还排号,现在送100元代金券都没人要?
”
不要惊讶,数据更冷。
中国餐饮协会刚出的Q3报告:西贝全国平均上座率45%,一线城市部分门店一天卖不到百碗面。
北京望京、上海静安、深圳南山,三个月里悄悄关了3家,围挡上贴着“升级调整”,其实房东早就把招租广告挂到58同城。
疫情前75%的翻台率像一场梦,如今梦醒了,账上只剩“人工+房租”两个血槽哗哗掉血。
老板贾国龙在内部会上拍了桌子:“利润被骨头汤煮没了!
”于是有了下面这套组合拳——
1. 菜品大砍:6款高价硬菜直接下架,蒙古牛大骨、牛窝骨、烤全羊腿,说没就没;
2. 价格带下移:新出的“莜面套餐”39元,会员再减5块,吃完还送酸奶券,明摆着跟老乡鸡抢午餐流量;
3. 代金券撒网:100元无门槛,抖音直播间9块9秒,评论区清一色“囤着点外卖”;
4. 后厨换人:北京3家店上线“AI炒菜机”,锅温、油量、翻炒时长一键搞定,目标省20%人工,省出来的钱再拿去贴补租金;
5. 供应链连夜打补丁:京东物流货车凌晨两点进京,西兰花、彩椒24小时内从基地到门店,再出现“保质期剩一天”的烂叶子,店长直接卷铺盖。
看起来雷厉风行,但消费者不买账的理由依旧简单粗暴:
“贵”——两个人随便点份牛肋骨+酸奶,结账两百多,隔壁火锅双人套餐才168,还包锅底小料;
“慢”——现烤羊排45分钟起步,小孩饿到哭,大人只能刷手机,隔壁快餐15分钟光盘;
“尬”——公众号天天教“不做焦虑妈妈”,转头自己员工在脉脉上吐槽“月休四天,焦虑到掉头发”,人设翻车比翻台还快。
于是出现魔幻一幕:
白天,西贝在抖音直播卖9块9酸奶券,主播喊破喉咙“家人们冲”;
夜里,门店打烊,店长把没卖完的莜面倒进垃圾桶,顺手拍张照发群里:“今天又没达标。
”
有人心疼那一桶面,有人心疼那100元代金券——“券还在,店可能先没了”。
当然,也别急着唱衰。
餐饮这行,起死回生只需要一道爆款。
贾国龙手里还有两张牌:
一是“专业儿童餐”——把迷你锅、围兜、辅食秤全配齐,继续卷宝妈;
二是“出海”——美国分店已经在选址,莜面鱼鱼准备对标Panda Express的橙子鸡。
成不成另说,至少故事还能给投资人讲十分钟。
至于普通人,最关心的是:
下周经过商场,那家灯光昏黄的西贝会不会突然关门?
手里的100元代金券能不能赶在最后一刻花掉?
以及,如果它真的倒下了,我们会不会有一点点怀念——
曾经有一份99元的牛大骨摆在我面前,我嫌贵没点,现在它下架了,连后悔的机会都没给。
来源:育儿首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