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永久封禁” 四个字在网红圈竟成了 “暂停营业” 的代名词?前段时间靠反诈宣传火遍全网的老陈,最近没被骗子难住,反倒被一个劣迹网红搞得头疼 —— 没错,就是那个大号被永久封禁,转头开小号接着蹦跶的方丈,原名姜玉铬。
“永久封禁” 四个字在网红圈竟成了 “暂停营业” 的代名词?前段时间靠反诈宣传火遍全网的老陈,最近没被骗子难住,反倒被一个劣迹网红搞得头疼 —— 没错,就是那个大号被永久封禁,转头开小号接着蹦跶的方丈,原名姜玉铬。
这波操作不仅刷新了网友对 “屡教不改” 的认知,更把平台监管的漏洞摆上了台面。
说起来,方丈在网红圈的 “黑历史” 能攒出一本小册子。早几年他就把 “低俗炒作” 当流量密码,2021 年和网红天津李四连麦 PK 时,俩人直接在直播间脱上衣亮纹身,对着镜头互相叫嚣,把直播间搅得跟菜市场吵架似的。
一开始平台只封了 1 天,结果舆论炸了锅,才追加到 15 天封禁。这还不算完,他后来又在会所拍了段辣眼睛的视频,诱导一群女孩集体喊他 “爸爸”,这种明显违背公序良俗的 “网黑视频” 传开后,连辽宁卫视都忍不住点名批评,说他这是在突破道德底线。
再加上直播时脏话不离口、带货卖假货,一身 “毛病” 的他,终于被网信部门点名永久封禁,3000 多万粉丝的大号就此凉透。
本以为这就是 “终极结局”,没想到人家早留了后手。所谓的 “永久封禁” 刚过去没多久,方丈就注册小号重出江湖,照样直播捞金,速度快得让人怀疑封禁通知是不是还没捂热。更气人的是,复出后的他非但没收敛,反而变本加厉地 “搞事情”。
就因为反诈老陈对他带的货提了句质疑,他当场在直播间爆粗口:“你是个勾吧,不配进我直播间”。这还不够,连麦时他动不动就放狠话,一会儿说 “单拎一个主播直戳你心脏,打崩你心态”,一会儿又喊 “想上光明顶,从丈门尸体上踩过去”,明摆着煽动粉丝搞对立。
有网友爆料,他团队还雇了水军,私下发私信威胁争议对象,这操作可不是简单的 “嘴欠”,已经涉嫌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里 “威胁他人人身安全、公然侮辱他人” 的规定了,之前就有家长因恐吓他人被行政拘留的案例,可见这事儿的严重性。
最让人费解的是平台的态度。现在主流直播平台都有明确规定,禁止违规账号开小号规避处罚、引流赚钱,真查实了能直接封账号、限制营利。可方丈的小号不仅顺顺利利开播,那些骂人的、挑事的言论还能在平台上挂好久,没人管没人问。
这让人想起之前劣迹网红 MC 天佑想借他人信息复出,刚冒头就被迅速封禁,两相对比,涉事平台的监管简直像 “开了天窗”。
其实这种 “换号复活” 的套路在网红圈不算新鲜。有记者调查发现,不少问题主播都藏着七八个小号,大号引流、小号播擦边内容,就算小号被封,换个号接着来。
业内人士早就指出,这暴露的是平台账号关联审核的大漏洞 —— 现在的实名制大多只在注册时核验身份,后续使用环节根本跟不上,有些主播甚至特意换手机、不用 WiFi,就为了躲开系统识别。
网信办去年 7 月就发过通知,要求严格执行 “一人一号” 规定,严禁操纵账号矩阵搞违规内容,但各平台执行标准不一,才让这些劣迹网红有了可乘之机。
反诈老陈的遭遇不是个例,而是劣迹网红 “换号复活” 乱象的缩影。“永久封禁” 不该是贴在账号上的废纸,平台更不能拿 “技术难识别” 当借口。
真要较真,用 AI 识别面部特征、声音轨迹,再联动各平台建立封禁名单,这些技术手段早有专家提出过。要是平台再揣着明白装糊涂,网信部门也该拿出真办法追责。毕竟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总不能让好好做事的人受委屈,让屡犯规矩的人赚得盆满钵满。
信息来源:
来源:文史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