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加沙战争持续,德国正面临来自欧盟盟友、国内民间社会的双重压力,要求其加入对以色列的制裁行列。10月1日于哥本哈根召开的欧盟理事会会议上,德国对制裁计划的立场将成为最具争议的议题。
随着加沙战争持续,德国正面临来自欧盟盟友、国内民间社会的双重压力,要求其加入对以色列的制裁行列。10月1日于哥本哈根召开的欧盟理事会会议上,德国对制裁计划的立场将成为最具争议的议题。
二战后,德国始终将支持以色列视为“国家理性”核心,这个立场源于纳粹大屠杀的历史责任。前总理默克尔曾明确表示,以色列的国家安全是德国高于一切政治考量的核心利益。
但目前,德国的传统立场正遭遇新的挑战:法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西方盟友已相继承认巴勒斯坦国,德国的“挺以”立场使其在国际舞台上日益孤立。
柏林自由大学国际政治研究员玛丽昂·萨利希分析:“德国正被多方力量推着改变方向。压力既来自欧盟内部的政治伙伴,也来自国内外民间社会的呼声。”
“各界争议的核心在于,尽管普遍谴责2023年10月7日哈马斯发动的突袭,但越来越多人认为,以色列的军事回应已远超合理限度,且加沙人道主义危机迟迟得不到缓解。”
默克尔前外交与安全政策顾问、前德国驻联合国大使克里斯托夫・霍伊斯根上月公开呼吁政策转向,警告以色列若持续当前在加沙和西岸的政策,可能沦为“种族隔离国家”,并建议德国承认巴勒斯坦国。
萨利希指出:“传统解读将德国的责任绑定在对以色列国的支持上,但现在更多人认为,应延伸为对国际法、国际秩序的坚守,以及对避免种族灭绝的切实行动。”
面对争议,德国已迈出小幅调整步伐,如在今年8月,总理弗里德里希·默茨宣布限制对以色列的武器销售。
德国的调整在左翼阵营获得了欢呼支持,右翼却强烈反对。
基社盟(CSU)外交政策专家斯特凡·迈尔批评道:“这是在制造‘加害者与受害者角色倒置’的错误叙事,完全不符合实际情况。”
“德国-以色列协会”也表示,此举是“哈马斯在全球舆论战中的一场胜利”。
据美联社证实,德国国内的民意也在发生变化。近几个月,支持巴勒斯坦的抗议活动规模持续扩大,上周六(9月27日)柏林街头更有数万名示威者游行,呼吁以色列停止加沙军事行动。
根据德国公共广播公司ZDF的一项民调,76%的德国选民认为以色列在加沙的军事行动是不合理的。YouGov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62%的德国选民认为,以色列在加沙的行动构成种族灭绝。
当前,欧盟正酝酿两项关键举措:限制与以色列的贸易往来,以及对以色列部分部长实施制裁。
虽然联合国调查已用“种族灭绝”描述以色列在加沙的行动,德国仍拒绝使用这一表述,且明确表示暂无承认巴勒斯坦国的计划。
历史学家雷内·维尔丹格尔指出:“德国外长约翰·瓦德富尔在联合国大会上的发言中,将加沙描述为‘人间地狱’。但德国在结束这场地狱方面做得远远不够,德国不能再对此视而不见。”
来源:土澳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