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电商平台“封杀”的针孔摄像头,竟能在直播间买到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30 10:40 1

摘要:在某宝某东等电商平台上搜索“针孔摄像头”“特小摄像头”或“眼珠子”等关键词,前者会出现“文明上网,不触犯法律红线”的风险提示,后者显示“暂无相关商品”,基本无法找到改装成日常用品的针孔摄像头。

针孔摄像头因其高度隐蔽性,常被不法分子用于非法目的,如偷拍、窃听,严重侵犯公民隐私权。其体积小、易于安装,可隐藏在日用品中,难以被发现。

且随着技术进步,现代针孔摄像头具备高清、红外线夜视、人脸识别、声音录制、实时传输等功能,“增强”了偷拍能力,给个人隐私和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在某宝某东等电商平台上搜索“针孔摄像头”“特小摄像头”或“眼珠子”等关键词,前者会出现“文明上网,不触犯法律红线”的风险提示,后者显示“暂无相关商品”,基本无法找到改装成日常用品的针孔摄像头。

但主流电商平台无法购买不代表这类侵犯隐私的危险设备会完全销声匿迹。

据了解,这类非法针孔摄像头往往通过个人售卖、发货,比如有商家在社交平台上借科普黑产之名,巧妙暗示将买家引流至后台私信或其他社交媒体进行交易。因收款方式为私人转账,难以保存交易痕迹。这给执法机关收集、固定证据增加了难度。

近几年屡屡被曝出的酒店、民宿偷拍事件,让大众深恶痛绝。通过曝光的案件可以发现,如今偷拍设备的体积越来越小,可画质却越来越清晰,有的甚至能达到4K级别。

为打击偷拍盗摄,今年初发布的《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条例》,就明确禁止在宾馆、饭店、浴室、卫生间、试衣间等可能拍摄、窥视、窃听他人隐私的区域、部位安装图像采集设备设施。

尽管争议不断,仍有人“顶风”售卖这类针孔摄像头,甚至在直播间公然售卖。

近日,网友发现多个直播间在卖“针孔摄像头”。在相关平台搜索“摄像头”,至少5个直播同时售卖!

直播疑似使用AI数字人主播,宣传“黑灯瞎火也看得清”“无红点,不发声”,还宣称拥有夜视和人体检测功能。并现场演示将摄像头粘贴在墙上、身体上以及房间角落等地方。

据查,该摄像头已售出300多件,直播间观看量达3000多人。

部分网友质疑平台审核不力,认为此类设备易被滥用于偷拍;也有观点称“正当安防需求”应保留购买渠道。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非法生产、销售专用间谍器材或者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的,将面临相应刑罚。

而《禁止非法生产销售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和“伪基站”设备的规定》,明确将无显著标识、隐蔽性强、可秘密摄录的微型摄像头列为窃照专用器材。

专家指出,摄像头符合国家标准(如明显提示灯、无法隐蔽安装、非伪装形态),且用途合法(如家用安防、行车记录仪),才允许在网络平台上销售。但若摄像头具有隐蔽窃照功能(如伪装成日常物品、无录制提示、针孔摄像头)则属于非法窃照器材,禁止生产,不得在任何渠道或平台上销售。

这类针孔摄像头类设备通常符合窃听、窃照专用器材定义,且网络平台商家一般无法取得国家安全部门销售许可,所以售卖此类摄像头涉嫌构成非法销售窃照专用器材罪。

此前,央视新闻指出,在不少偷拍盗摄案件中,处罚仍然主要针对偷拍盗摄的实施者,而对于偷拍盗摄器材的生产和销售环节,打击的力度仍需加强。治理偷拍需要全链条打击。既要处罚偷拍者,也要遏制生产、销售偷拍器材的行为,从源头上清理滋生的土壤。此外,网络平台也应承担起相关责任。

要斩断“偷拍神器”的生存链条,除了个人提升安全意识外,还需多方协同。相关网络平台需加强关键词筛查和直播审核,对AI数字人主播实施实名溯源,下架违规商品并封禁账号,有效阻断违法信息传播。

同时,国家有关部门应该依法完善生产资质准入制度,对摄像头生产企业实施严格的牌照管理,明确禁止生产具备隐蔽拍摄、远程操控且无明确合理用途的设备,违者依法予以严惩。同时,应该构建科学严密的溯源机制,强制要求所有摄像头芯片植入唯一编码,记录生产厂商、销售渠道等信息,并对购买者进行实名登记,进而实现全链条可追溯。

来源:小A的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