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一则“浙大硕士隐居”的热搜,将35岁的“洒脱哥”推向公众视野。从在烟草公司手捧“金饭碗”到农村老家的隐居生活,从码字百万到投资爆雷,他的人生充满反差。但在他看来,隐居并非“躺平”,而是一场关于如何“做自己”的清醒实验。
最近,一则“浙大硕士隐居”的热搜,将35岁的“洒脱哥”推向公众视野。从在烟草公司手捧“金饭碗”到农村老家的隐居生活,从码字百万到投资爆雷,他的人生充满反差。但在他看来,隐居并非“躺平”,而是一场关于如何“做自己”的清醒实验。
本期《听·见》对话“浙大洒脱哥”,听他袒露心扉,如何看待自己这个“低配版的陶渊明”,如何从田园里摄取灵感,实现自己的文学梦……
上班:
摸鱼写作有种负罪感
我姓朱,1990年出生在浙江缙云县河阳村一个普通农家。“浙大洒脱哥”是我在网络上的外号,也是我人生轨迹的一个标签。19岁那年,我考上南昌大学,之后又在浙江大学攻读硕士。2014年毕业,我进入烟草公司,端起了别人眼中的“金饭碗”。但三年后,我发现自己骨子里向往的是更自由的生活,渴望专心写作,于是毅然辞职,回到农村老家,开始了另一种人生。
高学历人才脱离主流路径,选择隐居生活;写小说码字赚过百万,却因P2P爆雷几乎亏光;如今通过直播,在农村过着低物欲且自在的生活……我的故事像是一场关于选择、财富、幸福感的当代实验,也正是这些经历,让我在近期登上热搜,引发了广泛讨论。
说实话,我从小就不是个志向远大的人,读书用功,多半是为了父母的赞许和老师的夸奖。导师曾希望我继续读博,但我婉拒了,我告诉他:“我想写小说,不想站在正经的讲台上搞学术。”
2014年毕业时,我手里拿着25个offer,涵盖带编制的事业单位、烟草公司、上市公司,年薪都超过15万元。为什么最后选了烟草公司,是“以为在那里上班事少钱多,还能摸鱼写小说”。
然而,现实很快击碎了我的想象。新员工工作繁多,有着快要淹没我的文字材料。烟草公司对个人能力要求是不少的,我感觉自己只是中等水平,不能做到拔尖。但领导觉得我是浙大研究生,就要做领头羊,“做出浙大硕士的水准”,而我当不了这个领头羊。这也关系职场上的情商——我不喝酒,也不抽烟,不会拍马屁,不喜欢左右逢迎,社交能力上不够“圆滑”。
更让我难受的是,在办公室里写小说总有强烈的负罪感和被人窥探的忐忑,根本无法专注。我仿佛被卡在一个既无法实现自我价值,又无法心安理得“混日子”的夹缝中。恰逢那时,网络小说方兴未艾,写网文的朋友劝我“弃暗投明”。
怀着对文学的梦想和对自身才华的自信,我毅然辞了职,心想:凭我的本事,“万户侯”也是手拿把掐。
隐居:
和“躺平”划清界限
选择回到农村老家,一个非常现实的原因是极低的生活成本。相较之前工作的金华等城市的高额房租,在老家,这方面的开销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让我能够将经济压力降至最低。即使在前两年我直播收入最低迷、每月仅有几百元的那段时期,我依然能够保持心态平和,并拥有坚持下去的底气。要是在大城市,一两个月没进账就得焦虑了。
辞职至今的8年里,我写了有四五百万字,最多的时候月入5万元,林林总总加起来,写作的收入超过了100万元。《七煞碑》是我创作的东方玄幻类网络小说,全文一百多万字,也只不过挣了几万块钱。这么多年,我连载的小说基本没赚到钱,真正赚钱的是写那种恐怖悬疑类都市小说,就像现在短剧里的“复仇爽文”。
关于我脱离主流路径,选择隐居生活。有人这样评价我——“他不愿意再进笼子,人更爱的还是自己”。
其实,跟我交流接触过的人,都会感知我是很有主见、很有表达欲望的人。如果说“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所谓的笼子,它未必是真笼子。就像金屋藏娇,这个金屋也是笼子。有时候要牺牲自我的内心去勉强适应工作,我是不开心的。我会觉得,我是金丝雀,哪怕是只野鸟,是匹野马,我依然要自由地飞、任意驰骋。实现自我价值,未必要通过上班、通过别人给你指路的方式,因为我就是自己的灯,我就是自己的路。
我的选择常被外界误解为“躺平”,但我必须划清这两者的界限。我反对“躺平”。我坚信“不劳动者不得食”,一个有手有脚的人,不创造价值而一味啃老,既对不起父母,更对不起自己。
我定义的隐居,核心在于“表达”。正如我所说:“所有的隐居,一旦表达出来,就不叫浪费。”一个真正的隐士,如古代的陶渊明、孟浩然,他们的归隐之所以被历史记住,正是因为他们通过诗文明志,其思想影响了世人。如果只是躲在家里吃饭睡觉,不与世界进行任何有价值的精神交流,那便只是懒汉,而非隐士。
对我而言,“隐居”是主动选择一种更简单的生活方式,而“躺平”则是一种精神的懈怠,两者有本质区别。
思考:
一次探索式的人生实践
目前,我在抖音上积累了十几万粉丝。常有人想来村里拜访,也有不少感到迷茫的朋友私信我,希望像我一样隐居。每当这时,我都会告诉他们:“不要学我,要诚实面对自己的欲望,做自己。”
我这条路走得通,是因为我清楚自己要什么,也接受随之而来的所有结果。就像我唯一还没解决的课题就是爱情——我想恋爱、想结婚,相亲过不少次,过程却不太顺利。原因我心里也明白。
常有人说,像我这样高学历却脱离主流路径、选择隐居生活,是一种人才浪费。我无法认同这种看法。
于我而言,这恰恰是另一种践行——读书明理,正是为了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选择人生的勇气。我将直播与写作视为这个时代“现代隐士”的表达方式:通过分享知识、传递理念、与人真诚交流,我仍在持续进行创造性的劳动。这不仅为我带来收入、维持经济独立,更让我以一种更自由的方式与社会保持连接、实现个人价值。
再说起和家人的关系。从烟草公司辞职,我是先斩后奏的。在父母眼中,这无异于亲手砸了“金饭碗”。回家之初,争吵不可避免,他们痛心疾首地劝我:“哪怕去考个编制,做教培,一个月也能挣一万多,何必在家熬夜写小说,既辛苦又没保障。”
但一次次争吵,反而成了我们之间一种笨拙的沟通。它让我看见了父母深藏的关爱,也让他们逐渐看清了我的坚持。正是这种磨合,让我更坚定了自己的路。
再说投资爆雷这件事。码字赚钱后,自然也想着如何增值,当时P2P正火,我一心想着在杭州买房安家,觉得光靠写小说收入不够,指望通过理财赚够首付。没想到从2017年开始,平台接连爆雷,我好几十万元的投入几乎血本无归。要说一点不难受是假的,但那种情绪只困扰了我几天。一方面,当时写作收入尚可,生活不受影响;另一方面,我总觉得自己还年轻,这就是最大的资本。我常以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诗句自勉。
其实人生就是这样,总免不了跌宕起伏。财富会来也会走,平台会起也会落。正是经历了这些事,加上年龄渐长带来的沉淀,让我更加清醒地审视自我与生活。我把这整个过程——包括成功、失败、选择与后果——都视为一种忠诚于内心的、探索式的人生实践。
来源:小蔚观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