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宽题跋怀素《自叙帖》赏析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30 08:00 1

摘要: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怀素《自叙帖》后,明代吴宽的行书题跋堪称“锦上添花”。这件纵28.3厘米的纸本墨迹,既是书迹流传的见证,更藏着文人书家的审美初心,与怀素狂草形成刚柔相济的艺术对话。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怀素《自叙帖》后,明代吴宽的行书题跋堪称“锦上添花”。这件纵28.3厘米的纸本墨迹,既是书迹流传的见证,更藏着文人书家的审美初心,与怀素狂草形成刚柔相济的艺术对话。

作为吴门书派的先导,吴宽此跋尽显苏体风骨。笔法上取法苏轼,丰腴遒劲却不失骨力,横画中间细两端粗,竖笔沉厚如柱,墨色浓淡自然中见沉稳。结体宽博扁平,字距紧密而行间开阔,章法疏朗间透着文人雅韵,与怀素“骤雨旋风”的狂草形成动静对比,却在气韵上遥相呼应。

跋文内涵远超收藏题识。吴宽先梳理《自叙帖》从南唐李氏到徐谦斋的流传脉络,再引黄庭坚见此帖而书艺大进的典故,暗赞此帖艺术价值。更难得的是他由帖及理的思考——见怀素“担笈杖锡西游上国”的自述,便悟得“欲造微处,精勤若此”的治学真谛,将欣幸之情从“惊蛇走虺”的技法欣赏,升华为对艺术精神的共鸣。

这件题跋的珍贵,在于它完成了三重对话:吴宽与苏轼的笔法传承、与怀素的精神共鸣、与后世观者的审美交流。当我们凝视这篇墨迹,既能看见明代文人的书法追求,也能读懂经典之所以为经典的密码——不仅在笔墨技法的精妙,更在其承载的文化重量。

吴宽以平实笔墨写深刻感悟,恰如文人论艺的典范:不炫技、重内涵,让这件题跋成为解读《自叙帖》的重要钥匙。

壮士留步!编辑不易,恳请点赞、评论、转发,不胜感激!(图片来自网络,只为传播艺术)

来源:牧之堂弘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