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宽《跋朱熹“城南倡和诗卷”》:苏体风骨里的文脉传承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30 08:00 1

摘要: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的吴宽《跋朱熹“城南倡和诗卷”》,以31.5厘米纵高的纸本行书,成为明代文人书法与理学文脉交融的珍贵见证。这幅题跋虽为附骥之作,却以“以文入书”的特质,在众多跋文中独显风姿,堪称吴宽追慕前贤的精神写照。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的吴宽《跋朱熹“城南倡和诗卷”》,以31.5厘米纵高的纸本行书,成为明代文人书法与理学文脉交融的珍贵见证。这幅题跋虽为附骥之作,却以“以文入书”的特质,在众多跋文中独显风姿,堪称吴宽追慕前贤的精神写照。

作为吴门书派的奠基者,吴宽此跋尽显“规模于苏而多自得”的艺术特质。笔法上承袭苏轼丰腴温润之态,横画中间细两边粗,竖笔沉厚有力,墨气凝润如江南烟雨,却在转折处暗藏刚健锋芒,打破了苏字的圆融,添了几分明代士人的雅正之气。结体偏扁开阔,既守苏体“端庄淳朴”的底色,又以宽博之势彰显个人风骨,恰如王鏊所赞“姿润时出奇倔”。

章法布局更见文人巧思:字距紧密、行距疏朗,如林间错落排布,行气连贯中藏自然节奏。书写时随文意起伏,述及诗卷流传脉络时笔势沉稳,流露景仰之情处略见灵动,将叙事与情感完美融入笔墨,尽显“胸次决定格调”的创作理念。

题跋内容更具文献价值,吴宽清晰梳理了诗卷从朱熹五世孙到宜兴沈公的流传轨迹,提及杨廉夫补录、黄文献公作记等细节,为这幅朱熹代表作的递藏添了关键注脚。弘治癸丑春正月的署款,更定格了这跨越宋明的文脉对话瞬间。

这幅跋文既是书法艺术的佳作,更是文人风骨的载体。吴宽以苏轼笔意致敬朱熹理学,让学识与笔墨在纸卷上共生,为后世留下了跨越时空的文化回响。

壮士留步!编辑不易,恳请点赞、评论、转发,不胜感激!(图片来自网络,只为传播艺术)

来源:一品姑苏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