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刷短视频,你很可能刷到过这样一位小哥——他在景德镇的街头卖炸鸡排,摊位前永远排着长队。
最近刷短视频,你很可能刷到过这样一位小哥——他在景德镇的街头卖炸鸡排,摊位前永远排着长队。
别人卖鸡排靠味道,他卖鸡排,靠的是输出“情绪价值”。
“鸡排不要钱,塑料袋6块!” “美食好看?但没有你好看。” 顾客迷了眼睛,他会立刻递上纸巾。
有学生来光顾,他会偷偷便宜一块钱。
就是这些简单又真诚的互动,让这位“鸡排哥”一夜爆红。
刚注册的账号,粉丝瞬间涨了好几万。
他的小摊成了当地新晋的“网红打卡点”。
说实话,鸡排哥的动作,在行家看来算不上利落,甚至有点手忙脚乱。
但奇怪的是,排队的顾客没一个人催他。
因为他有一种特别的魔力——能同时记住七八个顾客的不同要求,点单顺序分毫不差。
问他怎么做到的,他嘿嘿一笑:“我会忘记自己,但不会忘记你。”
有顾客不小心碰到他正在忙碌的手,被高温烫得惊叫,他却轻松化解:“我的手是烫的,但我的心更烫啊!”一句话,逗得全场哈哈大笑。
在这个焦虑遍地的时代,他的摊位仿佛一个街头的“情绪补给站”。
人们来这里,不只是为了一块鸡排,更是为了感受那份久违的、对生活纯粹的热爱。
人红了,是非就找上门了。
先是网上冒出一堆“懂王”:“他那摊子看着就不干净”、“肯定很快就要直播带货割韭菜了”……各种揣测,说得有鼻子有眼。
更离谱的是,一夜之间,平台上冒出了几十个“鸡排哥本尊”。
他们盗用他的视频,模仿他的语气,有的甚至连头像都懒得换。
最荒唐的是,连“鸡排哥老婆”都有人抢着当。
逼得本尊不得不亲自录视频澄清:“我还没结婚呢!”
这种“流量寄生”的现象,我们见得还少吗?从北大“韦神”到各种草根网红,哪个红了之后没被一群“分身”缠上?
为什么总有人热衷“角色扮演”?
说到底,还是一个“利”字。
模仿成功的网红,是条赚快钱的“捷径”。
盗点视频、学几句口头禅,就能吸引大批不明真相的粉丝。
粉丝数上来了,无论是接广告、卖账号还是骗“加盟费”,都是一本万利的买卖。
至于对原创者的伤害?他们不在乎。
辛苦是鸡排哥的,果实却被四面八方涌来的“分身”们瓜分。
这对用心经营的人来说,太不公平了。
好在鸡排哥很清醒。
他第一时间注册了官方账号,发布声明。
无数热心网友也自发帮他举报假冒账号,平台终于开始清理这些假冒账号。
鸡排哥的故事,像极了这个时代的一个切片——真诚能打动人,但也要面对流量反噬的考验。
我们喜欢他,不是因为他炸的鸡排有多特别,而是因为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平凡人认真生活的样子:对工作投入,对顾客真诚,对生活热情。
希望那些蹭流量的人早日收手,别让好端端的生意变了味。
也给鸡排哥提个醒:红了之后,更要保护好自己和这份难得的真诚。
毕竟,我们想一直看到的,是那个在油锅前快乐忙碌的真实的你,而不是被流量异化的“网红”。
来源:Ming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