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各大媒体对预制菜有关门题进行播报,就连刷到的新闻,也说预制菜的国标马上要落地了,其中一条特关键——餐饮商家得明着告诉咱消费者这菜是不是预制的。看到这儿我第一反应是:早该这样了!毕竟谁没在外头吃饭踩过“预制菜坑”啊?
最近各大媒体对预制菜有关门题进行播报,就连刷到的新闻,也说预制菜的国标马上要落地了,其中一条特关键——餐饮商家得明着告诉咱消费者这菜是不是预制的。看到这儿我第一反应是:早该这样了!毕竟谁没在外头吃饭踩过“预制菜坑”啊?
那什么是预制菜呢?
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集体发文,解释了预制菜的定义和标准。
预制菜是以食用农产品及其制品为原料,不添加防腐剂,经工业化预加工(如搅拌、腌制、炒、炸、烤、煮、蒸等)制成,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
前些日子跟朋友去家小馆子就餐,点了份“现炒”辣子鸡,结果菜端上来三分钟不到,鸡肉还带着点凉,嚼着口感也不对劲,当时就怀疑是预制的,但问服务员,人家说“都是后厨现炒的”,咱也没确凿的证据,只能吃哑巴亏。估计不少人都吃过这种亏,有过类似的经历,以为点的是厨师现颠勺的热乎菜,结果吃的是微波炉叮一下的预制品,花了现炒菜的钱,却没享到现炒菜的口味和新鲜度。
预制辣子鸡
现在好了,往后预制菜国标明确要求餐饮企业得“明示”,这可不是小事。但问题也来了:以后商家会咋明示?是菜单上标个小字,还是服务员主动说?要是标得不清不楚,咱照样看不明白咋办?还有那些打着“手工现做”旗号,实际用预制菜的店,会不会再钻空子等一系列的问题?
希望这次国标落地后,监管能跟上,别让“明示”变成一句空话。消费者也盼着商家能实在点,按预制菜的新国标要求来,明确标注,别再玩“躲猫猫”的游戏,让在外边吃饭的人,有权知道自己吃的到底是啥,这是最基本的消费知情权。如果商家能明明白白标注,咱愿意为预制菜买单就点,想吃现炒菜就换别的,根据个人嗜好和口味来点单。毕竟只有诚信经营,让消费者吃得放心,满意,回头客才能多,生意才能长久做红火。
饭店生日红火
来源:幸福于众不同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