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三河市教育界,就有一位老前辈,他曾任教于三河小学、教师进修学校和通县师范学校、三河县第一中学,曾担任第三中学校长、第二中学校长、职教中心党支部书记,他就是崔彦芳同志。他就像一只头雁,向教育事业的辉煌搏击、奋飞。在他的教育生涯中,留下了闪光的轨迹。
作者:王春良
蓝天上,一群大雁列阵排队,翱翔长空,朝着既定的目标勇往直前。带领群雁展翅高飞、雁阵整齐、领航掌舵的是一只经过千锤百炼、风雨兼程、勇于拼搏的头雁。
崔彦芳照片
在三河市教育界,就有一位老前辈,他曾任教于三河小学、教师进修学校和通县师范学校、三河县第一中学,曾担任第三中学校长、第二中学校长、职教中心党支部书记,他就是崔彦芳同志。他就像一只头雁,向教育事业的辉煌搏击、奋飞。在他的教育生涯中,留下了闪光的轨迹。
1990年、1991年,他被廊坊市人民政府命名为“优秀校长”;
1991年7月,他参加河北省优秀基层党组织表彰大会,他的事迹被廊坊市委组织部拍摄成专题电视片,在全省播放;
1991年8月,他被劳动人事部、国家教委授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晋升一级工资,三河县人民政府奖励2000元;
1992年。他的事迹被收入河北省教委编辑的《教师的榜样》一书。
深耕语文教学
崔彦芳,1937年1月出生于三河县黄土庄乡闵庄子村的一户农家。1952年9月完小毕业后,崔彦芳考入蓟县初级师范学校,在校期间扎实学习,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曾任共青团学校总支部组织委员和副书记;1955年8月,蓟县初师毕业任教于三河县李旗庄完小和三河教师进修学校;1957年9月,他考入通县师范学校深造。
通县师范学校老照片
通县师范学校是一所著名的师范学校,它创办于1905年,与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南洋公学师范院同列为我国历史最悠久三大师范学堂。通县师范学校曾用名“通县男子师范学校”,即通县男师,1958年与通县女子师范学校合并,称为“通县师范学校”,培养了大量师资,为教育事业作出重大贡献。孙敬修、张中行等教育家,从维熙、张媛忻等文化名人,杨秀峰、欧阳中石等名师曾在通师任教。崔彦芳进入这所名校学府,如饥似渴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特别对语文情有独钟,同时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毛泽东思想,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1959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0年8月,崔彦芳毕业了。因为品学兼优、才能出众,他被留校任教,教授语文课。这个时候,后来成为书法家、中书协主席的欧阳中石在此任教,和崔彦芳成为同事。大师们的学术风范,深深影响了崔彦芳,他感到知识的不足,教好语文课的他报名参加北京电视大学(时任校长为著名历史学家吴晗)中文系进修,取得大学学历,由此在通县师范开启了近10年深耕语文教学。
北京电大中文系毕业证书样本
作为通州师范学校语文教师,崔彦芳还担任着教研组长,他致力于语文教学研究与实践,以创新理念与扎实行动推动师范语文教育改革。他以学生为本,扎根语文核心素养,在教学中强调语文不仅是语言工具,更是文化传承与人格培养的载体,通过经典文章解读,引导学生感悟文学之美,夯实字词、阅读、写作等基础能力。他关注学生差异,设计分层教学目标与活动。他改革教学方法,激发课堂活力,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沉浸式学习文言文或经典文学作品。他深研语文教育课题,既教书又育人,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语文教学的融合路径,增强师范学生对乡土文化的认同和传播。作为通师语文青年骨干教师,他设计特色课程,在语文教学中唱响爱祖国爱人民,唱响社会主义好,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新中国的热爱。
在通师他深耕语文教学,多次在语文研讨会中展示公开课,经验得以推广,他曾获得“优秀教师”“教学骨干教师”“教研先进个人”等称号。
引领语文教改
1969年11月,在通师任语文教师和教研组长的崔彦芳,为了便于照顾家中双亲,他申请调回了三河,在三河县第一中学任语文教师和教研组长,他在家乡一中开始了新的耕耘。他在一中,以扎实的专业素养、创新的教学理念和自身积累的教学经验,始终秉持“以学生为本,以文化育人”的教育理念,致力于推动语文教学的深度研究与改革实践。
崔彦芳与妻子合影照片
在教学中,他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将语文教学从知识传授转向综合能力提升。他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教学的融合,在教学中融入经典文学、传统文化精髓,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他注重个性化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设计分层教学目标和差异化教学方法,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他注重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真实情境,如历史场景还原、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理解文章内涵,提升阅读理解与表达能力。他注重互动式课堂打造,打破传统单向授课模式,采用小组讨论、辩论赛、项目式学习等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他注重读写结合,通过“以读促写,以写促思”的教学方法和措施,引导学生深度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并开展创意写作,提升写作水平。他注重跨学科整合教学法,将语文与其他学科结合,拓展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培养学生跨学科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他的语文教学法的探索,带来了学生成绩显著提高,所带班级语文成绩始终位居年级前列。他积极参加校内外教研活动,参加多项语文教学课题研究,撰写的语文教学论文,刊发于《语文教学与研究》《教育探索》等刊。多次承担县级公开课、示范课任务,其教学方法和经验广泛推广,并受邀至其他学校开展交流活动,带动了县域语文教学水平提升。卓越的教学业绩,崔彦芳先后获得“三河县优秀教师”“廊坊地区语文教学标兵”“河北省中学语文教学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如今,忆起当年崔彦芳,他的学生都说,“崔老师的课堂生动有趣,总能让我们从课文中发现更深层的意义,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学会了思考。”忆起当年崔彦芳,他的老同事评价,“崔老师对教学充满热情,勇于创新,他的教研成果为我校语文教学提供了宝贵经验。”崔彦芳以自己深厚的专业功底、创新的教学实践和无私的教育热忱,在语文教学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成为了语文教育改革的践行者与引领者。
教改提升质量
1975年4月,崔彦芳被文教局选派到三河县第三中学(现在第四中学)任副校长,不久后任校长、党支部书记,他开始以卓越的领导力和教育情怀推动三中教育事业发展。
他坚守教育初心,践行立德树人。崔彦芳始终秉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她强调德育为先,推动校园文化建设,通过主题班会、德育实践活动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同时,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他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育质量。积极引入优质教育资源,推行精细化管理模式,优化教师评价体系,激励教师提升教学水平。定期组织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全校70多名教师,他逐人逐班听课,每学期听课都在100节课以上,研究教学,优化课堂教学质量。这样,使学校升学率稳步提升,多名学生在全县组织的竞赛中获奖,学校整体教学质量显著提高。他优化校园环境,构建和谐校园。注重校园基础设施改善,营造良好育人学习环境。同时,加强校园安全管理,确保师生安全。此外,积极推动家校合作,组织家长会、家访等活动,形成教育合力。他强化党建引领,优化教师队伍建设。崔彦芳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动党建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激发教师团队凝聚力与战斗力,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河北教育》曾刊登《行家校长——记三河县三中校长崔彦芳》一文,介绍他的经验。
崔彦芳指导学习照片
崔彦芳的教育实践不仅提升了学校的办学水平,更为学生成长成才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三中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三河县三中获得县级、廊坊地区“教育教学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他个人也多次被评为县、廊坊“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
模范为人师表
1983年12月,因为工作需要,崔彦芳调到燕郊高级中学(现在三河市第二中学)担任校长、党支部书记。崔彦芳常说,校长是老师的老师,校长的一言一行,无不对教师、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求教师、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率先垂范做到,为人师表。他认为:为人师表最重要的是必须热爱教育事业,因为教育事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
从教几十年、当校长二十几年,崔彦芳有过多次工作变动、升迁当官的机会,但是他不为所动,矢志不渝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他发自内心的说:“我就是教书的材料,一个教书匠,干一辈子教育事业就挺好”。为了教育学校班子成员和全体教师热爱自己的事业,使大家乐享其中,他提倡并身体力行三种奉献精神。提倡“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春蚕、蜡烛精神;提倡“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的蜜蜂精神;提倡“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的老黄牛精神。在日常工作中,他把这三种精神作为教师终生从教的座右铭和精神支柱,善于循循善诱,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政治和形势教育。
上世纪八十年代,科技人员实行“双放”(指放宽放活科技人员政策)政策,鼓励科技人员通过技术技能服务赚取服务费,有的教师认为这下可以捞钱了。对此,崔校长给予了高度重视。他和领导班子成员召开专门会议,统一思想,在全校教师中开展“从教师的地位和作用看教师具有什么形象”的大讨论,帮助教师正确理解“双放”政策,明确搞有偿服务的目的是为社会多做贡献,而不是单纯为个人捞钱。通过形象教育,教师增强了事业心、责任感和担当意识,做到了他任职的学校没有停薪留职到社会上搞第三产业的教师,从而荒废了自己从事多年的教育事业。
崔彦芳深知,为人师表最关键的是自己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忠于党的教育事业,热爱社会主义。任校长的多年间,他一直没有放松对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时事政治的学习,并经常不断地对教职工进行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1989年,面对社会不好思潮,他以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为准则,在党课上认真剖析,宣讲党史、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史和改革开放,把党员、教师的思想统一到党中央的精神上来,从而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信仰。
崔彦芳业余学习照片
崔彦芳常常挂在嘴边的话是,为人师表还得具有广博的知识,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因此,他渴求知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刻苦钻研,不仅系统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还系统自学了当时风靡全国的《中学生数理化教学丛书》,而且系统学习了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管理学、文学和诗词等专业知识,撰写了100多本读书笔记。作为校长,他不仅兼授语文、时事政治课,还经常参加教育教学研讨活动。每周雷打不动至少听两节课,对班主任、任课教师联席会以及年级会、家长座谈会、优质课评选会等,每会必到,讲意见、讲看法、作指导,从而促进了教师业务素质和能力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使第二中学形成了努力钻研业务、事业精益求精的良好校风。
把握正确方向
崔彦芳懂得,要让学校这个雁群永不迷航,飞向理想的彼岸,领头雁就必须把握好航向。他在担任二中校长、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秉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教育理念,始终倡导并坚持集体领导、分工负责、密切合作的工作原则,把学校工作划为政治思想工作、教学工作、后勤工作,设立政教处、教务处、总务处,三位副校长主管,职责明确,有条不紊,指挥有力。他通过每周一次的总结、部署例会以及经常性的谈心恳谈活动,不断与班子成员、教师交流思想、沟通工作情况,密切同志之间的感情,增强与大家彼此之间的理解、信任和支持。二中有了一个团结、坚强、内行、精干的领导班子,他成为了河北省学校管理研究会会员。
崔彦芳与妻子学习照片
他在教学管理中,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学水平。通过“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学术交流,邀请专家讲座,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同时完善教师激励机制,激发教学积极性。倡导教研组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制度,鼓励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形成“以研促教”的良好氛围。化学教师齐保卫的教学经验,在全廊坊推广,树立了良好的标杆。同时,关注学生成长,优化育人环境,构建“德育课程+主题活动+社会实践”的德育体系,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与健全人格,守护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崔彦芳与妻子学习照片
他在每所学校任职主要领导,学校党支部都多次被廊坊市委、三河县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1991年第二中学党支部被河北省委命名为“河北省优秀基层党组织”。在学校管理中,他还结合不同时期的时代要求制定学校的奋斗目标,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步入正常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轨道。1988年,针对社会上泛滥的“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生产的不如倒买倒卖的”等读书无用论的思潮影响,他提出了“优化育人环境,让爱充满校园,奋发有为向前进,上下左右同心干”的工作目标,从而为学校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全体党员、师生齐心协力确保了教育教学秩序的稳定,经受住了社会的严峻考验。
十四届四中全会之后,他又根据中央精神确定了“防骄破满,再上台阶;坚定方向,强化德育;贯彻方针,育人第一”的工作目标,采取一系列措施,进一步强化德育教育。1985年,学校两次出席河北省中学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1989年至1992年,第二中学连年被评为“廊坊市德育教育先进学校”,《廊坊日报》刊登了《三河二中党支部针对新时期学生特点认真改革思想政治工作》经验。
他任校长、党支部书记的第三中学、第二中学、职教中心,因为有了崔彦芳这个领航人——头雁,学校的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绩。第三中学,初中升高中入学率名列全县第一;第二中学,1983年到1992年期间,高考万人升学率连续9年位居廊坊市第一名,1985年高考考生任建国理科总分位居廊坊第二名,考生袁宝东文科总分在兼报外语类中位居廊坊第一名,1985年全国中学生数学竞赛廊坊取31名就有三河二中7名学生,其中赵永琰同学数学竞赛成绩名列全省第4名并被南开大学数学教育实验班免试录取,1986年、1990年、1992年高考万人升学率创下学校历史最好水平;职教中心,职业技术教育工作一直名列廊坊市前列。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因为财政经费紧张,学校都有自己的校办企业,创收补充办学条件,他在担任第二中学校长期间,大力兴办学校校办企业,使校办企业由3摊发展到5摊,年创收入由不足2万元提高到近20万元,使二中勤工俭学工作连续3年被河北省、廊坊市命名为先进单位。利用勤工俭学收入,他又积极发动燕郊中省直企事业单位助学,从而使第二中学建起了教师办公楼、教师宿舍楼、阶梯教室等设施,二中也连续3年被河北省、廊坊市评为“改善办学条件先进单位”。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他所任职主要领导的学校都连年被命名为县级文明单位、廊坊市级文明单位。此外,第三中学、第二中学、职教中心的教育教学经验和事迹被人民日报、河北日报、廊坊日报和光明日报、北京日报等多家报纸多次予以宣传报道,使学校赢得了很高的社会声誉。
积极奉献挚爱
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崔彦芳深深感到,作为一名校长。只有怀着满腔的热情去关心和尊重教师,向他们奉献一片挚爱之情,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凝聚他们热心从教的向心合力,才能使学校的教育事业奔向美好的明天。为此,他从政治、业务和生活等多方面入手,真诚地关心每一位教师。
崔彦芳自学照片
他是那样说的,也是那样做的。比如,刚到第二中学时,他针对骨干教师组织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的实际情况,主动与他们开展谈心活动,主动和他们交朋友,促进他们提高政治素养和政治水平,并且积极与上级党组织申请骨干教师入党事宜。1985年,对已具备党员条件的4名优秀积极分子,经过组织考察合格,解决了他们的入党问题。同时,对6名预备党员予以转正。在业务上,积极鼓励青年教师、骨干教师进修深造,并且从交通、排课、进修费上等多方面提供便利条件。同时,学校实行“老中青三结合,以老带新”工作法,从而实现全校教师教学水平的大提高,使一些青年教师挑起了教学重任的大梁。
在生活上,对每位教师都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数学教师刘永秋的爱人需要去北京就医,做子宫瘤切除手术,崔校长主动为刘老师联系车辆,并且经过校领导班子集体商量,补助刘老师资金300元,那时的300元是一个老师的两个多月工资,一下子解除了刘老师的燃眉之急。为了解决教师普遍关心的住房问题,崔校长更是积极想办法予以解决。凡是单职工,在学校安家的,一律安排两间正房;双职工、人口较多的,一律安排两间正房加倒座,独门独院。1987年,二中又为教师盖起了一幢宿舍楼,每家三室一厅。对于农转非的家属,也都给予了适当的安排,从而解除教师的后顾之忧。1985年4月17日,《人民日报》刊发了《三河县第二中学后勤工作方向明,就是要当好教师的服务员》。
就这样,崔彦芳每到一所学校任主要领导,都用一名共产党员的真挚的爱,温暖着每一位教职工的心,从而收获了全体教职工凝心聚力搞好教育教学工作,引领了学校高质量发展。
崔彦芳习字照片
探索职业教育
1992年7月,崔彦芳调入新建立的三河县职教中心,担任党支部书记。自任职一直到他1997年6月退休,他都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深耕职业教育领域,致力于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他坚守教育初心,践行立德树人使命。强化党建引领,始终把党的领导贯穿学校工作全过程,推动“党建+职业教育”深度融合,打造特色党建品牌,提升师生思想政治素养。坚持德育为先,倡导“德技并修”教育理念,组织“工匠精神进校园”“劳模宣讲”等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价值观。他推动职教创新,提升办学质量。实践专业优化与产业对接,紧密围绕地方产业需求,深化校企合作,建立多个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提升人才培养针对性。在推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中,引入企业直接参与,建设现代化实训中心、智慧教室等,优化教学环境,从而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他关爱师生发展,营造和谐校园。实施“教师能力提升计划”,组织教师赴企业实践、参加国培省培项目,提升教学水平,完善激励机制,增强教师团队凝聚力。开展学生技能大赛、创新创业活动,搭建学生展示平台,打造“技能文化节”“校园科技周”等品牌活动,丰富校园生活,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他坚持服务社会,彰显职教担当。依托学校资源,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企业员工继续教育等项目,助力城乡经济蓬勃发展。
崔彦芳学习中
崔彦芳的职业教育探索取得了一定的实效,推动三河职教产学研用一体化,促进了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和好评,三河职教中心先后获评廊坊、河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职教学生技能大赛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崔彦芳与妻子
群雁高飞头雁领,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崔彦芳从教42年,兢兢业业,勤奋耕耘,以实干和创新引领语文教学教改,在第三中学、第二中学、职教中心任职主要领导中用实际行动诠释教育者的使命与担当,也正是有了崔彦芳这个学科带头人和领航人——头雁,造就了三河教育史上语文教学教改质量和第三中学、第二中学、职教中心教育教学质量的辉煌业绩。
来源:组宣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