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狂曝圈内顶级富婆猛料,为周杰伦挑错,也曾是王朔等大佬的伯乐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30 06:02 1

摘要:2011年,王朔刚结束与王子文的风波,冯小刚距离凭《老炮儿》拿下影帝还有五年,一向以儒雅形象示人的马未都,却因一篇博客突然“翻车”。

一件古希腊雕像的“高低论”,引爆他与清华教授的隔空论战;

一桩“傍富婆”的谣言,让他愤而曝光圈内顶级富婆的奇葩行径。

2011年,王朔刚结束与王子文的风波,冯小刚距离凭《老炮儿》拿下影帝还有五年,一向以儒雅形象示人的马未都,却因一篇博客突然“翻车”。

他公开谈论在希腊博物馆看到的男性雕像“生理细节”,声称男性某部位存在“左低右高”的特征,并强调“大部分男性自己都不知道”,甚至“夫妻几十年,妻子也未必察觉”。

末了,他得出结论:“不仅艺术有高低,某部位亦有高低!”

这番话立刻激起清华大学美学教授肖鹰的反击。

肖鹰发文驳斥,称其所见正相反,男性某部位“如上帝的天平一样平衡”,还搬出美学经典佐证。

马未都不甘示弱,回应“我们生活中的疏漏每天发生”,却被肖鹰以“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狠狠怼回。

这位“京圈大哥”的第一次公开论战,竟以被专业碾压告终。

1976年,马未都还在工厂当铣工,每天与机床为伴。

那时他并不知道,小他3岁的王朔还在中学混日子,而冯小刚则刚入伍当兵。

命运的齿轮,早在他们相识之前就已开始转动。

马未都出生于1955年的北京军队大院,小学四年级就因社会动荡被迫辍学下乡。

在东北空军干校待了两年后回京,中学只读了一个月就辍学了。

当他为当兵失败而沮丧时,一位邻家女孩借给他一本《红楼梦》。

“我那时才知道人生还有一种感情叫爱情,也可以如此惊心动魄。” 多年后马未都回忆道。

可惜他当时没领会女孩的心意,这段朦胧感情无疾而终。

后来,表哥带他去了教育家叶圣陶家。

马未都鼓起勇气从书架上挑了一本傅雷亲笔签名的《高老头》,如获至宝。不料被好友借去后丢失,让他痛心不已。

也许正是这次经历,在他心中埋下了“要写出一本让所有人爱不释手的名作”的种子。

1981年,马未都的《今夜月儿圆》在《中国青年报》发表,讲述“美艳富婆厂花爱上我”的故事,在当时堪称惊世骇俗。

他为自己取笔名“瘦马”,直到后来读到明代张岱《夜航船》中关于“扬州瘦马”的记载:指被培养卖给富户为妾的穷人家女孩,才悔青肠子。

凭借这篇小说,马未都一跃成为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从此改变命运。

在审稿过程中,一篇开头为“一切都是从我第一次遗精时开始”的稿子吸引了他的目光。这就是王朔的《橡皮人》。

主编不喜欢这种痞气风格,但在马未都力荐下,小说得以发表并一炮而红,王朔从此在文坛崭露头角。

见面后,马未都发现王朔本人与文字风格截然不同——“一点也不时髦,脸皮非常薄,极为腼腆”。但相同的军大院背景让两人迅速成为好友。(张溥杰)

已婚的马未都曾陪单身的王朔去北京舞蹈学院“找刺激”,在那里,王朔邂逅了未来的妻子沈旭佳。

“王朔跳完舞还死赖皮着不走,非拉着我跑到女生宿舍,直到姑娘们要洗漱睡觉了还不愿走。” 马未都后来回忆。

那时王朔约会总要拉上马未都打掩护。

关于马未都被王朔介绍的富婆绑在树上的传闻,他多次澄清:“都是谣言,不合逻辑。”

除了王朔,马未都还发掘了苏童和刘震云。

初见苏童时,他暗叹“这个男孩太小鲜肉了,长得贼漂亮”。

而刘震云每次到编辑部,“永远不坐椅子,非要一屁股坐在桌子上,生怕旁人没看见似的”。

短短几年,马未都一手发掘了王朔、苏童、刘震云等文坛大将,自称“出版社最称职的编辑”。

就在文学事业如日中天时,马未都却感到了不适。

“文学作品越来越虚假;有作家为了评奖竟然给评委送礼。”对文坛风气的失望,让他毅然转身。

1990年,35岁的马未都与王朔、刘震云组建“海马影视创作室”。也是这时,王朔将冯小刚引荐给他。

马未都对冯小刚的第一印象是“这人很有意思,特会说话,自来熟”。聊了半天才想起问王朔:“这人是谁啊?”王朔答:“画布景的。”

几人合作的《编辑部的故事》播出后火爆全国,被誉为“中国第一部真正的室内情景喜剧”。一直不得志的冯小刚凭此一举成名。

随后推出的《海马歌舞厅》同样引发轰动,马未都靠这部剧赚了几百万,为日后投身收藏奠定了经济基础。

收藏大亨

当王朔陷入与徐静蕾的婚外情,冯小刚与徐帆领证结婚时,马未都却带着妻子贾宏伟扎进了古玩收藏世界。

1997年,42岁的马未都创办“观复博物馆”,这也是中国第一家私立博物馆。名字取自《道德经》“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到2015年,观复博物馆总估值已达78亿美元,马未都夫妇成为名副其实的亿万富豪,“马爷”名号响彻京城。

人红是非多。

面对“傍富婆发财”的传言,马未都愤怒反驳:“年轻时还没有所谓的富婆,那时还没经历改革开放,根本没富婆这一说!”

作家海岩曾回忆,他前三件藏品都是马未都带着买的,“他还非常热心地帮忙砍价”。这些藏品后来都升值了。

百家讲坛

2008年,马未都登上《百家讲坛》讲解收藏,深入浅出的风格深受观众喜爱。

他顺势出版的《马未都说收藏》系列,带来745万元版税收入,位列“2008年第三届中国作家富豪榜”第五。

成为“收藏皇帝”后,他甚至指出周杰伦《青花瓷》的两处错误:

一是“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中国瓷器瓶底从未书汉隶;

二是“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着你”,青花器上从未出现宋体落款。

这番言论引来周杰伦粉丝的猛烈攻击,但马未都越战越勇,后来在《观复嘟嘟》中爆出更多猛料。

富婆猛料

马未都曾爆料,某位耳熟能详的顶级富婆出国考察期间,到奢侈品店看中最贵的一双鞋,试穿后竟然穿着新鞋直接走人,把旧鞋和袜子扔在地上和沙发上,让在场人员目瞪口呆。

他还提到一位演电影的富婆女明星,痴迷于“小奶狗”。

马未都多次提醒对方“就图你的钱”,但女明星坚信是真爱。

后来女明星病重,小奶狗追着医生问“她还有多少日子”。

医生偷偷告知这一情况,女明星仍执迷不悟。

“只能说,富婆太好骗了。”马未都痛心疾首。

江湖远行

回首往事,马未都曾公开表示,在小说家中,王朔才是最应该获得诺贝尔奖的。

但此时的王朔已渐隐退,没有回应老友的赞誉。

那些年一起奋斗的京圈哥们,早已各奔东西。

王朔爆红后走向幕后,冯小刚成为举足轻重的大导演,而马未都,从文学编辑到影视先锋,最终在收藏界找到归宿。

多年后,回味那个邻家女孩借给他的《红楼梦》,马未都或许会明白,人生不是预设的剧本,而是一场不断“观复”的旅程——万物并作,反复观看,才见本质。

如今,江湖已远,但“马爷”的传奇仍在继续。

那个最早看出王朔文字价值的人,那个敢与清华教授论战的人,那个从文学伯乐变身收藏第一人的人,用他的一生告诉我们:真正的玩家,永远不怕重新发牌。(张溥杰)

来源:张溥杰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