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起张绍刚,很多人的记忆会先跳回央视演播厅——《今日说法》里,他穿着笔挺的西装,语调沉稳地剖析案件,逻辑清晰、眼神锐利,是观众眼中“专业”的代名词;
提起张绍刚,很多人的记忆会先跳回央视演播厅——《今日说法》里,他穿着笔挺的西装,语调沉稳地剖析案件,逻辑清晰、眼神锐利,是观众眼中“专业”的代名词;
《非你莫属》初期,他以职场导师的身份坐阵,一针见血点出求职者的问题,也曾凭借犀利风格圈粉无数。那时的他,是妥妥的“央视名嘴”,站在主流媒体的聚光灯下,自带权威与光环。
可这份光环,渐渐被他口中的“毒舌”磨成了争议。
在《非你莫属》的舞台上,他的犀利慢慢变了味:面对患有自闭症的求职者,他当众打断对方发言,语气里满是不耐,一句“你是在表演吗”让现场氛围瞬间凝固;面对初入职场的年轻人,他动辄用“不专业”“没诚意”的评价否定对方,甚至在求职者解释时频频抢话,将职场交流变成了单方面的“审判”。
观众起初还为他的“敢说”点赞,可次数多了,“毒舌”成了“刻薄”,“专业”成了“傲慢”,越来越多人觉得,他的尖锐里少了尊重,多了居高临下的优越感。
真正让口碑彻底反转的,是他离开央视后的一系列操作。
从职场节目转型综艺,他试图延续“毒舌”人设,却屡屡踩中观众的雷区:在某喜剧竞演节目里,他因不认可选手的表演,直接在现场摔笔离场,被批“输不起”;
在访谈节目中,他对嘉宾的提问带着明显的主观偏见,甚至用调侃的语气触碰敏感话题,引发网友集体吐槽。
更有网友翻出他过往的言论,从对同行的不当评价,到对普通观众的轻视态度,桩桩件件都让“张绍刚”这个名字,从“名嘴”渐渐与“争议”“翻车”绑定。
如今再提起张绍刚,早已没了当年央视时期的风光。
有人说他“活成了笑话”,从主流媒体的宠儿变成综艺里的“跳梁小丑”,用刻意的尖锐博眼球,却忘了语言最基本的温度;也有人觉得,他只是没找准自己的定位,错把“刻薄”当“个性”,最终在口碑的下坡路上越走越远。
其实,观众从不是反感“毒舌”,反感的是藏在毒舌背后的不尊重与傲慢。
当年《今日说法》里那个理性客观的张绍刚,或许才是最该被记得的模样——可惜,他终究在追逐“人设”的路上,弄丢了最初的自己。
来源:苯不起的丫头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