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宴门四年:陈蓉的台前谢幕与幕后新生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6 18:00 1

摘要:谁还记得,四年前的陈蓉是上海电视圈的“顶流标杆”。手握《幸福魔方》《陈蓉博客》两档王牌节目,金鹰奖、金话筒奖等重量级奖杯早已收入囊中,2020年更是站上央视春晚的舞台,用五秒字正腔圆的口播向全国观众问好。

东方卫视的走廊里,一张《非遗新体验》的节目海报在一众明星宣传图中格外低调,角落里“总制片人:陈蓉”的小字,是这位昔日“一姐”四年来最显眼的公开印记。

那场2021年春天的寿宴像道分水岭,把她的人生劈成了风光无限的台前与步履维艰的幕后两半。

谁还记得,四年前的陈蓉是上海电视圈的“顶流标杆”。手握《幸福魔方》《陈蓉博客》两档王牌节目,金鹰奖、金话筒奖等重量级奖杯早已收入囊中,2020年更是站上央视春晚的舞台,用五秒字正腔圆的口播向全国观众问好。

同事们都叫她“拼命三娘”,最忙时连轴转38小时录节目,累到挂吊针歇会儿又接着上镜,18层演播区的电梯总为她停留,导播的“蓉姐来了”是每日标配。那时的她,是台里专门为其成立工作室的核心人物,手下带着二十多人的团队,前途一片坦荡。

转折发生在周正毅的六十大寿宴上。作为东方卫视当家主持人,她带着五位同事现身红毯,一句“春晚阵容也不过如此”的发言,配上对有犯罪前科者的熟稔姿态,被现场视频推上舆论风口。

公众无法接受,本应传递正向价值观的主持人,竟对劣迹人物趋之若鹜。最终的处罚来得干脆:吊销主持资格证、解除所有领导职务,彻底禁止幕前工作。一夜之间,她主持的节目片段全线下架,跨年晚会镜头被剪得干净,曾经围堵要签名的人群消失不见。

四年后的陈蓉,成了6层版权中心的常客。这里灯管老旧,照得人发灰,再也没有18层演播区的璀璨灯光,却能听见隔壁排练室的锣鼓声——那是她用广告部剩下的“碎银子”做的非遗节目在彩排。

剪辑机房的小年轻见过她最落寞的样子:熬通宵改脚本时,会下意识盘起腿,像当年播新闻那样抬头看监视器,想起自己早已三年没摸过提词器,才默默收回目光。招商会上,她被品牌方追问“有明星吗”“能带货吗”,只能一次次摇头,转头把PPT里的“明星”改成“手艺人”,硬生生用故事谈下全款投资。

和她一同受罚的主持人各有归宿:有人开起餐饮店,有人拍短视频吸粉,只有陈蓉守在熟悉的电视行业。2023年她参与制作的《斯文江南》口碑爆棚,2024年《江南文化讲堂》拿到50万文化补贴,算是给了她些许慰藉。

她把当年春晚的备播带剪成三秒铃声,每次响起都提醒自己“话可以少说,事不能不做”;微博头像换成剪纸“回”字,镂空处像条透着光的门缝。

台里规定受处分主持人转幕后满五年可申请考核,掐指算到2026年4月,她便一边打磨《听见江南》的抖音短脚本,一边等那扇门慢慢打开。

《智力大冲浪》三十周年纪念活动上,穿休闲卫衣的陈蓉混在老同事中,没人围着拍照,也少了“陈老师”的称呼,却笑得比从前自在。那场寿宴成了她永远的教训,让她懂了公众人物的底线从来不能逾越。

如今的她,不用再赶场到深夜,不用在意穿搭是否上热搜,反而在陪龙凤胎孩子长大、打磨幕后项目的日子里,找到了从前没有的平静。

台前的风光确实回不去了,但陈蓉用四年时间证明,人生未必只有聚光灯下一种活法。那声穿过走廊的锣鼓声里,藏着她未曾熄灭的热爱,也藏着一场迟来的自我救赎。

来源:小花看八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