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了890万后,他在渔村开民宿(3)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30 03:44 1

摘要:别墅的生活像一幅缓缓展开的精致画卷。清晨,小宝不再被闹钟和城市的喧嚣惊醒,而是在海浪轻柔的拍岸声中自然醒来,光着脚丫跑到落地窗前,指着外面盘旋的海鸥咿呀学语。林晓慧在开放式厨房里准备早餐,窗外是无敌海景,连洗个碗都成了享受。

别墅的生活像一幅缓缓展开的精致画卷。清晨,小宝不再被闹钟和城市的喧嚣惊醒,而是在海浪轻柔的拍岸声中自然醒来,光着脚丫跑到落地窗前,指着外面盘旋的海鸥咿呀学语。林晓慧在开放式厨房里准备早餐,窗外是无敌海景,连洗个碗都成了享受。

陈涛依然保持着规律的作息,大部分时间待在他的“作战室”——也就是那间面朝大海的书房里。只是他面对屏幕的时间似乎略有减少,打电话的内容也不再局限于那些艰涩的金融术语,林晓慧偶尔能听到“传感器”、“水质监测”、“冷链物流”之类的词眼。

这天下午,陈涛没去书房,反而换上了一身轻便的运动装,对正在插花的林晓慧说:“走,晓慧,带你和小宝去个地方。”

“去哪儿?”

“到了你就知道了。”

陈涛开着车,没有往镇上走,而是沿着海岸线,拐进了一条更偏僻的、仅容一车通过的碎石小路。路两旁是茂密的野生灌木和嶙峋的礁石,与月牙湾那边日渐精致的环境截然不同,透着一股原始荒凉的气息。

车在一个小小的、几乎被废弃的码头边停下。码头的水泥墩子布满裂痕,缝隙里长着顽强的海草。海水在这里颜色更深,打着旋儿,显得有些沉郁。与这片荒凉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码头上站着的那几个人。

一个是陈涛的父亲陈建国,穿着下海用的水裤,脸上带着些困惑。另外两个则是生面孔,一个年纪稍长,戴着眼镜,穿着冲锋衣,像个学者;另一个年轻些,手里拿着平板电脑和一些林晓慧叫不出名字的仪器。

“爸,赵工,小刘。”陈涛打了个招呼,互相介绍了一下。年长的是他通过关系请来的海洋养殖专家赵工,年轻的是赵工的助手。

“涛子,你带我们来这荒滩野地干啥?”陈建国看着这片他年轻时都不太愿意来的、水流复杂的水域,眉头拧成了疙瘩。

陈涛没直接回答,而是看向赵工:“赵工,您看怎么样?”

赵工扶了扶眼镜,示意助手小刘开始检测水质。他则指着这片海域对陈建国说:“老哥,你别看这儿偏,水流是急了点,但交换充分,远离主航道污染少。我们初步检测过,底层营养物质很丰富,而且水温梯度非常适合某些高价值海产品的底播增殖。”

“底播增殖?”陈建国没太听懂这个词。

“简单说,就是把海参、鲍鱼这类东西的苗,像播种一样撒到适合的自然海域里,让它们自然生长。”陈涛接过话头,眼神发亮,“不建池,不投饵,完全模拟野生环境。养出来的东西,品质无限接近纯野生,价格能翻好几倍甚至十几倍!”

陈建国瞪大了眼睛:“这……能行?撒下去不就跑没了?怎么收?”

赵工笑着解释:“所以我们前期要做大量工作,详细测绘海底地形、底质,摸清水流规律,选择最合适的投放点和固着方式。后期也需要潜水员定期下去查看生长情况,防治病害。这是一种更接近农业‘看天吃饭’,但也更依赖科技和精细化管理的模式。”

小刘这时抬起头,汇报检测数据:“赵工,陈总,这边几个点的基础水质确实不错,溶解氧、PH值、氨氮含量都优于国家标准,特别适合刺参的生长。”

陈涛看向父亲:“爸,您养了一辈子海参,最清楚现在围堰养殖的困境。密度大了容易病,用药又怕残留,价格还被中间商压得死死的。天气稍微异常,就可能血本无归。我们得换个活法了。”

海风吹动着陈建国花白的头发,他蹲下身,抓起一把码头边湿漉漉的、带着海腥味的沙子,久久没有说话。他习惯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池塘,习惯了每天投喂、换水、观察水色,对于儿子嘴里这个“撒下去就不管”的模式,本能地感到怀疑和不安。但儿子眼里那种笃定和光芒,还有那个赵工说的头头是道的专业术语,又让他心里有些东西在松动。

“这……得投不少钱吧?”他最终闷声问了一句。

“前期投入会比较大,海底改造、苗种、监测设备、聘请专业团队。”陈涛坦诚道,“但一旦成功,形成品牌,效益是传统养殖没法比的。而且,我们可以先小范围试点。”

回程的路上,陈建国一直很沉默。林晓慧抱着睡着的小宝,看着窗外飞速后退的荒凉海岸线,又看看前面开车的丈夫坚毅的侧影,心里明白了丈夫这段时间在忙活什么。他不仅仅是在电脑上让钱生钱,他是在为这个家,甚至为这片生他养他的海,谋划一个更坚实、更久远的未来。

几天后,村里传出了一个更炸裂的消息。

陈涛不仅包下了那片没人要的荒僻海域二十年的使用权,还以高出市场价一成的价格,陆续从村里几户关系不错的、养殖规模较小的本家手里,流转了他们靠近那片荒海的、效益一般的传统养殖池。

这一下,村里彻底看不懂了。

“陈涛这小子到底想干啥?高价收那些破池子?”

“听说他要搞什么……海洋牧场?听着玄乎!”

“有钱烧的吧!那片死水湾能养出啥好东西?”

“我看他是被钱冲昏头了,比他爹差远了!”

就连一向支持儿子的李桂芳,也忍不住私下问林晓慧:“晓慧,涛子这又是包海又是买池子的,动静是不是太大了点?万一……”

林晓慧挽住婆婆的胳膊,看着在书房里正对着电脑屏幕和一堆图纸凝神思考的丈夫,轻声却坚定地说:“妈,我相信涛子。他心里有数。”

她想起昨晚,陈涛在睡前跟她细聊了他的全盘计划。他不仅要搞高端的底播增殖,还计划将那些流转来的传统池塘进行标准化改造,引入循环水系统和在线监测,降低风险,提升品质。同时,他已经在接触设计公司,筹划建立一个集海参等海产品展示、加工、体验于一体的工坊,就设在别墅附近,未来甚至可以对接旅游。

“我们要做的,不是简单的养殖户,而是一个品牌,一个从源头到餐桌的可追溯体系。”陈涛当时这样对她说,眼睛在黑暗中亮得惊人,“彩票的钱,是让我们站上了更高的起点,但能走多远,得靠我们自己的本事。”

就在这时,书房里的陈涛接到了一个电话。他听着对方的话,脸上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

“好的,李总,欢迎你来实地考察。对,就在我们东海镇,我包下的那片海……没错,就是宏远集团最近想涉足的海洋健康食品板块,我觉得我们可以深入谈谈合作。”

挂掉电话,陈涛走到窗边,看着远处那片刚刚被他纳入蓝图、尚显荒凉的海域。海天一色,广阔无垠。

资本的触角敏锐,已经循着味道来了。但这盘棋,他现在有了自己下棋的资格。

他回头,看到门口望着他的妻子和母亲,笑了笑,语气轻松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别担心。风浪越大,鱼越贵。”

来源:东方ai娱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