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可能觉得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再不济,那也是“人”,脑子比老虎狮子大得多,会用火,会打猎,会埋葬同伴,甚至能做点小饰品。按理说这种级别的智慧生物,怎么着也该活得挺滋润吧?
你可能觉得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再不济,那也是“人”,脑子比老虎狮子大得多,会用火,会打猎,会埋葬同伴,甚至能做点小饰品。按理说这种级别的智慧生物,怎么着也该活得挺滋润吧?
可现实是,他们全都从地球上消失了,连个后裔都没留下几个。反倒是那些只会吼叫、靠蛮力吃饭的狮子老虎,直到今天还在草原上溜达,活得有滋有味。
这事儿听起来是不是有点不对劲?凭什么聪明的被淘汰,笨的反倒活下来了?
先说说尼安德特人,他们在欧洲和西亚生活了整整三十万年,比我们现代智人早到那儿好几万年。他们的骨骼粗壮,肌肉发达,脑袋容量甚至比今天的你还大一圈。
考古发现他们能制作复杂的石器,会用火烤肉,还会照顾生病或受伤的族人,说明有基本的社会结构和情感联结。
2010年,科学家成功测序了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组,结果发现,除了非洲人之外,今天几乎所有现代欧亚人群体内都含有1%到4%的尼安德特人基因。
这说明我们祖先不是简单地把他们赶尽杀绝,而是有过实实在在的接触,甚至通婚。但问题来了,既然能融合,为什么他们自己没能延续下去?
再看丹尼索瓦人,这个群体知道的人少一些,因为他们留下的化石实在太少了。目前确认的只有西伯利亚丹尼索瓦洞里的几块指骨、牙齿和一小段颅骨。但就是靠着这几毫克的骨头,科学家提取出了完整的基因信息。
结果震惊了整个学界,原来丹尼索瓦人不仅存在,还曾广泛分布在亚洲,从西伯利亚一直到东南亚都有他们的遗传痕迹。今天巴布亚新几内亚人、澳大利亚原住民体内,丹尼索瓦基因比例最高能达到5%以上。
更让人意外的是,藏族人之所以能在高海拔缺氧环境中生存,部分原因正是继承了丹尼索瓦人的一种特殊血红蛋白调节基因。可以说,他们虽然肉体消亡了,但血脉以另一种方式活着。
他们这么能适应环境,还能跟我们杂交,为啥最后还是灭绝了?其实灭绝从来不是一夜之间的事,也不是单纯因为“不够强”。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人口基数太小,分布太分散。
考古证据显示,他们的聚落规模长期维持在几十人到百人左右,远远低于同时期智人动辄几百人的社群。小群体意味着基因多样性低,抗风险能力差,一旦遇上气候剧变或者食物短缺,整个族群就容易崩溃。
大约四万年前,地球正经历末次冰期中最冷的一段时期,森林退缩,草原扩张,很多原本依赖森林资源的动物和人类被迫迁移。
尼安德特人主要靠近距离伏击大型猎物,比如野牛、猛犸象幼崽,这种方式耗体力、风险高,在环境恶化时特别吃亏。而智人则更擅长远程投掷武器、团队协作围猎,还能利用皮毛缝制衣物抵御严寒,生存策略灵活得多。
还有一个关键因素是文化积累的速度。现代智人虽然单个个体未必比尼安德特人聪明,但他们有一个致命优势,社会网络更大,信息传递更快。法国南部洞穴里发现的壁画、骨雕、穿孔贝壳项链,表明那时的智人已经有符号思维和艺术表达能力。
这些东西看似没啥实用价值,实则是复杂语言和社会协作的体现。知识可以通过代际传承不断叠加,工具越做越精,狩猎效率越来越高。相比之下,尼安德特人的工具三万年都没太大变化,缺乏创新迭代的动力。
当两个群体在资源紧张的环境下竞争时,哪怕差距只有一点点,时间一长就会被放大成决定性优势。就像两支队伍赛跑,一个稳步前进,一个原地踏步,最终谁赢还用说吗?
当然,也不能说他们是被智人“消灭”的。目前没有任何确凿证据表明发生过大规模屠杀或战争。更多的可能是间接挤压,智人来了之后,占据了最好的水源地、狩猎场,把本来就稀少的资源抢走了大半。
尼安德特人得不到足够营养,生育率下降,儿童存活率降低,一代不如一代。再加上偶尔与智人通婚,后代融入大群体,久而久之,纯血统的尼安德特人越来越少,最终在基因洪流中彻底稀释。
丹尼索瓦人的情况类似,他们生活在偏远山区和高原地带,本就孤立,遇到气候变化和外来者冲击,更容易边缘化直至消失。
灭绝不是因为“低级”,而是综合环境、生态、人口、技术、文化传播等多重压力的结果。老虎狮子虽然不会说话、不做工具,但它们亿万年来一直待在自己的生态位上,专精一项技能就够了。
来源:科学要闻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