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带易燃易爆物品。需要乘坐长途客车出行的人们,应到客运站选择正规运营车辆,不要乘坐私揽客源、无营运资质的车辆,不在车站外上车。不携带汽油、酒精、烟花爆竹等易燃易爆物品上车。
国庆、中秋双节同庆
即将迎来出行高峰
人员流动频繁,安全防范尤为关键
愿大家开开心心度假
平平安安出行
下面这些温馨提示
请一定放在心上~
出行安全
长途客运安全
行车安全
◆遵守交通规则
严格遵守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和道路交通标线规定,不闯红灯,不超速。
◆保持车速
避免超速行驶,保持车距。
◆注意路况
观察路面情况,如是否积水、有坑洼等,避免因路面湿滑或破损而发生事故。
◆避免疲劳驾驶
合理安排行程,避免连续长时间驾驶。
◆系好安全带
驾驶员和乘客都应系好安全带。
◆应急准备
随车携带必要的应急工具和物资,如灭火器、急救包、警示牌等。
运输企业落实主体责任
◆运输企业执行
“三不进站、六不出站”管理规定
◆“三不进站”
无关车辆不进站
无关人员不进站
危险品不进站
◆“六不出站”
超载客车不出站
安全例检不合格客车不出站
驾驶员资格不符合要求不出站
客车证件不齐全不出站
出站登记表未经审核签字不出站
乘客和驾驶员不系安全带不出站
乘客牢记安全事项
不带易燃易爆物品。需要乘坐长途客车出行的人们,应到客运站选择正规运营车辆,不要乘坐私揽客源、无营运资质的车辆,不在车站外上车。不携带汽油、酒精、烟花爆竹等易燃易爆物品上车。
乘坐长途客车时应全程系好安全带,不要在中途随意解开。要插好安全带卡扣,调节好安全带长度,注意安全带不能扭结。
不乘坐超员客车。客车超员时,会对车辆各方面性能产生不利影响。另外,车内人员拥挤,一旦发生事故,将加大乘客逃生的难度。发现长途客车存在超员、超速,驾驶员疲劳驾驶等情况时,乘客可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等多种途径向当地公安交管部门举报。
包车一定要靠谱。包车出行时,应通过正规的客运企业,选择具有营运资质的车辆和驾驶人,按照规定办理相关手续,不可贪图便宜或方便而包用违规运营的“黑车”。还要注意检查车辆情况,看是否存在逾期未检验、逾期未报废等问题。
事故紧急处理
【司机立即停车并疏散乘客】
司机应立即将车辆停靠至安全区域(若在加油站、加气站等易燃易爆区域需尽可能驶离),打开危险报警闪光灯,组织乘客有序撤离至远离车辆的安全地带,并拨打“119”报警电话。
若火势较小(如局部冒烟、小火苗),司机可使用车载灭火器对准火源根部灭火,但需避免盲目打开引擎盖导致空气进入助燃。若火势在3分钟内未得到控制,或已出现浓烟、大面积燃烧,应放弃灭火立即指挥所有人员撤离,切勿贪恋财物。
【乘客保持冷静】
混乱可能导致踩踏事故,乘客需听从司机或现场人员指挥,沿最近出口有序撤离。若衣物起火,立即就地打滚灭火,切勿奔跑(奔跑会加速火势蔓延)。逃生后若处境安全,可协助救援人员打碎车窗解救被困人员,并向消防员指明车内是否有被困者;同时拨打“122”和“119”报警电话,说明事故位置、火势和人员情况。
食品安全
2025年中秋、国庆长假将至,为确保公众饮食安全,防范食品安全事故发生,西安市鄠邑区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特此发布秋季餐饮食品安全风险预警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安全、科学、理性消费,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加强风险管控,各供餐者和消费就餐者做好应急处置,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
餐饮食品消费者
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居家饮食】
不购买加工腐败变质及过期食品;不要采摘、购买和食用不认识或来历不明的野生菌类和有毒动植物,加工烹制要生熟分开、烧熟煮透,剩饭剩菜应确保安全未变质,并应烧熟煮透后方可食用。
【网络订餐】
尽量要选择证照齐、环境好、距离近的餐饮经营单位下单点餐,鼓励外卖平台订餐使用“食品封签”,收到食物后及时食用,切勿长时间存放,必要时可对食物再次加热后方可食用。
【外出就餐】
选择具有《食品经营许可证》或《小餐饮经营许可证》的餐饮服务单位,不在无证摊贩处就餐或购买食物,不食用来历不明的食物,不吃感官性状异常和未烧熟煮透的菜肴;慎重选择卤菜凉拼、凉菜冷食、四季豆、野生菌等高风险食品。点菜时要适量,拒绝铺张浪费,践行“光盘”行动
餐饮服务提供者
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管控
【严把加工制售过程】
各餐饮服务提供者要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特别是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学生供餐场所、宴席宴会集中用餐承办餐饮单位、农家乐(民宿)及集中商业圈的餐饮服务提供者,要重点预防食源性疾病和细菌性食物中毒,严格把控食品加工制作关键环节,做到严把六关:即严把食品从业人员卫生健康关、严把食品原材料采购贮存管理关、严把保持食品加工环境整洁关、严把食品加工制作过程关、严把餐饮具清洗消毒保洁关、严把制止餐饮浪费关。做好食品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及时妥善处置本单位食品消费投诉举报,主动回应社会关切,防止舆情造成不良影响。
【提倡理性文明用餐】
对就餐者进行防止食品浪费提示提醒,禁止诱导、误导就餐者超量点餐造成明显浪费,不得在食品经营过程中存在严重浪费;积极推广分餐制,引导消费者使用“公筷公勺”,引导就餐者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制止餐饮浪费,反对食品浪费。
农村集体聚餐的举办者
强化主体责任落实
农村集体聚餐(红白喜事自办宴席)的举办者和承办者对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负责,举办者要自觉履行农村集体聚餐的报告义务,按要求及时、如实向本村(社区)或属地街道报告聚餐基本情况;主动接受、积极配合村干部或属地包保和监督指导干部指导,切实落实食品安全指导意见,积极落实属地管理要求。同时,举办者要对承办者的食品安全状况、问题和隐患进行自检自查,提出改进意见或建议并督促承办者及时整改,确保供应餐饮食品安全。
单位和个人
应做好食品安全应急处置
餐饮服务提供场所内一旦发生疑似食品安全事件,应当立即封存导致或者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及用具、设备设施和现场,向属地街道政府或主管部门以及属地市场监管部门主动报告。消费者在餐饮消费过程中,如发现食品安全问题,请及时拨打12315投诉举报;一旦发生腹泻、呕吐等疑似食源性疾病或食物中毒症状要立即就诊,并保存好就餐凭证、就诊记录等相关证据,及时向当地监管部门报告并配合相关部门调查。
健康防护
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即将来临,人员流动与聚集、境内游和出境游将明显增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温馨提示:假期出行时应注意诺如病毒肠炎、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霍乱、新冠病毒感染、猴痘、食物中毒预防,以及鼠疫、人感染禽流感等传染病的预防;前往热带和亚热带国家和地区旅行需注意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寨卡病毒病等蚊媒传染病预防。
诺如病毒肠炎
每年10月至次年3月是诺如病毒感染高发期,学校、旅行团中常有聚集性疫情发生。主要通过食用污染的食物、饮用污染的水,或接触患者粪便或呕吐物、或其污染的物品、环境等方式传播。常见症状主要有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成人通常以腹泻为主,儿童则较多表现为呕吐。
主要预防措施:
(一)注意勤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处理食物前、外出回家和照顾病人后,要用洗手液或肥皂以及流动水至少洗20秒,确保指尖、指缝、手腕等部位都要洗到。
(二)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尽量吃熟食,不吃生的或未完全煮熟的肉类、海鲜,水果食用前要彻底洗净,饮用水应选择开水或未开封的包装饮用水。
(三)被患者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表面,应及时使用含氯消毒剂或其他有效消毒剂清洗消毒,并立即更换和清洗被污染的衣物或床单等;清洗时应佩戴一次性手套,并在清洗后认真洗手。
登革热、基孔肯雅热
寨卡病毒病等蚊媒传染病
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寨卡病毒病均为蚊媒传染病,由埃及伊蚊、白纹伊蚊叮咬感染者后,携带病毒再叮咬他人导致传播。登革热主要症状包括发热、疲乏、厌食、恶心以及“三痛”(剧烈头痛、后眼窝痛、肌肉和关节痛)和“三红”(面部、颈部、胸部潮红)。基孔肯雅热以发热、皮疹和关节疼痛为主。成人感染寨卡病毒后,约80%无症状,少数人会出现低热、皮疹、结膜炎等轻微症状,通常1周内会自愈;孕妇感染风险较大,病毒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导致“小头畸形”(头部和脑部发育异常)及其他严重出生缺陷。
前往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旅行,应注意做好防蚊虫叮咬措施,孕妇或计划怀孕的女性应尽量避免前往拉丁美洲、加勒比地区等寨卡病毒病高风险区域。
当前我国一些地区仍存在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的传播。国家气候中心预测10月南方多地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降水较常年偏多,相关地区需继续做好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防控措施落实。
主要预防措施:
(一)避免蚊子叮咬。居住或前往有伊蚊的地区时,应在居室内和办公场所使用蚊香、电蚊香液,并安装纱门、纱窗和蚊帐进行防蚊。前往公园、绿化带活动时,应穿着长袖衣服和长裤,并在外露皮肤及衣物上涂抹蚊虫驱避药物。尽量避免在伊蚊活跃时段(上午7点至9点,下午5点至7点)长时间逗留在草丛、树荫等户外阴暗潮湿区域。
(二)灭蚊,清理蚊虫孳生地。室内可使用杀虫气雾剂、电蚊拍、灭蚊灯等工具进行灭蚊。定期清除家庭和单位内的各种积水,包括及时换水清洗水养植物、翻盆倒罐,清理阳台、天台、房前屋后的闲置容器以及定期疏通沟渠、填平洼坑等。
(三)及时就医。若出现发热、皮疹、关节和肌肉疼痛等症状,及时就医,并向医生详细说明近期的旅行史和蚊虫叮咬史。
(四)关注流行区疫情。若计划前往东南亚、非洲、南美洲等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寨卡病毒病流行区,出行前务必查询当地疫情信息,并做好充分的驱蚊防蚊准备。归国后14天内应进行健康监测,密切关注自身健康状况。
霍乱
霍乱为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摄入含有霍乱弧菌的水和食物传播。主要临床症状为不伴发热的严重水样腹泻,可导致快速脱水。脱水表现为心动过速、皮肤失去弹性、黏膜干燥、低血压以及口渴。若治疗不及时或不恰当,会导致严重脱水甚至死亡。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截至2025年8月17日,全球31个国家累计报告超过40.9万例霍乱或急性水样腹泻病例,其中死亡4738例,以非洲地区为主,6个国家病死率超过1%。我国也有零星霍乱病例报告。
主要预防措施:
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尽量吃熟食,不吃生的或未完全煮熟的肉类、海鲜和蔬菜,食用水果前需彻底清洗,饮用水应选择开水或未开封的预包装水和饮料。农村地区举办宴席时,应遵循当地的食品安全管理规定,避免在食品准备环节由于生熟不分导致交叉污染。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发病后,主要症状包括咽干、咽痛、咳嗽和发热等,部分患者可伴有肌肉酸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鼻塞、流涕、腹泻、结膜炎等。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者感染后转为重症的风险相对较高。
主要预防措施:
(一)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勤洗手,尽量避免用手触摸眼、鼻或口;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等。
(二)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尽量避免参加集体活动,及时就医,就医过程中全程佩戴口罩。
猴痘
猴痘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和淋巴结肿大等症状,以直接接触患者的病变部位分泌物、渗出物传播为主,常见的接触方式包括性行为、家庭内密切接触、医疗护理接触等。
主要预防措施:
了解猴痘防控知识,增强自我防护意识,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与猴痘患者或有可疑症状者密切接触,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可疑接触史和近期境外旅行史。前往猴痘流行地区,应提前了解目的地猴痘疫情情况,做好个人防护。遵守国家出入境管理相关规定,配合做好出入境检疫。
食物中毒
每年5-10月为食物中毒高发月份。节假日期间聚餐和在外就餐机会增加,食物中毒风险也相应增加。以微生物所致食物中毒最为多见,野生菌、野生植物等其他中毒也时有发生。
主要预防措施:
外出就餐应选择证照齐全、卫生条件好的餐饮单位。家庭烹饪时要保持烹饪区域清洁,处理食物前后勤洗手,准备食物时生熟分开,烹饪菜肴要烧熟煮透。不采食不明野生蘑菇和野菜。
动物源性传染病
接触家畜家禽、来历不明的野生动物及其环境,可能会感染上鼠疫、禽流感、布病、炭疽、狂犬病等动物源性传染病。
主要预防措施:
(一)避免接触任何来历不明的动物,不捕猎、不食用野生动物,不食用病死动物。
(二)避免进入野禽等动物栖息地,不直接接触鸟类和禽类,不从活禽市场、农贸市场活禽摊档或流动摊贩处购买活禽。
(三)不宰杀、不接触病畜。发现牛、羊等动物突然死亡时,不要私自处理,立即报告当地农业畜牧部门。
(四)被狗猫等动物抓伤或咬伤后,应立即用肥皂水清洗伤口,尽快去医院就诊,接种狂犬病疫苗,必要时遵医嘱注射狂犬病免疫制剂。
(五)不食用未烧熟煮透的肉、蛋、奶等动物产品,选择新鲜、安全的动物食品原料,加工时要注意生、熟分开。/健康科普
出游安全
天气预报
西安市气象台发布“国庆·中秋”假期专题天气预报:根据最新气象资料分析,受副高外围暖湿气流和短波槽共同影响,预计2025年“国庆·中秋”假日期间,我市大部分时段以多云到阴天气为主,其中10月1日凌晨至下午、5日前后有小到中雨。
全市空气清新、体感舒适,最高气温维持在15-25℃之间,总体适宜出行。具体预报如下:
09月30日:多云,后半夜有小雨,14℃~25℃;
10月01日(国庆节):白天中雨转小雨,晚上阴天,16℃~21℃;
10月02日:阴天转多云,早晨有雾,16℃~22℃;
10月03日:多云间阴天,夜间南部山区有小雨,17℃~21℃;
10月04日:多云转阴天,17℃~23℃;
10月05日:中雨转阴天,阵风5~6级,15℃~20℃;
10月06日(中秋节):多云,阵风5~6级,13℃~16℃;
10月07日:多云,12℃~15℃;
10月08日:多云转阴天,15℃~22℃。
内容来源:应急管理部
中国疾控中心
西安应急管理
西安气象
★
★
★
★
来源:西安国际港务区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