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国团圆”,是刻在我们中国人骨血里的精神图腾。它不仅是佳节时分亲人的欢聚,更是个人命运与民族发展紧密相连的深层共鸣,是一种源自历史、照映现实、通往未来的磅礴力量。而这份力量的见证者与守护者之一,正是我们——平凡的档案工作者。我们守
于无声处守兰台 家国同梦共前行
【贾欣蒙】“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国团圆”,是刻在我们中国人骨血里的精神图腾。它不仅是佳节时分亲人的欢聚,更是个人命运与民族发展紧密相连的深层共鸣,是一种源自历史、照映现实、通往未来的磅礴力量。而这份力量的见证者与守护者之一,正是我们——平凡的档案工作者。我们守护的,正是家国记忆最原始的“底稿”。
这记忆,关乎一个个具体的人的悲欢与权益。
就在不久前,我们查阅大厅接到一个来自深圳的急切电话:“是襄阳市档案馆吗?1985年至1997年我在襄阳工作,但这12年间的档案已全部遗失,现在影响到我退休待遇,你能帮我查到吗?”谷先生的话像一块重石,压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上。幸运的是,我们没有辜负这份千里之外的托付。当工作人员将找到的档案细节一一报出:“查到了1985年您从湖北省轻工学院毕业分配至襄阳的《报到证》、1996年您工作单位登记的《人员花名册》、还有1997年您调至深圳的手续存根”,电话那头是长久的沉默,随后是抑制不住的、带着哽咽的连声道谢。我们明白,我们找到的不是几张纸,而是一个人职业生涯中至关重要的十二年凭证。
也正因如此,他拒绝了便捷的邮寄,执意要跨越千里,亲自完成这场与青春的“重逢”。当他如约而至,泛黄档案上鲜红的印章,与他眼中闪烁的泪光交相辉映。这无声的一幕,胜过千言万语,我们真切地体会到,守护档案,就是守护人民的切身利益,就是守护千万个家庭的团圆和美满。
这家国记忆,更关乎民族精神的赓续与未来的征程。
今年夏天,我们档案馆的安静被一群“襄阳小记者”的活力点燃。在档案文化墙边,孩子们变成了“历史小侦探”。他们知道了档案馆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兰台”,还认识了用忠诚和担当守护《一号机密》的“秘密英雄们”!走进《百年风华》展厅,讲解员阿姨变成了“故事大王”,她讲起萧楚女来襄阳播种“革命火种”的故事,孩子们的眼睛瞪得大大的,仿佛看到了那颗闪闪发光的火种,正飞进自己的心里。最后,孩子们变成了“时间旅行者”,在编研展示区翻开了《襄阳百年影像》这本神奇的“城市相册”。“哇!这是我们的江边!原来一百年前是这样的!”惊呼声和笑声充满了大厅。
这堂思政课没有黑板和粉笔,却让历史活了起来,在孩子们心中唱起了最动听的歌。而信仰的种子,就这样通过档案的脉络,悄无声息地种进了孩子们的心田。我们看到,档案不再是尘封的故纸,而是滋养新一代的沃土,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而这两个看似不同的场景,却共同映射出我们档案工作的深邃内涵与时代价值。我们既是权益的守护者,用严谨和专业为个人的人生轨迹作证;我们也是精神的传承者,用温度和情怀为民族的集体记忆塑魂。一方查阅台,我们为群众排忧解难,守护“小家”的安稳;一方展览厅,我们为社会铸魂育人,擎起“大国”的信仰。
档案工作,平凡、琐碎,甚至常伴寂寞。但我们深知,这一卷卷档案,承载的是我们来时的路,标注的是我们未来的航向。它告诉我们,“携手向前”的底气,来自于对历史的清晰认知;“家国团圆”的盛景,离不开对共同记忆的悉心守护。
值此国庆来临之际,让我们从谷先生感激的笑容中,从小记者们闪亮的眼眸中,再次汲取前行的力量。让我们继续做无声兰台的守护人,做家国故事的讲述者。让我们以档案为舟,以责任为桨,载着个人的梦想、家庭的期盼与民族的复兴伟业,在时代的洪流中,同心同德,携手向前,共赴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来源:食尚襄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