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母婴消费市场规模为76299亿元,预计2027年达到89149亿元,2025-2030年增速将提升至14.2%。
近年来,我国婴幼儿医健服务体系持续完善,国家育儿补贴等多项重磅政策相继出台。
伴随市场需求转变升级下,中国母婴消费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母婴消费市场规模为76299亿元,预计2027年达到89149亿元,2025-2030年增速将提升至14.2%。
2025年9月27日下午,由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母婴营养专业委员会主办,美素佳儿心身健康科学在线协办的“第四届母婴营养与心身健康学术研讨会”圆满召开,行业各领域权威专家、教授共同聚焦活性营养、早阶免疫等话题展开深入探讨,为解决当前母婴营养问题提供科学方案。
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母婴营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汪之顼教授、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执行副会长厉梁秋、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段涛教授,以及荷兰皇家菲仕兰中国特殊营养品业务集团首席市场营销官薛洁女士等嘉宾出席会议。
在中国母婴行业从过去粗放式增长向精细化、科技化、健康化喂养方向加速迈进的过程中,会有哪些创新性的育儿理念、产品服务和解决思路?在“生命早期1000天”的关键时期,新手爸妈又该如何科学育儿?
一、“生命早期1000天”为何至关重要?
汪之顼教授在此次大会致辞中强调,生命早期1000天是免疫系统发育和慢性病预防的“不可逆”关键窗口期。
政策端,《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明确将“生命早期1000天营养健康行动”为六项重大行动之首。
年幼儿童中挑食、偏食、厌食等饮食行为问题时有出现,肥胖超重和微量营养元素缺乏的“隐形饥饿”问题依然突出。
调查显示,1~2岁、2~3岁儿童中饮食行为问题的检出率分别为26.71%和51.55%,过半的幼儿吃饭让人“不省心”。[1]
与此同时,营养不良的问题也不容忽视:0~1岁组发生率为4.6%,1~2岁上升至10.1%,2~5岁仍有12.0%。[2]
2017年《柳叶刀》(The Lancet)的早期儿童发展系列研究也曾指出,全球有约2.5亿(43%)的儿童在生命早期处于发展潜能受损的高风险中。
生命早期的营养缺乏、失衡乃至不良饮食因素暴露,可能增加婴幼儿发生自闭症、多动症,以及成年后罹患精神类疾病的风险,并且难以通过后续生命进程中的营养补充逆转。
婴幼儿营养需求具有特殊性,“儿童专属”营养强化制品将成为未来技术重点。
二、解码活性营养:构建婴幼儿免疫根基之道
活性营养在婴幼儿免疫屏障构建、生长发育及认知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次大会特邀多位权威专家,围绕活性营养的前沿研究与实践应用进行了深入交流与分享。
生命早期营养分为三个阶段:孕期营养、0-6月的母乳喂养和7-24个月的辅食添加期。
每年,我国新增约90万例出生缺陷儿,平均每半分钟就有一名缺陷儿降生。这些因先天性结构畸形、功能异常或代谢问题导致的“生命遗憾”,有研究显示,超过40%的出生缺陷可通过科学干预预防,其中做好微量元素的补充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数个国家的研究都表明,缺铁是一种普遍现象,健康育龄女性中缺铁的发生率为29%-58%,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为27%-47%。铁元素缺乏则会影响中性粒细胞的生成与功能,损害先天性免疫能力;[3]
除了传统核心营养素,在妊娠期这一特殊生理阶段,乳铁蛋白的补充显示出独特的应用价值。
其强大的铁离子结合与转运能力,可通过增强肠道对铁的吸收效率与促进铁离子的体内转运,成为一种防治缺铁性贫血的有效策略。它还能通过激活抗原递呈细胞、调节细胞因子分泌等间接途径,系统性地增强机体的免疫防御能力。
在0-6月的母乳喂养阶段,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陈同辛教授强调,虽然母乳是婴幼儿最佳营养来源,但在无法母乳喂养的情况下,强化乳铁蛋白、骨桥蛋白、母乳低聚糖等活性成分的婴配奶粉具有重要价值。
研究显示,强化乳铁蛋白有助于降低婴幼儿便秘、腹泻等常见疾病的发生率;
而以低聚半乳糖(GOS)模拟母乳低聚糖(HMOs),也有助于促进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有益菌群的定植。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6个月以内婴儿的纯母乳喂养率仅为29.2%[4],这个数字不仅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设定的50%目标,也低于全球约48%的世界平均水平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另外,在2023年新国标实施以来,中国婴配粉迈向了更全面和科学的阶段,对不同段位的奶粉所添加的成分都提出更严格的要求。
婴配粉市场进入竞争白热化阶段。
精细化育儿时代,婴配粉产品如何科学升级,才能做更受父母信赖的好产品?
江南大学周鹏教授以《活性营养科学实验的新进展》为题,分享了婴幼儿配方粉活性营养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母乳作为婴配粉的“黄金标准”,“好奶粉”的目标就是配方越来越接近母乳,逐步缩小两者之间的差异有助于提升婴配粉的营养和健康功效。
周鹏教授表示母乳喂养和婴儿配方奶粉喂养在婴儿的短期和长期健康方面仍有差距,这可能与母乳与婴配粉中乳清蛋白与酪蛋白的比例,以及乳清蛋白和酪蛋白中的亚成分不同而引起的。
要提升婴配粉的营养和健康功效,创新主要通过“配方优化”与“工艺创新”两种方式。
在配方优化方面,关注酪蛋白等“重要营养物质”的组成及结构、乳低聚糖等“功能性活性物质”的组成及功效两个方面。
酪蛋白在乳中是以球形、椭球形或者棒状的酪蛋白胶束的结构存在。酪蛋白胶束结构越紧密,消化速度就越慢。
在功能活性物质方面,母乳低聚糖(HMOs)作为仅次于脂肪和乳糖的第三大固体成分,添加HMOs的高端配方奶粉成为市场焦点。
据Future Market Insights发布的一份报告,预计2017年至2027年全球HMOs市场复合增长率达14.6%,市场估值将超过7600万美元。
HMOs在母乳中存在200多种不同结构,乳低聚糖的强化也是婴配粉设计的重点方向。
最新研究发现,已有婴配粉基于乳源、乳清原料的优选以及个别低聚糖的单独强化,使得低聚糖种类达到8种,总体含量比普通婴配粉的平均值高1倍以上。
在工艺创新方面,婴配粉是经过一系列热加工过程的配方食品,其营养及活性物质容易在加工过程中发生改变,因此,创新婴配粉的适度加工技术和工艺将有助于提升营养和功效。
Friso美素佳儿心身健康科学在线Anouk L Feitsma博士分享了美素佳儿在活性营养乳脂领域的研究成果。
添加50%乳脂的婴儿配方,在临床试验中表现出更柔软的粪便质地、更低的哭闹频率与胃肠道不适症状,有助于提升宝宝的整体舒适度与肠道健康。
此外,乳脂中的短链和中链脂肪酸则能够为肠道上皮细胞供能,支持肠道屏障功能,具备一定的抗炎与免疫调节潜力。
在圆桌讨论环节,与会专家还围绕多个热点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综合国家政策、消费升级与行业迭代之势,母婴赛道正在迎来一场围绕“营养活性”的深度变革,不断为行业发展注入全新动能,开辟前行新方向。
三、AI接棒破局精准喂养难题
据小红书&凯度联合发布的2025婴配粉喂养趋势报告中,关于喂养宝宝遇到的痛点调查中,吐奶、消化吸收不好、腹胀便秘位于前三位。作为拥有154年历史的国际乳企,菲仕兰旗下美素佳儿品牌始终专注于生命早期营养研究,推出过【5重HMO】美素佳儿源悦幼儿配方奶粉3段、【乳铁蛋白】皇家美素佳儿幼儿配方奶粉3段两款产品。另外,美素佳儿还在拥抱人工智能,为解决更多喂养难题提供创新性解决方案。
艾瑞咨询报告显示,中国智能母婴设备渗透率已从2020年的5.3%跃升至2023年的18.7%,预计2025年达到27.6%。[5]
消费者调研进一步指出,73.5%的家长愿为AI技术支付10%-20%溢价,高收入家庭(月收入≥3万元)的接受度更高达28.6%。[5]
这一系列数字背后,是AI技术在智能化、个性化、精准化以及情感化多个维度上的全面突破。
婴幼儿免疫力是其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然而在养育过程中如何促进婴幼儿免疫力仍然缺乏系统指导方案。
伴随科学育儿已成为现代家庭普遍追求的育儿准则。网络上千篇一律的“标准答案”已难以打动新一代父母,他们更青睐“千婴千面”的个性化服务。
为解决这一痛点,美素佳儿率先发力,联合复旦大学共同研发推出首套覆盖多维度的AI免疫健康与喂养智能化工具,通过科技创新于消费者建立深度链接,传递品牌价值与理念。
该工具涵盖科学喂养、行为运动、神经心理和免疫健康等多个维度,通过筛查评估、指导建议等功能,为家长提供科学、全周期的育儿支持,帮助家长有效判断孩子不同成长阶段的健康状况、减少育儿困惑,促进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四、结语
大会主席汪之顼教授在总结中表示,本届研讨会以“活性营养 护航新生”为核心,汇聚了多学科智慧与产学研合力,为母婴营养与心身健康提供了新的科学证据与实践启示。
母婴健康不仅是医学议题,更是社会发展与民族未来的重要命题,需要政策、科研、临床与家庭的协同推进。展望未来,母婴营养与心身健康研究将更注重个体化、智能化与全生命周期管理。
参考文献:
[1] 张洁,邵金玲,刘蓉. 1~6岁儿童饮食行为问题与喂养行为的调查分析[J]. 妇儿健康导刊,2024,3(2):52-55.
[2] 于长征. 0~5岁儿童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探讨[J]. 医药前沿,2015,5(1):147-149.
[3] Up-to-date:成人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的病因与诊断
[4] CDRF,中国母乳喂养影响因素调查报告,2019年2月
[5] CBME洞察,渗透率三年翻三倍,AI如何撬动母婴市场的财富新增量,2025年4月29日
本文为FBIF食品饮料创新原创,作者:April,转载请联系授权。
来源:FBIF食品饮料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