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播2集…飙升榜第一!鹅厂这部新剧,又是2025黑马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8 04:22 1

摘要:“8.3分、1.2亿、15亿播放”——这些数字在朋友圈刷屏时,我正蹲地铁里啃包子,差点被噎到:一部盗墓剧,怎么又把年轻人集体薅回坑底?

“8.3分、1.2亿、15亿播放”——这些数字在朋友圈刷屏时,我正蹲地铁里啃包子,差点被噎到:一部盗墓剧,怎么又把年轻人集体薅回坑底?

答案其实不复杂。

它把“原著党”最在意的两个字——“真”和“爽”——同时做到了及格线以上。

先说真:潘安子砸了2000万,1:1抠出一座地下墓穴,连砖缝里的青苔都按战国纹路长。

中科院考古顾问蹲在片场,一句“这机关在湖北曾侯乙墓里出现过”,直接把道具组逼到连夜改图。

于是观众看到:翻板不是塑料泡沫,是实打实的七米深坑;尸蟲不是五毛特效,是黏菌+硅胶+真腐木养出来的“活体”。

这种“钱和脑子一起烧”的玩法,近年国剧里少见。

再说爽。

徐振轩为一场水下戏减重15斤,拒绝替身,肺活量拉到4800,拍到最后毛细血管爆裂,眼睛通红。

吴镇宇把“三叔”那股子老炮儿江湖气演成“抽烟只抽半根,剩半根留给仇人”的狠劲,连南派三叔本人都发微博:他比我写的还像。

年轻观众要的就是这种“肉身献祭式”的诚意——你玩真,我就买单。

更狠的是IP运营。

剧还没播完,原著小说加印10万册,印厂机器连夜冒烟;抖音#吴邪私家笔记特效#话题里,有人把“尸洞”场景剪成密室逃脱攻略,点赞破百万;腾讯视频顺势官宣互动游戏,玩家可以第一视角选装备下墓,评论区清一色“钱包就位”。

北京环球影城也闻着味来了,谈判桌上传出的消息:他们想把那座1:1墓穴直接搬进园区,让游客线下体验“掉坑”——真·沉浸式氪金。

当然,也不是没有隐忧。

第二季确定写“云顶天宫”,那是《盗墓笔记》系列里最难拍的一段:雪线以上,特效量翻倍,观众阈值也被第一季拉高。

潘安子能不能继续砸钱?

徐振轩的体重还扛得住更冷的水?

南派三叔亲自当编剧,填坑速度能不能跑赢网友的“考古”弹幕?

都是悬在头上的剑。

可转念一想,国产剧难得有一次把“盗墓”拍出了“考据+爽感”的双杀,就算后面翻车,也值了。

毕竟,地铁里那口包子噎得我直翻白眼时,是手机里的1.2亿播放救了我——人还没进墓,先被数据埋到脖子,这体验,挺盗墓的。

所以,别问年轻人为什么上头。

他们只是想看:在满屏抠图和替身的时代,还有人愿意把真家伙扔进坑底,再拉自己一起跳。

跳不跳?

留言区吱一声,给句实话。

来源:坦荡的帆船VVS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