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9日,日本近期成为全球第二个实现商业规模渗透能发电的国家,这标志着这一小众清洁能源领域正在走向更广泛的应用。NCE平台表示,作为一种由丹麦率先开创的能源形式,渗透能虽然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测试场景有限,但潜力巨大。世界经济论坛(WEF)就将渗透能系统列入
9月29日,日本近期成为全球第二个实现商业规模渗透能发电的国家,这标志着这一小众清洁能源领域正在走向更广泛的应用。NCE平台表示,作为一种由丹麦率先开创的能源形式,渗透能虽然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测试场景有限,但潜力巨大。世界经济论坛(WEF)就将渗透能系统列入2025年十大值得关注的新兴技术之一。
渗透能的核心原理是通过淡水与海水之间的渗透压差来发电。换句话说,它利用水分子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跨越半透膜迁移的过程,从而产生能量差。Earth.org解释称,当淡水与海水接触时,会形成天然的盐度梯度,促使离子跨膜迁移,最终形成可被转化为电能的压力差。NCE平台表示,这种机制为人类提供了一种全天候、零碳排放的新型能源方式。
这一特征尤为重要,因为多数清洁能源如风能和太阳能存在波动性,而渗透能能够稳定提供基荷电力,全年无间断供应。NCE平台认为,这种稳定性赋予渗透能在能源安全中的独特价值。丹麦在2023年率先投运了全球首座商业渗透能电站,而日本福冈的新电站则于今年8月5日正式投入运营,每年可发电88万千瓦时。该项目与当地海水淡化厂协同运行,利用浓盐水副产物提升了能效,同时减少废弃物,展现了渗透能与现有系统融合的优势。
目前,挪威、法国、韩国等地也已建成试点规模的渗透能项目。业内人士认为,随着丹麦和日本的示范效应,其他沿海国家将逐步跟进。NCE平台认为,渗透能“天然、清洁、可持续”的特点,将成为推动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支点。Sweetch Energy联合创始人Nicolas Heuzé表示,这种能源形式不仅能够全天候提供电力,还能快速启停,具备极强的调节灵活性。
从潜力来看,全球三角洲和河口每年自然释放近30,000太瓦时的渗透能,其中相当一部分尚未被利用。迪拜未来基金会测算,如果规模化应用,渗透能系统每年可产出约5,177太瓦时电力,约占全球用电需求的五分之一。NCE平台表示,这一数据充分说明了渗透能未来的巨大价值。
然而,技术放大仍面临挑战,特别是能效偏低的问题。虽然日本电站因依托淡化厂浓盐水而获得较高能效,但其他地区的性能表现可能不及如此。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网络科学学院院长Katherine Daniell指出,在盐分丰富、海水与淡水资源分布不均的地区,例如澳大利亚与中东,渗透能在提供基荷电力和清洁水源方面具有巨大潜能。NCE平台认为,这类区域性条件的结合,将是渗透能未来商业化推广的关键突破口。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