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科普月|科学时光机:重启摩尔根的实验室!带你破解遗传的神秘线索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9 14:53 1

摘要:在155年前的9月25日,一位改变遗传学历史的科学家——托马斯·亨特·摩尔根诞生了。听到这个名字,你或许不太熟悉,但说起果蝇实验,那可是现代遗传学的革命性实验。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摩尔根的果蝇王国,开启一场DNA密码的破译之旅!

在155年前的9月25日,一位改变遗传学历史的科学家——托马斯·亨特·摩尔根诞生了。听到这个名字,你或许不太熟悉,但说起果蝇实验,那可是现代遗传学的革命性实验。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摩尔根的果蝇王国,开启一场DNA密码的破译之旅!

托马斯·亨特·摩尔根(Thomas Hunt Morgan,1866年~1945年)

年轻时的摩尔根对大自然充满兴趣,喜欢在野外观察海星、蠕虫和青蛙,但让他“一战成名”的实验主角,却是——一只不起眼的小果蝇。

1900年代初,科学界对遗传规律还知之甚少。摩尔根在哥伦比亚大学的一间小实验室里,搭建起了一个简陋却“神奇”的果蝇养殖站。他把这些果蝇安置在一个个奶瓶大小的瓶子中,每天观察它们的翅膀、眼睛、体色的变化,足足研究了上万只果蝇。

摩尔根在观察瓶中的果蝇

终于,在1910年,奇迹出现了!一只果蝇长出了白色的眼睛,这和其他红眼果蝇完全不同!摩尔根灵机一动:这可能是基因变异造成的!更重要的是,他通过一代代果蝇的交配实验,发现这种变异和性别有关——也就是说,某些基因是“住”在X染色体上的!这个发现就像点亮了遗传学的灯塔!摩尔根不仅验证了基因存在于染色体上,他和团队还通过果蝇这个“小小主角”,建立起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图谱(遗传图谱),他的学生阿尔弗雷德·亨利·斯特蒂文特绘制了世界上第一张遗传图谱。别看果蝇小,它们可是遗传学实验中的“超级明星”!

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摩尔根最终在1910年5月迎来了突破性的发现。他在一排红眼果蝇中,偶然捕捉到了一只罕见的白眼雄性果蝇。这只果蝇的出现,让摩尔根兴奋不已,他立刻将其单独饲养,并倍加呵护。

在摩尔根的精心照料下,这只白眼果蝇与一只红眼雌性果蝇成功交配,并将突变的基因传给了下一代。十天后,第一代杂交果蝇诞生,全部呈现红眼特征。但摩尔根并未因此失望,因为他深知孟德尔的显性基因理论。在随后的实验中,他用第一代杂交果蝇互相交配,产生了第二代杂交果蝇。经过漫长的等待,他终于得到了第二代杂交果蝇,其中红眼与白眼的比例大致为3:1,这与孟德尔从豌豆实验中总结的遗传规律完全吻合。摩尔根对此深感敬佩,实验结果也让他对孟德尔的理论有了更加坚定的信念。

如果你对摩尔根的故事感兴趣的话,来北京科学中心2号楼一层的“科学再发现”主题展吧,走进摩尔根的果蝇实验室,亲手观察果蝇的遗传奥秘!在这里,你不仅能探索基因的世界,还能体验那些彻底改变人类认知的科学瞬间。

让我们一起成为基因的解码者,追寻生命的微小奇迹吧!

弘扬科学家精神

播撒科学的种子

让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两翼齐飞

来源:光明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