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汇聚民族复兴力量 马煜昊 侯子婵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9 15:54 1

摘要: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这场艰苦卓绝的伟大战争中,中国人民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伟大抗战精神,深刻塑造了现代中国的发展轨迹。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宏伟征程中,我们要准确把握伟大抗战精神的科学内涵,深刻理解伟大抗战精神的时代价值,弘扬伟大抗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这场艰苦卓绝的伟大战争中,中国人民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伟大抗战精神,深刻塑造了现代中国的发展轨迹。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宏伟征程中,我们要准确把握伟大抗战精神的科学内涵,深刻理解伟大抗战精神的时代价值,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将纪念活动激发出的强大正能量转化为推动青海改革发展稳定的实际行动,为青海各族儿女牢记嘱托、勇担使命,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青海篇章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一、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铸就的崇高精神丰碑

历史长河奔腾不息,抗战精神薪火相传。在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伟大抗战精神是我们党在艰苦卓绝斗争中领导铸就的巍巍精神丰碑,是中国人民近代以来顽强抗争砺炼的强大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在战胜磨难挑战中浴火重生的鲜明精神标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需要强大的实力保障,也需要强大的精神支撑。伟大抗战精神彰显着中华民族骨子里的性格、血脉里的基因,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强劲动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风险和挑战的远征。漫漫征程,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必须继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做到愈难愈进、愈险愈进,不断夺取新的更大胜利。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呈现出中华儿女深厚的民族认同与爱国担当。以“忠”为内核的“精忠报国”传统,始终是中华民族所依循的价值主旨。尽管近代中国一度处于亡国灭种的危险境遇,但这种精神韧性从未断绝,反而在抗争与觉醒中持续升华,凝练为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自觉拥护与认同。抗战期间,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的企图,这种基于民族认同的爱国担当被空前激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无数中华儿女将自身命运同国家前途紧紧相连,凝结为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集体意志,造就了青海骑兵师东征抗日等壮举。在爱国情怀的感召下,亿万人民团结一致,以铮铮铁骨铸就了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涅槃重生、走向复兴的光明前景。

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彰显了中华民族崇高的精神风骨与正义坚守。中华民族向来重视对“义”的推崇,“舍生取义”是在生死抉择之际人格尊严的终极体现。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便是对“史策丹心”这一传统道德风骨与浩然正气的升华。在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的危急关头,这种民族气节激励着中华儿女将个人的生命价值熔铸于民族大义之中。即便是远离抗日主战场的青海人民亦奔赴一线,不畏牺牲、奋勇杀敌,涌现出马登云、朱祥等大批抗日烈士,展现了为维护民族独立和尊严而甘愿牺牲的凛然风骨。无数中华儿女以生命捍卫民族尊严的壮烈抉择,反映出中国人民对理想信念和正义公理的不懈坚守,铸就了中华民族历久弥坚、生生不息的精神脊梁。

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展现了中国人民顽强的抗争意志与斗争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对“勇”的弘扬,勤劳勇敢、敢于斗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这种“勇”并非匹夫之勇,而是植根于民族精神底蕴的斗争意志与坚贞气概。面对装备精良、凶残无比的日本侵略者,中国人民从未屈服,而是用长达十四年的艰苦斗争,以无畏的反抗意志凝聚起同仇敌忾的磅礴力量,以无数的血肉之躯构筑起救亡图存的钢铁长城。这种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深刻反映了中华民族在逆境中敢于亮剑、勇于斗争、绝不屈服的坚定信念,构成我们在抗日战争中克敌制胜的精神武器。

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昭示了中国人民坚定的战略定力与精神韧性。其深植于中华民族对“韧”的深刻体认,展现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刚健品格。在漫长的抗战岁月中,中国人民以这种持久韧性与战略定力,既清醒地认识到敌强我弱的客观现实以及斗争的长期性、残酷性,又能在战略层面坚定终将战胜侵略者的信心,于困局中孕育胜利希望,在斗争中积蓄反攻势能。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中更是以敏锐的眼光和科学的研判,将这种必胜信念升华为战略自觉,彰显了中华民族面对强敌时的精神韧性,至今仍深刻启示我们在民族复兴征程中必须保持历史耐心与战略定力。

二、伟大抗战精神是新时代实现民族复兴的宝贵精神财富

“历史承载过去,也启迪未来。”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永恒的精神财富,鼓舞了中华儿女为争取民族独立抛头颅、洒热血,也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

伟大抗战精神是淬炼政党品格的重要精神力量。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关键一环。中国共产党作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在领导全民族抗战的过程中,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和使命担当,建立起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凝聚起全民抗战的统一意志,成为伟大抗战精神的核心塑造者。新时代,面对“两个大局”的交织激荡,伟大抗战精神持续涵养着我们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锻造着我们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的自我革命品质;砥砺着我们党勇于知重负重、攻坚克难的坚强斗志;锻造着我们党在复杂环境中保持战略定力、站稳政治立场的坚定信念,为中国共产党推进自我革命、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提供了不竭的精神源泉。

伟大抗战精神是砥砺复兴之志的强大思想动能。伟大抗战精神是现代中国精神图谱的重要内容。其以共同历史记忆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有力支撑,深度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将复兴意志熔铸于亿万人民的奋斗实践;其所蕴含的爱国情怀,激发着各族人民的历史主体意识,沉淀为全体中华儿女对强国复兴的自觉追求;其所蕴含的民族气节,挺立中华民族伟岸的精神脊梁,构成维护国家安全和民族尊严的强大支柱;其所蕴含的英雄气概,赋予我们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的勇气与智慧,让我们以坚强意志直面新征程上的新挑战;其所蕴含的必胜信念,激励着我们以坚定的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持之以恒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整合全民力量、凝聚复兴共识构筑了强大的精神场域。

伟大抗战精神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关键价值指引。伟大抗战精神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丰碑,更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遗产。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构筑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拯救人类文明、保卫世界和平作出了重要贡献,彰显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其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彰显了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的责任担当;“视死如归、宁死不屈”体现了对人类正义公理的矢志坚守;“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突出了反对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的斗争意志;“百折不挠、坚忍不拔”强调了面对共同危机的必胜信念。在全球格局深刻演变、国际秩序面临重构的当下,伟大抗战精神为世界人民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供了弥足珍贵的价值坐标,构成了维护共同安全、消弭战争根源的重要指引。

三、以伟大抗战精神激发万众一心的团结伟力

筑牢精神根基,方能勇毅前行。我们要讲好抗战故事,把伟大抗战精神一代代传下去,不断从中汲取力量,为持续推进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青海篇章注入持久动能。

将伟大抗战精神融入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锻造民族复兴的坚强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也是民族复兴伟业的领导核心。我们须在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中不断提升党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其一,以伟大抗战精神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站稳人民立场、践行群众路线,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强大法宝作用,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聚最广泛的人心和力量。其二,以伟大抗战精神淬炼勇于自我革命的政治品格,发扬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持续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确保党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其三,以伟大抗战精神增强履职担当的斗争本领,将其转化为新时代党员干部应对挑战、抵御风险的实际能力,确保党在民族复兴的壮阔征程中始终成为坚强主心骨,为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最根本的保障。

将伟大抗战精神融入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筑牢民族复兴的理想信念之基。人民是抗战胜利之本,也是实现民族复兴的主体力量。新时代,须在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之中深入传承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使其成为涵育精神境界、凝聚价值共识的重要内容。其一,以伟大抗战精神滋养爱国主义教育体系的建构,将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公民道德建设和国民教育总体规划,使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英雄气概和必胜信念在广大人民心中扎根。其二,创新拓展伟大抗战精神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载体,充分发挥位于西宁市的抗日阵亡将士纪念亭等设施的独特作用,以多种形式讲好抗战故事、弘扬抗战精神,激发全民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其三,全面提升伟大抗战精神的教育实效,引导全社会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之融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方面面,真正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遵循,从而在民族复兴伟大征程中凝聚起万众一心、攻坚克难的磅礴伟力。

将伟大抗战精神融入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营造民族复兴的良好国际环境。历史警示我们,人类命运休戚与共。在“两个大局”交织激荡中,将伟大抗战精神融入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是营造和平发展环境的必要之举。其一,以伟大抗战精神彰显中国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的坚定立场,依托其历史叙事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展现负责任大国形象,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理解认同。其二,以伟大抗战精神彰显和平与发展是我们的共同事业、公平正义是我们的共同理想、民主自由是我们的共同追求,旗帜鲜明反对一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其三,将伟大抗战精神融入对外交流实践,深挖抗战时期国际友人与中国人民的深厚情谊,生动诠释人类命运与共、开创未来的真谛,凝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广泛共识,为世界和平、发展、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青海日报》(2025年09月29日 第7版:理论)

来源:青海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