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者传播计划》栏目走进景德镇,探寻文化遗产在当代“活”起来的答案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9 16:06 1

摘要:汪浩轻抚展台上的浑天仪酒器,向栏目组讲述创作过程中的艰难突破。“玄穹铜沁釉”的配制需要让釉色在1000多度高温下呈现青铜包浆效果,前15次烧制均告失败。最终在第16次才突破技术瓶颈。龙纹雕刻更是要求极高精度,最细的龙须直径仅0.3毫米,需特制刻刀一点点雕凿。

一道釉色,历经十六次浴火重生;一根龙须,精雕0.3毫米的极限挑战。汪浩的坚守,正是景德镇千年不息窑火的一个当代缩影。

“我们宁愿作品少而精,也不愿粗制滥造。”

景德镇陶瓷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副教授汪浩面对《守护者传播计划》栏目的镜头,道出这句创作理念。在他看来,次品不能承载文明的重量。

近日,“新时代、新媒体、新史迹”《守护者传播计划》大型人文访谈栏目组走进景德镇,在这座有着两千多年冶陶史的“千年瓷都”展开采访,走进汪浩背后的故事。

汪浩轻抚展台上的浑天仪酒器,向栏目组讲述创作过程中的艰难突破。“玄穹铜沁釉”的配制需要让釉色在1000多度高温下呈现青铜包浆效果,前15次烧制均告失败。最终在第16次才突破技术瓶颈。龙纹雕刻更是要求极高精度,最细的龙须直径仅0.3毫米,需特制刻刀一点点雕凿。

这种对完美的极致追求,源于他对文化传承的敬畏。“浑天仪作为中国古代天文观测的瑰宝,是世界首台自动天文仪器,比西方同类发明早1500年。”在汪浩看来,复原浑天仪不仅是对古代天文科技的致敬,更是对文化根脉的守护。他的个案折射出的是景德镇整座城市的文化自觉。

“一部中国陶瓷史,半卷峰峦在景德。”这座因瓷而名、因瓷而兴的城市,在千年前就写下了“匠从八方来,器成天下走”的传奇故事。从宋真宗将年号“景德”赐予这座制瓷小镇开始,它就与中国陶瓷文化发展紧密相连。明清时期,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中心,御窑厂的设立将其推向工艺巅峰。

近代以来,随着工业化生产和外来文化冲击,传统制瓷技艺曾一度面临传承危机。老匠人逐渐离去,年轻一代对传统技艺兴趣减弱,千年瓷都面临如何赓续文脉的历史命题。

《守护者传播计划》栏目组在景德镇的走访中发现,当代景德镇已经形成一个多元化的文化守护者生态。在这里,有坚持传统窑口的老艺人,数十年如一日地守护着古老的烧制技艺;有致力于陶瓷创新的青年设计师,将现代美学融入传统工艺;有陶瓷大学的教授学者,培养新一代陶瓷人才;还有众多默默无闻的普通工匠,在各自的岗位上延续着瓷都的血脉。

汪浩只是这个庞大生态中的一员。他的价值不仅在于个人艺术成就,更代表了这种守护者精神的当代体现——在尊重传统基础上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面对“文化遗产如何活在当下”的时代命题,景德镇的守护者们用实践给出了答案。汪浩在采访中表示:“博物馆的监制是‘守正’,保证历史不走样;我的监制是‘创新’,让历史能被感知。”这种“守正”与“创新”的辩证统一,正是文化传承的核心要义。

《守护者传播计划》栏目组观察到,在当代景德镇,传统陶瓷技艺正在以多种形式融入现代生活:陶瓷文创产品成为年轻人追捧的对象,陶瓷体验工作坊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陶瓷设计与现代科技结合开创出新的应用领域。文化遗产从“博物馆里的记忆”真正转变为“生活中的元素”。

在文创领域,以往高冷的陶瓷艺术变成了年轻人追逐的潮流单品。无论是陶溪川文创街区周末集市上那些融合了现代设计语言的创意杯盏,还是御窑厂博物馆推出的、以出土文物为灵感的复刻品文创,都成为社交媒体上的“爆款”和年轻人争相购买、打卡的对象。

在体验经济方面,陶瓷工作坊已成为景德镇旅游的核心吸引力之一。陶溪川的夜间经济因其独特的工业遗产风貌和艺术氛围而闻名,游客不仅在此欣赏展览,更可以亲手体验拉坯、画瓷的乐趣;而三宝国际陶瓷村则以其依山傍水的自然环境和国际化的艺术聚落气质,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爱好者在此驻足、创作和消费,成为深度体验瓷都文化的必到“打卡地”。

在高端传承领域,景德镇名坊园则聚焦于非遗保护与传承,汇聚了众多国家级、省级大师工作室和代表传统技艺顶尖水平的“手工制瓷名坊”。它并非简单的旅游景点,而是致力于传承和保护中国陶瓷传统技艺,确保了千年制瓷技艺的精髓得以保存和延续。

正是在这样的探访中,《守护者传播计划》栏目组用镜头记录下大师们坚守的传统绝技,也捕捉到古老瓷都焕发的新生机。通过走进这些鲜活的文化遗产地,栏目组深刻认识到——《守护者传播计划》栏目的价值不仅在于记录,更在于搭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

“新时代、新媒体、新史迹”《守护者传播计划》大型人文访谈栏目通过深度对话文化传承中的创作者、传播者、分享者和使用者,展现他们的成长之路、成功之作与心路历程,塑造鲜活真实的“守护者”形象与精神。这种传播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双向的互动。栏目划分为《大国陶瓷》《大国巨匠》《大国非遗》《大国荣耀》《大国小康》等核心板块,构建多元内容呈现与深化传播的切实载体。让守护被看见,让传承被共鸣——这正是媒体在文化传承中的新时代使命。

随着传播计划工作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文化守护者故事将通过《守护者传播计划》栏目呈现在公众面前。

汪浩的浑天仪作品全球限量1300套,正如他所说:“1300套,就像1300颗种子,每一颗都能在生活里长出文化的根。”从一人到一群,从一艺到一城,千年瓷都的守护者群像正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缓缓展开,讲述着文明薪火代代相传的守护者故事。

来源:中国企业家日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