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在杭师大信息学院组织的暑期社会实践总结活动中,一支名为“AI 馆志管 ——VR乡村博物馆志愿服务”的团队引起了师生的注意,这支团队以“打造文化共富乡村样板”为目标,以数字技术为笔,组织技术研发、田野调研、文化传播多支小分队,深入浙江杭州、温州、湖州、绍兴
近日,在杭师大信息学院组织的暑期社会实践总结活动中,一支名为“AI 馆志管 ——VR乡村博物馆志愿服务”的团队引起了师生的注意,这支团队以“打造文化共富乡村样板”为目标,以数字技术为笔,组织技术研发、田野调研、文化传播多支小分队,深入浙江杭州、温州、湖州、绍兴等 11 地市乡村及18家代表性乡村博物馆,通过 VR 建模、AI 开发、志愿培训等行动,以VR场馆建设、AI系统开发、数字人才培育等形式,破解乡村博物馆发展难题,提炼数字赋能文化共富的实践经验,为乡村振兴注入科技动能。
在杭州欢潭村,技术小分队携带全景相机、无人机等设备,对村内古民居、祠堂等场所开展全方位勘景与拍摄,采集影像素材,通过 1:1 三维建模技术,生动还原五义文化、宋韵非遗等历史场景,建成集沉浸式漫游、智能讲解于一体的 VR 乡村文化馆。此外,志愿者同步开展“AI + 研学”志愿服务,组织村内青少年通过 VR 设备 “穿越” 历史,累计服务村民及游客超 3000 人次。
在苍南非遗传承基地,调研小分队与鱼丸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等 12 位手艺人深度交流,用镜头记录传统技艺流程,为后续 VR 内容开发积累素材。团队成员徐双稳感慨道:“握着鱼丸传承人布满老茧的手,听他讲几十年的手艺传承故事,再看着镜头里被精准记录的每一个步骤,突然明白‘AI + 非遗’不只是技术应用,更是给这些快要被淡忘的技艺安了个‘数字家’,使它们能被更多人看见、记住。”为此,团队为当地乡村博物馆适配“知小慧”AI 智能体,实现非遗展品信息的语音检索与互动讲解,让小众技艺通过数字渠道走向大众。在湖州善琏镇,该团队针对湖笔非遗传承需求,同步开展 “AI + 研学” 志愿服务,在虚拟场景中还原湖笔制作工序,助力非遗技艺与文旅消费深度融合,“在做AR湖笔制作工序时、在帮助团队搭建AI智能检索平台时的每一个瞬间,都让我觉得‘乡村振兴’不再离我很远,因为我们在让乡村博物馆变得更加鲜活!”团队成员陈泓霓表示。
回想起暑假的实践成果,这群大学生表示,没想到自己能用专业知识在基层勾勒出浙江 “技术赋能文化、文化带动产业、产业助力共富” 的乡村发展新路径。“从杭州的湖笔VR馆到莪山的畲族 VR 馆,看着访问量一次次被刷新,突然觉得跑的每一公里路、改了无数遍的程序代码,都有了最实在的意义。”团队队长李家凝说,以科技为桥,以志愿为心,高校技术支撑、政企协同发力、村民主动参与的基层探索,最终达到了“激活乡村文化资源,讲好文化共富故事”的目标,正是浙江以文化振兴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生动缩影。
该项目负责老师王熙文表示,大学生以 VR、AI 技术为抓手,利用暑期深入乡村一线做调研、建场馆、传技术,把科技志愿服务与乡村文化振兴精准对接,既破解了乡村博物馆“无客、无用、无管”的难题,更用青春行动践行了文化共富的使命。
来源:杭州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