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一些游戏博主以“独家爆料”为名,抢先发布未公开的角色形象、技能特效甚至剧情内容时,他们可能已经踏入了法律的红线。近日,江西省赣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相关案例。
当一些游戏博主以“独家爆料”为名,抢先发布未公开的角色形象、技能特效甚至剧情内容时,他们可能已经踏入了法律的红线。近日,江西省赣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相关案例。
【案件回顾】
上海某科技公司系某热门游戏的运营方,经授权享有该游戏的著作权运营和维权权利。为保持游戏热度和竞争力,公司会定期进行版本更新,新增角色、场景、剧情等内容,并在上线前组织玩家参与内测。被告刘某通过招募参与内测,与公司签订了《委托测试服务协议》及《保密协议》。
然而,在内测期间,刘某私自将其案涉游戏测试账号出借给被告廖某。廖某在某平台直播过程中登录刘某该游戏测试账号,并擅自对原告尚未公开发布的案涉游戏版本进行长时间直播,直播内容向公众披露了游戏未发布信息及版本更新等游戏内容和画面。
发现该行为后,科技公司认为被告刘某、廖某的行为侵害了其商业秘密,遂诉至法院,请求判令其停止侵权并赔偿其损失及维权合理费用。
法院经审理认为,尚未公开的更新版本中的相关游戏信息,能够为原告带来现实和潜在的商业价值,且未对外公开,并不为公众所知悉,原告对该经营信息亦采取了与被告刘某等签订《保密协议》等相应保密措施,被告刘某、廖某共同实施了以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商业秘密以及披露该商业秘密的行为,侵害了原告在本案中主张的案涉商业秘密。
法院综合考虑涉案游戏知名度、被告刘某违约主观恶意、泄密可能造成的损害后果等因素,支持原告索赔诉请,判令被告刘某、廖某赔偿经济损失及合理开支10万元。
【人民说法】
法官提醒,游戏版本更新前的内容往往是游戏公司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研发的成果,是维持游戏市场竞争力的核心资源。一旦提前泄露,不仅削弱玩家新鲜感,更直接影响公司经营利益,该类内容可被认定为商业秘密中的经营信息。
而参与内测并非“纯福利”,而是基于信任与协议的法律行为。玩家一旦签署保密协议,就应恪守义务,不得擅自录制、截取、传播未公开内容。(罗娜、温琪、肖水长)
人民网记者 罗娜
来源:金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