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尤其是甲状腺功能减退,简称甲减,这个听起来“离生活很远”的名词,其实离我们近得不能再近。全国范围内,约有1亿人患有甲状腺相关疾病,其中不少人还处在“自己都不知道”的阶段。
你是不是也觉得,只是天冷了点,怎么人就像被抽了电一样?
起床困难、手脚冰凉、情绪低落,甚至一言不合就掉头发。更奇怪的是,明明没怎么吃,体重却在悄悄往上窜。
你怀疑是季节性抑郁?以为自己只是懒?可身体不是傻子,有时候它在用这些“莫名其妙”的方式提醒你——甲状腺功能出了问题。
尤其是甲状腺功能减退,简称甲减,这个听起来“离生活很远”的名词,其实离我们近得不能再近。全国范围内,约有1亿人患有甲状腺相关疾病,其中不少人还处在“自己都不知道”的阶段。
更麻烦的是,甲减这种病特别“怕冷”,温度一降,它的症状就容易加重。
那问题来了:不吃肉就一定“营养不良”?甲减的人是不是就必须靠大鱼大肉来“补”?要不要天天喝鸡汤?不吃肉还能吃什么?吃不对,会不会让身体越来越慢、代谢越来越差、药物越来越依赖?
我们慢慢说。
先澄清一个常见误区:甲减不是“吃太少”的问题,而是身体里的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这种激素就像人体的“油门”,一旦供应短缺,整个身体的新陈代谢都会跟着“慢下来”。
心跳慢、思维慢、肠蠕动慢,连皮肤代谢都跟着变慢,难怪脸干、手裂、头发掉得像秋天的树叶。
但这不代表你需要“大补”来解决,尤其不是盲目地大鱼大肉。很多时候,优质的植物性营养反而更适合甲减人群的日常调理。即使不吃肉,也有不少食物可以温和地支持你的身体、帮你稳住代谢。
比如碘和硒两个元素,它们就是甲状腺激素合成的“原材料”。而蛋白质,则是身体制造各种酶和激素的“砖瓦”。
缺了这些,再多睡也提不起精神,吃得再少也瘦不下来。问题是,很多人一说到补营养,就只想到肉,却忽略了其他更便捷、更安全的方式。
比如海带,它几乎是天然的碘库,但别以为吃得越多越好。碘摄入过量反而容易刺激甲状腺“罢工”,所以更推荐少量多次,搭配其他食物一起吃。
尤其是炖汤、拌凉菜,吃得舒服又不容易过量。碘对于甲状腺来说,是底线,不是加分项。
接着说说核桃这种老少皆宜的零食,它含有丰富的植物性蛋白和不饱和脂肪酸,对调节神经系统和维持激素平衡很有帮助。
而且它富含硒,这个元素虽然名气不大,但在甲状腺功能里却是幕后英雄。研究发现,适度摄入硒,有助于降低甲状腺抗体,减轻身体对自身甲状腺组织的攻击。
之所以强调“即使不吃肉也要吃”,是因为很多人一旦听到“甲减”,就开始盲目忌口,生怕吃错东西让病情恶化。
结果就是,该吃的不吃,不该担心的反而变成了负担。蛋白质摄入不足,不止影响激素合成,还会拖慢肠胃蠕动、降低基础代谢,整个人越来越“虚”。
哪怕你是素食者,也不要忽视豆类食品的力量。黄豆制品比如豆腐、豆浆,富含植物蛋白,还能提供丰富的钙和铁,这些对甲减人群的体力恢复和免疫稳定都有潜在帮助。
有人担心大豆异黄酮会影响甲状腺,其实只要不过量,正常摄入完全不必紧张。
还有一种常被忽视的食物——紫菜。别看它薄薄一片,里面的碘含量其实非常可观,而且比海带更容易控制剂量。夹在饭团里、泡在汤里,既能增加口感,也能在不知不觉中补上一笔。
只是要注意一点,碘摄入需谨慎,尤其是已经在服用左旋甲状腺素钠的人群,食用前最好和医生沟通。
再说一个被很多人低估的宝藏食物:鸡蛋。很多人怕胆固醇而不敢吃蛋黄,甲状腺激素的合成离不开胆固醇这个原料。
鸡蛋不仅提供了优质蛋白,还有一些维生素B群,对缓解疲劳、稳定情绪很有帮助。尤其是维生素B12,不少甲减患者会有轻度缺乏,长期可能影响神经功能。
别忘了芝麻,它虽然小小一颗,却富含铁、钙和维生素E。而且它的脂肪结构对调节激素代谢也有积极作用。可以拌菜、做糊、撒在饭上,吃法灵活,不容易腻。
也别忽视绿色叶菜。比如菠菜、油菜这些,它们富含叶酸和维生素C,对身体吸收铁和合成激素有辅助作用。
虽然它们不含碘、不含蛋白,但在身体的“辅助系统”里,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尤其是在寒冷季节,它们还能帮助身体维持一定的抗氧化能力。
说到底,甲减不是要你“忌口”,而是要你“吃对”。不是靠补,而是靠平衡。甲状腺作为一个极其“敏感”的内分泌器官,最怕的不是寒冷,而是营养结构的失衡、生活节奏的紊乱、情绪波动的剧烈。
如果你总是感觉“人被冻住了”,不仅仅是衣服穿少了,可能身体某些功能真的在“慢下来”。这时候,不妨给自己一个全面的体检机会,也给自己一些温和但有力的支持。哪怕不吃肉,也能吃得聪明、吃得稳。
别再让“怕冷”“没精神”“吃不胖却胖”的生活成为常态。也别再用“冬天本来就这样”来搪塞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因为你身体的每一个变化,都是它在努力维持平衡时发出的求助。
声明: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2]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甲状腺功能减退症防治指南(2021年版).
[3]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甲状腺疾病临床路径规范(2020年修订版).
来源:曾曾